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包公,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个四员猛将(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和一个专职保镖(展昭)簇拥着的黑大汉,还头顶月牙,动不动就手持尚方宝剑斩贪官污吏,三口铡刀(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的青天大老爷,最终官拜丞相,一世英名的形象。
然而事实呢?你以为的始终只是你以为的,历史上真正的包青天,可与这个形象差别太大了!我们一项一项说起。
首先是四大护法和专职保镖。
说起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这四位,都是大家印象之中捆绑在包公什么的猛将,甚至还有一个称呼,叫做开封四勇士。
但是实际呢?包公可是北宋年间的人物,这四位却是出自清代,而且还是小说之中的人物。在清代时候,有一位叫做石玉昆的书者写了一部当时十分流行的小说,叫做《三侠五义》,这几位就是从这里出现,慢慢的出现在了改编的戏曲等中,才逐渐让大家误以为真有其人。
而同样作为一部小说之中的,还有我们熟悉的展昭,可是与这四位不同,展昭或许还是有人物原型的。有传闻说,在清代有一位大侠,名为甘凤池,其绰号江南大侠,但是他也还有一个外号就是叫做南侠展昭。或许石玉昆正是因为仰慕这位大侠,将其描入书中,成了这一位包拯身边的高人。
我们再瞧瞧三口铡刀和尚方宝剑。
其实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青天三铡刀,让不少人听了热血沸腾!可事实上,铡刀根本就不是古代的行刑用具。
从先秦一直到到包公生活的宋代,史书上是从来没有用铡刀行刑的记载的。而有关斩刑,实际上大多用的是普通大刀与斧头,甚至连“铡”这个字,都不是这个时代的惯用词,直到元朝才正式映入大家眼帘。而这也是因为铡刀是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族用来切碎储备草料的工具。
如果包公真有这三口铡刀,说不定在宋朝还会落得个里通外国的罪名呢!
还有那尚方宝剑,先斩后奏的功效绝对是大家眼中一神器!只不过这器倒是很早就有,神不神却不是包公的时代所能得知的。
早在《前汉书》就有云“臣原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足见此物已经出现,不过呢这时候的尚方宝剑更多的是一种象征,而它的妙用,直到明代“万历三大征”时才开始,这时候的尚方宝剑终于有了专杀和便宜行事的高级做法。
接着我们看看包公的丞相梦想。
为什么说这是梦想,因为正史之中,包公最高也就做到了“枢密副使”的职位,这职位在南宋的时候相当于正二品的官职,已然不低了,但是依旧和相国这个位高权重的职位有所差距,甚至比起南宋更早的北宋,此职位品级还有所下降,故而丞相终归还是包公的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罢了。
最后,我们瞧瞧大家最好奇的,包拯到底长什么模样。
最初的包拯是一个瘦弱的书生形象,甚至肤色不单不黑,还很白皙,他留着长长的胡须,很有一副铮铮俊公子的模样。
那为什么他又变黑了呢?实际上包公确实在断案方面有所建树,但是随着时间的流转,人们认知之中铁面无私的形象,与真实形象产生了冲突。在人们眼中唯有黑面长身,似乎才有足够威严,故而包公开始被渐渐“抹黑”。
而随着人物形象的变化,人们又赋予了包公一个日断阳、夜断阴的功用,这个形象与阴阳判官产生重叠,所以他的黑脸之上,又多了一个阴阳鱼的图谱,这个图谱经过不断演化,终于形成了月包日的样子,实际上包公的脸谱往往月牙之中还有一个红点,正是代表太阳。只是随着影视剧的发展,似乎这个红点也逐渐被省略,才有了现今人们认为额顶月牙的样子。
总而言之,历史之中的包公形象,似乎与我们现今的认知拥有太大的出入,说是相反也不为过,但是唯有一点,就是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公平公正追求的理念不变,这才让这个形象一直流传至今。
我相信,哪怕包公泉下有知,了解自己可以作为一个符号一直不断地宣扬着这些正面能量,他一定不会因为黑脸等这些小事而不开心的!
你想表达什么?
小编有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