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俄国人拍摄的哈尔滨旧影:出轨的火车头,年少的小母亲

老照片聊历史 2025-03-23 10:48:39

这是一组俄国人拍摄于1904年的老照片,拍摄地点在黑龙江哈尔滨。照片详实地记录了当年他所看到的景象,有刚刚启用的火车站,也有哈尔滨热闹的街景以及在当地生活的百姓影像。

哈尔滨火车站

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之后,哈尔滨于1898年建成松花江站( 码头站),这是哈尔滨的第一座火车站。1903年,又建成一座新的火车站,即哈尔滨站,它也是当时中东铁路唯一的一等站。图为刚刚启用的哈尔滨站,非常新。

理发师

哈尔滨火车站内,一名挑着剃头挑子的男子正从远处走来。挑子一头是放着铜盆的火炉,另一头是可做作为凳子的工具箱。这也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来源。

中俄巡捕

中东铁路建成之后,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枢纽,聚集了大量的俄国人。随着商贸的迅速发展 ,有三十多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和银行。为了维护当地的治安,哈尔滨街头同时出现了清国巡捕和沙俄警察。

对比

一名沙俄军官和当时清兵站在火车站附近。沙俄军官一身漂亮的制服,顶着大盖帽。清军官手握腰刀,穿着袖子很长、感觉拖泥带水的衣服,战斗力高下立判。

出轨的火车

中东铁路上,一列在运行中的列车出轨了,机车歪倒在铁轨上,后面的车厢已经倾覆,一些工人正围着出事火车一筹莫展。只有司机比较淡定,不忘背着手在事故现场打卡照张相。

大石头房子

这座建筑始建于1902年的中东铁路管理大楼,历时两年建成。大楼旧址位于南岗区西大直街上。因为外墙的整个立面都贴着方石, 当地百姓习惯称之为“大石头房子”。

铁路工人

中东铁路线上的铁路维修工人,因为常年露天作业,一个个皮肤晒的黝黑发亮。他们虽然干着繁重的体力活,看上去并不强壮,身上的衣服也打满了补丁,说明收入菲薄。最右边男子让人过目不忘——苦难中的倔强,好像雕塑一般神情。

盲人

两个盲人男子用绳子连在一起,演奏着手里的乐器在街头游走。摄影师在注释中称呼他们为“民间音乐家”,其实就是沿街乞讨的乞丐。

马车

经过街头的马车,车上坐着两名女子,一个是满头插花的满族中年女子,一个是扎着大辫子的年轻姑娘。车夫为了避嫌,只能拿着马鞭大踏步地跟在马匹后面。

青楼

在哈尔滨一个院子里合影的四位青楼,因为是满族,所以没有裹脚。她们手里拿着代表文雅的折扇,穿着干净体面,但容貌有待商榷。

小母亲

一个背着小婴儿的女子背影,尽管是背影,依然能看出女子非常年轻,甚至感觉只有十多岁的样子。开始以为是姐姐背着弟弟,但当年女子只有结了婚是才会盘头挽起发髻,大概率是一对母子。

俄国人

冬日的哈尔滨街头,一群俄国人挤在水房门前等着接开水,一个中国少年手里拎着铁皮茶壶混迹其中。人群中,几个人正手搭凉棚观察远方摄影师的一举一动。

街头

哈尔滨的一条小街道上,一群沙俄官员正在检查卫生状况, 戴着“红十字”袖标的俄国女护士双手叉腰站在队伍后面。近景是一个过路的中国男子,手里抱着刚刚买来的一捆小葱。

记者

三个来哈尔滨探访的俄国记者,穿得好像爱斯基摩人,其中高个子男子手里还拎着一根冰杖,感觉是来探险一样。中间男子手里拎着的大皮包很抢眼。

松花江大桥

站在桥头位置看松花江铁路大桥,桥顶上镶嵌着巨大的徽章,桥头处有一座木制的岗亭,两名沙俄士兵持枪站在岗亭前。刚刚下过一场雪,铁道和结了冰的江面上白茫茫一片。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