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碧水,倒映着无数故事。
素有"苏北小三亚"之称的骆马湖,这几天又成了网友热议的焦点。
原因无他,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落马了。
有趣的是,就在被带走前两天,陈金虎还在骆马湖畔参观考察。
一场突发车祸让他不得不取道骆马湖路,这份"巧合"让许多人又想起了所谓的"骆马湖魔咒"。
骆马湖是江苏第四大淡水湖,也是全省最清澈的湖泊。
它的水多来自沂蒙山洪和天然雨水,沿湖又无工业污染,常年水体清澈透明。
浅滩中生长着茂密的芦苇,盛产鲫鱼、银鱼、青虾、螃蟹等水产品。
古往今来,这片湖泊滋养着一方百姓。
骆马湖的名字来历很有意思,《宋史·高宗本纪》记载,1131年金兵曾在此屯扎,当时叫"乐马湖"。
《淮安府志》则称"旧作落马",意思是这里汇聚了沂蒙诸水。
"骆"字既可以是"乐"的同音,也可以是"落"的转音,没想到这个千年老地名,今天却成了某些人心中的"忌讳"。
说起骆马湖的"魔咒",就不得不提宿迁市的四任市委书记相继落马的往事。
从仇和到张新实,再到缪瑞林,最后是王昊,这些官员都在宿迁为官时与骆马湖结下不解之缘。
每当有新的官员落马,人们就会说这是"骆马湖魔咒"在作怪。
笔者了解到,几年前还真有人想把骆马湖改名叫"马上湖"。
在宿迁市区发展大道运河桥北侧,一块巨型广告牌就曾高高挂出"马上湖"的字样。
据网友"西楚艺人"的博客透露,早些年就有官员说骆马湖这个名字不吉利,尤其是外地领导来宿迁时,很多人对这个名字特别敏感。
改名风波虽然最终不了了之,但这种疑神疑鬼的心态值得深思。
那些介怀于"落马"谐音的官员,是不是对自己所作所为早已心怀忐忑?
他们想通过改变地名来改变命运,这种做法不仅可笑,更显示出某些人内心的不安。
真相大白细究起来,官员落马关一个湖什么事?关键还是要看这些官员是怎么用权的。
以王昊为例,他担任宿迁市委书记期间,有人把他称为"宿迁总包工头",将市内新建道路戏称为"王家大道"。
据传,他儿子在一家央企工作,宿迁的大大小小工程都被这家央企包揽。
当时就有人说,王昊不出事才是意外,出事是常态。
再看看仇和、张新实、缪瑞林这三位前任。
仇和被称为"双面能吏",在宿迁任职期间独断专行、大拆大建、竭泽而渔,为了政绩不择手段。
张新实和缪瑞林与仇和共事多年,深受其影响,施政作风也带有明显的"仇和色彩"。
宿迁作为江苏最年轻的地级市,经济总量长期垫底。
在这种压力下,一把手往往急于求成,想要尽快改变现状。
但过分追求"弯道超车",最终很可能会触碰法纪红线。
说到这里,不禁让人想起东晋时期的"贪泉"典故。
相传广州城外有眼泉水叫"贪泉",据说喝了会让人变得贪得无厌,那些贪官就把喝了贪泉水当作自己贪污腐败的借口。
但广州刺史吴隐之就不信这个邪,他特意来到贪泉饮水,还写下"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的名句。
他的意思是说,就算让最清廉的伯夷叔齐喝了这水,也改变不了他们廉洁的本心。
在任期间,吴隐之始终保持清廉操守,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
结语骆马湖就像一面照妖镜,清官走过去,照出的是清廉;贪官过,照出的自然是贪婪。
这不能怪镜子照得不好,只能怪自己站没站相。
那些想把"骆马湖"改成"马上湖"的人,与其费心思改地名,不如好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
为官从政,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佛,也是自己最大的魔。
像吴隐之那样笑饮贪泉而不改本心的官员,走到哪里都会问心无愧。
而那些疑神疑鬼、处处忌讳的人,恐怕早已心中有鬼了。
对于清廉的官员来说,骆马湖不仅不是威胁,反而会成为一面镜子,时时提醒自己要洁身自好,远离腐败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