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西王吴三桂轶事——重读《聊斋志异·保住》

文一史二ywh 2025-04-02 12:04:03

《聊斋志异》里这个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就是文章的题目——保住。

这位名叫保住的,是吴三桂手下的一员悍将。

在小说中,蒲松龄对这位以平西王著称的吴三桂,使用的称呼是“吴藩”这样比较中性的表述。而三会本《聊斋志异》的【吕注】,对吴三桂则毫不客气地直接称其为“吴逆”。

《保住》的开头第一句便是交代故事的背景:“吴藩未叛时”。【吕注】为:吴藩,名三桂,督理御营骧之子。国初,就藩云南。康熙十三年正月叛,而福建耿逆精忠,广东尚逆可喜,一时并叛。……十五年,耿逆降;十六年,尚逆平;而吴逆至二十年方灭。

吴三桂任平西王就藩云南的时候,放出话来,有能够力能擒虎的,重重有赏,并且授予他“打虎将”的名号。

不过,不知为何,蒲松龄在后面的行文当中,似乎把文章前面的这个交代都弃之不顾了。这似乎应算是文章的一个败笔吧。

这篇小说的主体部分,作者蒲松龄只是饶有兴致地记了一件有关保住的奇闻异事。

当时吴三桂有个爱姬善弹琵琶,她所弹的琵琶是用暖玉做的牙柱,“抱之一室生温”,简直可以当个空调来用。这位爱姬把它当作宝贝珍藏,从不示人,除非有吴三桂的手谕。

一天晚上吴三桂举行宴会,有客人提出想看看王爷那位爱姬的宝贝琵琶,吴三桂见今日天色已晚,答应不如改日再看。这时候保住在旁边,说道:“就是不奉大王的命令,臣也能将琵琶取来。”

吴三桂见保住夸下海口,便先让人速告府中,务必内外戒备森严,然后这才派保住去取。

接下来,蒲松龄用了一段文字来交代,保住是如何到吴三桂的平西王府里智取爱姬的那把琵琶的。

小说的结尾是:“客方饮,住抱琵琶飞落筵前, 门扃如故,鸡犬无声。”

这个描写倒颇有《三国演义》里面,罗贯中写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味道: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銮铃响,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三会本《聊斋志异》的文末【何评】只有五个字:如读剑侠传。

诚哉斯言!

附:《聊斋志异·保住》

吴藩未叛时,尝谕将士:有独力能擒一虎者,优以廪禄,号“打虎将”。将中一人,名保住,健捷如猱。邸中建高楼,梁木初架。住沿楼角而登,顷刻至颠;立脊檩上,疾趋而行,凡三四返;已,乃踊身跃下,直立挺然。

王有爱姬,善琵琶。所御琵琶,以暖玉为牙柱,抱之一室生温。姬宝藏,非王手谕,不出示人。一夕宴集,客请一观其异。王适惰,期以翼日。 时住在侧,曰:“不奉王命,臣能取之。”王使人驰告府中,内外戒备,然后遣之。

住逾十数重垣,始达姬院。见灯辉室中,而门扃锢,不得入。廊下有鹦鹉宿架上。住乃作猫子叫;既而学鹦鹉鸣,疾呼:“猫来”。摆扑之声且急。 闻姬云:“绿奴可急视,鹦鹉被扑杀矣!”住隐身暗处。俄一女子挑灯出,身甫离门,住已塞入。见姬守琵琶在几上,径携趋出。姬愕呼“寇至”,防者尽起。见住抱琵琶走,逐之不及,攒矢如雨。住跃登树上。墙下故有大槐三十余章,住穿行树杪,如鸟移枝;树尽登屋,屋尽登楼;飞奔殿阁,不啻翅翎,瞥然间不知所在。客方饮,住抱琵琶飞落筵前,门扃如故,鸡犬无声。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