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大唐最后一次在藩镇面前挺直腰杆,背后藏着一位著名诗人

南松聊过去历史 2025-03-24 14:58:52

公元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历玄肃代三朝,于763年才彻底平定。

从此,藩镇割据尾大不掉,愈演愈烈,各节度使拥兵自重,成为一群游离于忠叛之间的狠人儿。

如何掌控这帮狠角色,成为唐玄宗之后历代君臣们的必考题。

而最后一位有能力从容应对藩镇割据的能人,就是唐武宗时期的宰相李德裕。

843-844年,在唐武宗李炎的绝对信任下,李德裕成功剿灭昭义节度使刘稹的叛乱。

这也是唐朝用兵藩镇的最后一次胜利。

一、藩镇叛乱

安史之乱结束后,到刘稹叛乱的这80年间,简单拉一个主要反派的清单。

*唐代宗时期

765年朔方仆固怀恩(忠臣被逼反);

775年魏博田承嗣。

*唐德宗时期

781年山南梁崇义、成德李惟岳、魏博田悦;

782年卢龙朱滔、成德王武俊、淄青李纳、魏博田悦;

782年淮西李希烈;

784年河中李怀光。

*唐宪宗时期

805年剑南刘辟、夏绥杨惠琳;

807年镇海李锜;

814年,淮西吴元济;

818年,淄青李师道。

*唐文宗时期

827年横海李同捷。

接下来出场的,就是昭义刘稹。

843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死,他侄子刘稹接班,因为只有10多岁,实际掌握军权的是刘从谏的一众大将王协、郭谊、刘武德、刘守义等人。

唐武宗李炎下诏,让刘稹护丧到京城,刘稹却跟朝廷叫板,拒不从命,请求世袭。

于是,李炎召集宰相班子专题讨论,要不要打刘稹?

二、出事我一人扛

绝大多数人都反对用兵,建议同意刘稹的请求。

一来早有先例,河朔三镇(卢龙、成德、魏博)都是世袭。

二来刚平定回鹘,此时用兵恐怕国力难支。

只有李德裕强烈反对,他说:

“河朔三镇是历史问题,难以短时间解决。昭义可不一样,它素来是朝廷平叛和护卫都城的重要势力,必须掌握在我们手里!”

接着又说:

“刘稹所倚仗的,无非是河朔二镇(另一镇卢龙和昭义不接壤),只要把成德、魏博搞定,何愁不胜?此战如果失利,后果我一人承担!”

最终,李炎听从了李德裕的意见。

这个决定,让大唐又多续命了60多年。

如果同意昭义世袭,那它和素来反骨满满的河朔三镇就连成一片,都成了独立王国,你让其他还算忠诚的节度使怎么看?

三、运筹帷幄

56岁的李德裕果断坚毅,知人善用,虽为文臣,却发挥出一名军事家的水准。

1、河朔二镇带头

李德裕亲自给成德王元逵、魏博何弘敬写了诏书,内容直接明确:

“为了你们后代着想,不要帮刘稹。刘稹怎么能和你们相提并论,也敢世袭?所以,你们必须出兵,维护荣誉,昭显你们的忠诚。”

这两个有反叛基因的节度使都听朝廷的,一带头,其他的节度使更好办了。

河阳王茂元、河东刘沔、河中陈夷也迅速动起来,刘稹瞬间陷入重重包围。

2、时刻督军,掌握动向

大军出发,李德裕更忙了。

他深知以藩镇治藩镇的弊病:

表面听话,实际上磨磨蹭蹭,既可以多赚军饷物资,又可保存实力,坐山观虎斗;

趁机抢占地盘,然后不断向朝廷邀功。

所以,他直接给各节度使下令:

不得攻打沿途小县,而是直取大城市-昭义辖内的八个州郡:泽、潞、相、卫、贝、邢、洺、磁。

同时,又命令比较听话的节度使,随时靠近行军缓慢的部队,如果不听调度,就直接代替掉!

李德裕能轻松给这帮狠人派活,是摸透了藩镇的心理:

1)小打小闹不算功劳,藩镇如果真打县城了,反而等同于谋反。

2)让一个节度使去催另一个加快行军,否则就取而代之,这是师出有名的肥活。

再加上朝廷的神策军也参与作战,这让节度使们亦有所顾忌。

3、坚毅果决

李德裕做决定时,就好像打了一辈子仗的将军,干脆果断。

刘稹手下大将李丕来降,大家都在分析是否诈降,李德裕却说:

“打半年了都没人来投降,这还犹豫啥啊,收下!只是别把李丕放在机要之处就行了。”

12月,河东杨弁趁朝廷用兵,发动叛乱,李炎犹豫不定,李德裕却说:

“怕啥?谁捣乱就削谁!如果我们无力两线作战,我宁可先放弃刘稹,也要灭了杨弁!”

这话,直有盛唐时的气势!

果然,没等李德裕出手呢,河东监军吕义忠带着一个县的兵力,就轻松搞定了杨弁。

四、两个助力

844年,刘稹兵败,脑袋被送到了京城。

李炎是李德裕成功的第一助力。

这一年中,太多的人劝他不要再打啦,李炎却说:

“为我语朝士:有上疏沮议者,我必于贼境上斩之!”

另一个助力,居然是从未打过仗的著名诗人杜牧。

李德裕征战之时,杜牧远在湖北黄州作刺史。

杜牧自己讲,被贬到黄州是因为李德裕的排挤。

但《新唐书》却记载,杜牧曾在李德裕决定用兵之前给他写信,让成德、魏博出兵,大事可成。史载:

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

这是说,后来唐军赢了,和杜牧的策略大差不差。

850年,被贬谪的李德裕在海南三亚病逝。

大唐最后一位名相,死时只是个七品的司户参军。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

自评:李德裕之后,唐朝在藩镇面前再没支愣起来过。

0 阅读: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