东莞市委原书记徐建华,被查前多名下属已落马

车轮的印记 2025-02-11 13:12:17

2024年3月,东莞一家大酒店里正在举行江西商会的春茗联谊会。

当前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出现在会场时,立刻掌声雷动。

然而掌声背后,窃窃私语不断,因为就在不久前,东莞官场接连震荡 -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甄瑞潮被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军文主动投案,市政协原副主席何绍田落马。

此时出现在公开场合的徐建华似乎格外引人注目。

有人说他这是在展现"气定神闲",也有人认为这是在"刻意表态"。

更有人悄声议论:"他家里人来了没?"大家四下张望,似乎没看到那位在东莞政商界长袖善舞的徐家亲属。

当时的人们还不知道,这将是徐建华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几个月后,这位已退休7年半、曾担任过韶关市委书记和东莞市委书记的官员,走向了一个注定的结局。

从韶关到东莞

徐建华17岁当知青,高考恢复后考入名校,毕业后从基层做起,一步步升至韶关市委书记。

在韶关工作期间,徐建华因为爱好摄影而出名,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家族成员的经商活动。

有趣的是,就在徐建华升任韶关市副市长那年,其亲属M辞去国企工作,开始创业。

据当地商界人士透露,M做什么生意就能赚什么钱,还投资了水电站和园林公司。

一时间,"一人当官、一人经商"成为当地街谈巷议的话题。

不过面对外界质疑,徐建华倒是"有话说"。

他对相关领导抱怨说,自己一大家子人在韶关住了几十年,干各行各业的都有,总不能因为一个人当了官,就叫其他亲戚背井离乡吧。

特殊的东莞

2011年底,徐建华来到东莞,这里可不是一般的地级市,它是全国少有的不设区的"直筒子市"。

三十多个镇街的"一把手"全是市管干部,可以说,市委书记在人事安排上有着更大的自主权。

一位曾在东莞任职的老领导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东莞的市委书记,权力比别的市委书记要大。为什么?因为一般地级市的县委书记是省管干部,但东莞这样的"直筒子市",下面的镇街一把手都是市里说了算。

这种特殊的行政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市委书记的权力。

但权力越大,诱惑也就越大。

徐建华上任之初,东莞经济一度遭遇寒冬,一季度增速跌至1.3%。他提出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确实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2014年的扫黄风波,似乎成了他仕途的转折点。

那天,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了一条震动全国的新闻:东莞多家娱乐场所涉黄。

这则新闻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全网关注。

当天下午,广东省领导作出批示,徐建华不得不立即部署开展查处行动。

第二天,东莞市就成立了扫黄专项行动工作小组,由徐建华亲自挂帅担任组长。

那段时间,徐建华每次出席公开场合,都会被记者追问扫黄的话题。

话多就容易出错,他还因为一些不当言论闹出过风波。

后来,他不得不在媒体面前表态认错,承认自己"存在官僚主义,平时没有去调查或者是接受群众的反映"。

说起来,在徐建华之前,东莞黄色产业已经存在多年。

他的前任刘志庚任内就曾表态要"高调抓'扫黄',决不能给外界以'黄色地带'的印象",而当时的市长李毓全也说过,"虽然给人的印象好像娱乐业特别多,管理特别开放,其实都是错觉"。

但历史总是格外讽刺。刘志庚后来升任广东省副省长却在任上落马,通报中提到他"违规出入私人会所,搞权色交易"。

而作为接任者的徐建华,虽然高喊"零容忍"口号,但这场轰轰烈烈的扫黄行动,却成了他仕途的转折点。

从韬光养晦到高调示人

据当地一些知情人透露,扫黄风波后,徐建华对分管日常工作的热情明显下降,却把更多精力用在了与商人的交往上。

有意思的是,某些需要市委审批的报告可能要等很久,但如果有商人打电话给徐建华,这些报告往往当天就能批下来。

徐建华主政东莞的后期,包括亲属M在内的多名家族成员,在当地政商界的活动也变得愈发频繁。

有建筑商透露,徐建华的家族成员深度介入了当地保险领域,很多大型企业的保险业务都在他们的关联公司购买。

不少江西籍商人也借机与徐建华走得很近,承揽了新区建设的大量工程。

2016年4月,徐建华卸任东莞市委书记,成为东莞升格为地级市后首个未能晋升副省的"一把手"。

但他并没有就此淡出,反而更加频繁地活跃在东莞的政商圈子里。

据知情人透露,退休后的徐建华常常召集饭局,让商界朋友与在职的老部下"联络感情"。

而他的家族成员也继续在东莞从事经营活动,与当地多名商人保持着密切的商业合作关系。

写在最后

2024年,东莞官场掀起反腐高潮。

从年初的多名厅官落马,到71岁的老市长李毓全被查,再到徐建华本人最终落马,整个过程似乎印证了一个古老的道理:善恶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在经济发达地区,一些领导干部打着"升官发财两不误"的算盘,让家族成员大肆经商谋利。

这种"一人当官、全家经商"的模式,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对于官员家属经商这个问题,关键不在于要不要经商,而在于如何经商。

如果靠的是正常的市场竞争,这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依仗权力寻租,就触碰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那这样的话,就只剩下一个结局。。。。

3 阅读: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