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守一常态化核酸检测,已经成为多个城市的选择。昨天上海一则“假阳性”新闻,让很多人看得目瞪口呆,怀疑是不是有人不想让疫情结束。
据媒体报道,上海黄浦区五里桥街道融创滨江壹号院小区部分居民反映,小区一天之内测出13个新冠核酸“阳性”案例,但后续方舱或医院核酸复核发现全部为“阴性”。负责检测的都是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
网上还有不少人跟帖,反映遇到类似状况。因核酸阳性被拉到方舱之后,连续检测却是阴性;还有人阴性两三天之后变阳,怀疑本来是健康的,被拉到方舱反被感染。这些贴文是否属实,只能坐等调查了。
在5月10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已经表示,针对网上部分市民对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反映,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决不姑息。
01争议频出 真相成谜
这不是负责核酸检测的公司第一次面临争议了。这则通报引起外界广泛关注,网上有各种传闻,包括说该公司主动传播病毒、伪造数据等等。尽管这些说法都被企业辟谣,但因为没有官方调查结论,网上的迷雾到现在也没有消散。
而从企业财报来看,疫情催生的核酸检测,确实给金域带来了财务上的巨大贡献。根据华创证券的测算,2021年全年,金域医学来自新冠检测的收入约为46亿元,几乎等同于该公司2018年全年的营收。
第二次引发广泛关注的,是安徽合肥的检测假阳性事件。4月23日,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通报,对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两家核酸检测实验室给予警告并暂停合作,通报直指机构出具“假阳性”报告,干扰防疫大局。
但奇怪的是,涉事公司后来在媒体公开喊冤,称他们没有权力出具阳性报告。“我们按照卫健委的操作指南,碰到有问题的样本需要直接报给疾控部门,由疾控部门复检后才能出具报告”。
双方各执一词,到底假阳性报告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是因为有人蓄意,还是检测设备或流程出了问题,至今也未见定论。理论上,企业出具假阳性报告,是非常严肃的涉嫌犯罪问题,合肥相关部门为何不报案,只是警告和暂停合作?
核酸检测出现假阳性,在专业人士看来,技术上最大的可能性是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结果的技术分析能力不足。可现实中出现的争议,又都没有给出技术上的调查结论,难免让人怀疑,是不是有诸如利益争夺之类的其他复杂原因。
02蛋糕巨大 谁在分割
而上海这次涉事的中科润达,不久前在上海黄浦区新建了首个核酸检测气膜实验室,单日可完成2万管样本检测。此外在虹口区、黄浦区、浦东新区、宝山区等地,已经建设了300个核酸检测便民采样点。
在被质疑之前,大股东润达医疗在股市收获连续三个涨停。再往前看,2021年润达医疗实现营业收入88.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33%,其中就有新冠检测业务带来的贡献。
正如此前合肥“假阳性”争议之后,有业内人士分析的,检测机构故意出假阳性报告的可能性不太高,已经分到蛋糕的企业,没有必要把到手的生意搞砸,何况还有可能因此坐牢。而且,阳性样本一般还要交疾控中心复核,造假的风险太高。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流程管理出了问题,样本遭到污染。而这在核酸检测需求井喷的情况下,设备管理和人员培训都可能仓促上马,出现问题也许只是概率问题。
问题在于,这种问题是否可能被正视,以及如何才能避免。
河南金域事件之后,河南卫生健康委曾发布消息,将由国资委牵头,平煤神马集团、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出资,河南省疾控中心提供技术指导,成立具备50万管核酸检测能力的河南省医学生物检测有限公司。
不知道这是因为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信任动摇,还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要把核酸检测的巨大蛋糕切到自家碗里。
至少在安全问题上,政府背景并不是绝对保证。不妨看一看上海中科润达的股东,中科润达的控股股东是润达医疗,而润达医疗的控股股东为杭州市拱墅区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