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出了新规,利率低到2.5%,额度最高提到50万,期限可延长到7年。这利率已经低于公积金贷款了,于是不少人动起了脑子用消费贷置换房贷。按道理不合规,但民间自有民间的智慧。
银行的朋友悄悄跟我说,消费贷很多都不是正规使用,大部分人拿去置换了高息贷款或者拿去投资套利,只有少部分人真正用于消费。譬如深圳现在首套房贷利率多为3.3%,按100万贷款额算,等额本息30年月供是4379元。如果换成2.5%的消费贷,一般是先息后本还款,月供将降为2083元,每月能少还50%。

如果房贷额度高确实很吸引人,我有个朋友算了一下,他如果能贷到足额的消费贷置换房贷,一个月能少还1万块。但不知道是不是写保险久了,我现在是个风控脑袋,看起来挺划算的买卖,我看到的都是风险。
消费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是额度和利率因人而异。个人资质好,譬如工作稳定、收入高,本身不差钱的人才能拿到更高的额度、更低的利率,一般公务员、国企、事业编制、教师会比较优先。

·其次是世界500强,譬如腾讯这样的大公司员工,而且很多消费贷会要求一年一续签,续签的时候需要再次审核资质。如果工作更换收入跟不上,没有持续的还款能力,那能不能续贷有不确定性。
就算很顺利,7年后怎么办?万一后面政策收紧或被银行发现违规使用贷款、被抽贷?前几年经营贷特别火,我有朋友就被抽贷过。而且借钱总是要还的,对大部分人来说,除了公积金贷,房贷就是更稳定也更优的选择。

我知道还有一些路子野的想借消费贷去买保险,理财险还能挑到个别利率能到3%的,但需要长期持有才行。一些人把目光看向了境外,我写过香港保险出了几个高保证利率的产品,利率能到4%+,于是这些人就想着赚个利差。
其实也有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来回换汇产生的摩擦成本,即便短期香港理财险想拿到高利率基本也要5年起步,你能确保这期间消费贷稳定可持续吗?还有更野的借钱去炒股、那就不说了,自求多福。

不过话说回来,能低息借到高额消费贷的人都算很不错,真正缺钱的人借消费贷会发现自己压根儿借不到那么多钱,也没那么低的利率,因为你不是银行眼里的优质客户,钱都流向不缺钱的人就像爱总流向不缺爱的人。
手续费多少?手续费与利率加在一起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