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发红包有讲究,若是抢先发,他人会笑话你小气啊

南松平湖一柱 2024-02-21 22:16:44

过大年,给孩子发红包,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表达的是祝福,加深的是的感情,是一件好事。

可是当下,好事有时也变成坏事。

去年,有个乡村大姐,因为孩子红包事,愤愤不平,说自己给娘家侄子500元红包,娘家弟媳却小气的很,只给孩子200元红包。

旁边人听了评价说:“你这个弟媳真是小气,想钱想疯了吧,人家给你发500,你至少也得“返”400啊,赚100就行了,怎么能发200呢?”

这个乡村大姐逢人便说,听的都对大姐的这个弟媳有看法:按农村风俗,姑姑给侄大红包理所当然,妗子给外甥小一点可以理解,但是再小,500和200也不成比例啊!

大姐走后,有个知情人说,你们不要只听大姐一面之词,真实的情况是:大姐的娘家侄只有一个,自己却有孩子3个,娘家弟媳一人200,3个就是600啊,也就是说,这个大姐还“赚了”100元啊!呼,原来如此,想钱想疯了的不是娘家弟媳,而是大姐自己啊!

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大姐将“红包事件”到处宣扬,娘家弟媳岂有不知道之理,听说,两人后来吵了一架,两家从此不再来往!

唉,联络亲情的红包,竟然惹的亲戚反目,都是“红包装钱”惹的祸。

过年发红包,过去叫做给“压岁钱”,表达的是大人对孩子祝福,其实质是“意”不是“钱”。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不但讲究礼尚往来,更讲究“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表现在发红包上,就是后发者要比先发者的包更大。因为,如果红包大小对等,那给不发一个样啊!为了让红包更有意义,才有了“回发的红包要更大”的习俗!

有人说,那后发的岂不吃亏了,谁不抢着先发?

且不说这种“钻到钱眼里”的观点对不对,单说先发后发不是抢来的,而是有讲究的——

一般是晚辈先给长辈的孩子,弟弟妹妹给哥哥姐姐的孩子,舅舅给外甥等先发,然后对方才“回发”。这样发的目的就是为了体现长幼有序,“晚尊长,长爱幼;小敬大,大护小”的优良传统,不让“小的”吃亏;

但舅舅给外甥是个特例,在我们这里,嫁出去的姑姑给娘家侄的红包一定要“大”,这是“规矩”!

回到开头的案例,当下计划生育政策开放,各家孩子数量不对等,如何发红包才不伤和气不吃亏?

首先,要明确发红包的意义,是在“意”不在“钱”。

平湖一柱以为,如果红包都不超过100元,即便是1对3,差额也就200元,双方都不会太在意。如果红包数额大,还要“对等发”,比如超过500元,那差额就是1000啊,对一般家庭来说,就有些“吃不消”啊,就会产生心理不平衡呀!因此,平湖一柱以为,过年发红包,一定要端正心态,红包只是祝福的载体,“有钱不为秃”,不要装太多的钱!

其次,红包是亲情,不是生意,不能讲究盈亏。

能发红包者肯定不是外人,都是自己的亲人,多点少点都不亏啊!如果经济许可,确实想表达自己心意,不一定非得表现在给孩子发红包上,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在其他任何的时候!

再次,不要攀比,不慕虚面,“不随他人红包走”。

亲戚有近远,友情有厚薄,真正的亲戚,过命的朋友,早已体现在日常交往中,不会在意一个过年红包的大小。

因此,无论对方先发、后发还是不发,无论红包是大还是小,自己都按“既定套路”——该来的来,该往的往,“我发红包我做主”,自己要有自己的主意,按自己的标准,表达自己的心意,无论对方发多少,我的红包就是这些!

如果像开头案例中的大姐一样,“抢着先发大红包”,不是为了表达祝福,而是别有用心,利用传统风俗,“投资赚钱”,这样的亲戚,不走动也罢!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