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不光是出现在古代,现今的许多电视书籍之中,也常常出现,可以说,这本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了!
为什么粮草重要,因为粮草可以说是打仗的前提,甚至都不是打胜仗的前提,可以说有了粮草,或许战争有胜有负,可若没有粮草,则是必败无疑!
如大家十分熟悉的三国时期,就有这样的问题,诸葛亮曾多次率领蜀军攻打魏国,尽管他有着无人能及的军事才能,但是对于粮草的计划都过于理想化,所以,导致每次出兵,最终都因耗尽粮草而撤军,无法成功。
而同样为大家熟知的乾隆皇帝,一度想要平定准噶尔,只可惜出兵两次,耗费了三年时间才勉强成功,就是因为首次出征,没有准备粮草,只是用了边打边抢的策略,无法解决根本,最后只能撤军。第二次准备了粮草,才将准噶尔灭族。
而相反的,大家了解的战国七雄,之所以可以凭借实际上并不大的地方和人口,打的有来有回,形成一个绝无仅有的时代,也是因为对于粮草的重视!
在当时,这是有划分的,对于战国的国家来说,几乎每一个士兵后面就有六个后勤兵,而后勤兵除了可以保证粮草的供给,在士兵牺牲后,还会补位。同时这些没有上战场的士兵,绝不是只会休息,是要参与农业生产的。这样极大保证了粮草的充足。
同样作为三国的胜利者,曹操也对于粮草十分重视,在初建势力的时候,就收留流民种地,先屯粮,再打仗是他能够一直占据三国之中,最强盛的关键。
当然,有人会说,士兵本身也都是征兵而来,平时也吃饭啊,为什么打仗才显得耗费粮草呢?
实际上,我们要了解,古代的非战争时期,士兵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所谓电视小说里,日常就有几十万的强军,除非是极度发达的时代,否则是很难出现的。
那么士兵,也就是战时才征召来的,这样一来,原本务农的成为了打仗的,收入减少,支出增多,自然显得粮草耗费巨大。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效率,现今科技发展的时代,有可能很多粮食从南到北只需要几天的时间,甚至有的空运几个小时就到。
可是古代不同,一旦战线拉长,运输粮草就成了问题,因为只能靠牛车马车,速度缓慢,距离过长,在过程之中也会消耗许多粮草。这本身也造成了粮草的需求量更大的原因。
所以,在古代如果要打仗,粮草充足和粮草先行成了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