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宫城承隋之旧,犹清之宫城承明之旧……
《隋唐》二
至唐代则守卫宫城北门之禁军,以其驻屯地关系之故,在政变之际,其向背最足为重轻,此李唐一代中央政治革命之成败所以往往系于玄武门卫军之手者也。
《隋唐》二

……据此可知唐代之北军即卫宫之军,权力远在南军即卫城之军之上。其情势与西汉南北军所处者适相反。……至隋代所营建之大兴城,即后来唐代之长安城,其宫近城之北端,而市则在城之南方,其宫市位置适与以前之西汉长安城相反,故唐代之南北军与西汉之南北军其名虽同,而实际之轻重则相殊异也。夫中央政府之命令出于君主一人之身,君主所居之处乃政治剧变时成败之所系。西汉之长安,其宫在城南,故南军为卫宫之武力;唐代之长安,其宫在城北,故北军为卫宫之武力。苟明乎此,则唐代历次中央政治革命之成败,悉决于玄武门即宫城北门军事之胜负,而北军统制之权实即中央政柄之所寄托也。……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事变为唐代中央政治革命之第一次,而太宗一生最艰危之苦斗也。后世往往以成败论人,而国史复经胜利者之修改,故不易见当时真相。
《唐代》中篇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事变为太宗一生中最艰苦之奋斗,其对方之建成、元吉亦是智勇俱备之人,谋士斗将皆不减于秦府左右,其结果则太宗胜而建成、元吉败者,其关键实在太宗能利用守卫宫城要隘玄武门之山东豪杰,如常何辈……
《论隋末唐初所谓“山东豪杰”》,《初编》
武则天虽居洛阳,然东都宫城之玄武门亦与长安宫城之玄武门同一位置,俱为形势要害之地。中宗复辟之成功,实在沟通北门禁军之故。张柬之既得羽林军统将李多祚之同意,大局即定,虽以武曌之枭杰,亦无抵御之能力矣。
《唐代》中篇

……自高祖、太宗至中宗、玄宗,中央政治革命凡四次,俱以玄武门之得失及屯卫北门禁军之向背为成败之关键。
《唐代》中篇
来源:《陈寅恪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