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甘肃白银高新区化工园区内,靖远煤电清洁高效气化气项目二期工程启动第三批次关键设备招标。这标志着刘化公司从天然气转向煤炭的“生死转型”进入冲刺阶段——通过原料革命,这家曾因成本高企濒临停产的老厂,正以吨氨成本直降30%、年利润增2.4亿的成绩上演逆袭。
根据规划:刘化公司异地迁建至白银高新区化工园区,实现原料由天然气到煤转变。项目分两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将年产60万吨合成氨、70万吨尿素等产品。

刘化公司原厂位于黄河沿岸,依赖价格波动剧烈的天然气制氨,2023年因成本倒挂一度减产50%。迁至白银高新区后,原料切换为周边50公里内储量超20亿吨的煤炭,破解两大困局:成本悬崖:吨氨原料成本从2400元降至1600元,尿素综合成本比行业低15%;技术跃升:采用航天粉煤气化技术,碳转化率99%,较旧工艺节能25%,废气减排40%。

此次采购包括分析仪表、流量仪表、液位仪表、温度仪表、压力表、变送器、控制阀等,将支撑二期项目构建全流程数字孪生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调控,新厂自动化率达85%,用工量较原厂锐减,产能却翻倍至30万吨合成氨。到时或可形成“过去3人盯1台设备,现在1人管5条生产线。”的现象。

这场跨越300公里的搬迁,正在重构白银产业生态:煤炭价值链重生:年耗煤90万吨拉动本地煤矿技改,煤机装备订单激增200%;化工集群崛起:尿素产能覆盖甘肃60%农需,并供给下游车用尿素、三聚氰胺企业,催生50亿配套产业;碳循环破题:配套15万吨/年CO₂捕集装置,封存气体用于油田驱油,年增原油采收3万吨。

当东部化工园因环保压力收缩时,刘化公司用“本地煤+航天炉+物联网”的组合拳,为西部高载能产业趟出新路——二期投产后,企业年产值将突破20亿元,带动区域GDP增长1.2个百分点。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验证了“富煤地区绿色转型”的可行性:通过技术迭代,黑色煤炭也能产出绿色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