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苻坚:推行"王道圣君,胡汉一统",看发动"淝水之战"的心理

咋个回史 2022-10-11 15:33:55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在这衣冠文明的中原大地肆意纵横驰骋。五胡的统治者,大多残暴嗜血,杀人如麻。但在这群少数民族统治者中,却有一个特例,一心想发扬儒家"王道天下"。这个人,就是前秦君主苻坚。他力图通过推行德治来实现他天下一统、民族大同的理想。

苻坚"王道天下,民族大同"的来源

一、成长经历

苻坚所属的氐族,发源于四川松潘高原。后逐步向附近的青海省,甘肃陇南,和四川川东北地区扩张。从发源地上,就限制了氐族的规模(山地肯定没有平原更易发展)。东汉末,三国时期,都有不同规模的少数民族内迁。苻坚爷爷苻洪这一代被迁到中原,在三国末期就已实现了由畜牧向农耕的转化,其汉化程度远比其他胡族要高。

苻氏家族是氐族的领袖,同时与汉人士大夫又广泛交往,接受汉化的程度较高。苻坚本人八岁入学,汉学造诣相当深厚,他也特别向往汉文化中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有时候,文化的影响力之深远,还真是让人惊讶。远的不说,近代在启蒙思想指导下,西方各国掀起的资本主义革命或改革,整个推动了人类世界的发展。

要说汉文化对苻坚小朋友的影响,就好比给他描绘了一幅美妙到足以让他不敢企及的蓝图,扎根心理,却又无法言明。

二、政治理想的机会凭空来临

很快,他的宏伟蓝图有了实现的机会,前秦开国君主,他的大伯父苻健去世后,即位的堂兄弟苻生是个天生弑杀的暴君,天天上朝都让侍从箭上弦,刀出鞘、铁钳、钢锯摆一排,看哪个大臣不顺眼,这些个工具就伺候。朝廷的那些个大臣天天是提心吊胆,有命上朝,不知道有没有命下朝。当苻生想杀掉苻法、苻坚兄弟二人时,他两提前得到消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地提前动手,发动宫廷政变,杀掉了苻生,苻坚在哥哥谦让,老娘支持下,就当上了前秦的皇帝。不过为了表示谦让,他并未称帝,而是自降一级,称大秦天王。

推行"王道圣君,胡汉大同"的具体实践

一,重用汉族知识分子,推行仁政,重视百姓

苻坚眼光最准确的一次用人,就是重用汉族人王猛。在王猛的建议下,整顿吏治,惩处不法豪强,平息内乱,与民休息,鼓励开垦耕地,令前秦仓库充实,人民温饱安居。恢复已绝的宗祀,鼓励农业,设立学校,扶持孤寡孤独和年老无依者。

选贤任能,奖励忠孝。仿照汉朝察举制,下令各地方官员都上举孝悌、廉直、文学、政事四项才德的人才,真人才得赏,假人才一并受罚,宗室中人,若无才也会弃用。这样下来,吏治清明,官员称职,社会治安良好,出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景象。

二、对宗亲宽容,即便谋反,也是宽容以待

公元364——367年,前秦境内爆发了多次宗亲叛乱,叛乱最后虽然被一一平定了,但苻坚对叛乱宗亲的态度,真可以用掏心掏肺来形容了。咱们依次来看看。

1、 第一次:公元364年(甘露六年),汝南公苻腾谋反被杀,王猛劝苻坚杀了苻生兄弟五人,以绝后患,苻坚坚决不从。

2、 第二次,公元365年苻幼叛乱,并联络苻双、苻柳,虽然苻幼于叛乱中战死,但苻坚对苻双、苻柳概不追究,还替他们隐瞒此事。

3、 第三次,公元367年十月,苻柳、苻廋、苻武、苻双、各据州治起兵反叛,苻坚试图劝其罢兵,答应一切如故,不作追究,并以啮梨为信物 ,但四人都没有任何动摇,可惜了苻坚苦口婆心的劝降。

以上是"五公之乱"。这宗亲作乱还没完呢

4、 第四次,苻重谋反未遂,苻坚没追责,两年后苻重竟然被分封于蓟城。

5、 第五次,苻洛举兵谋反,苻重并没有感念苻坚对他的宽容大度,随着苻洛一起谋反,苻坚数次劝降,这两人都没放弃反叛。叛乱平定后,除了死于叛乱的苻重,符洛只是被"徙凉州",其余从犯一概不追究。叛将兰殊竟然还被"署为将军"。

中国历史,为皇权争得你死我活的一点不奇怪,像苻坚这样对谋反的宗亲都能宽容以待的,倒是稀有中的稀有,着实罕见。有现在一句话"不论虐我千百遍,始终待你如初恋"对宗亲的宽容,也是苻坚"以德治国,推行王道"的表现

3、 对灭国遗属,优厚以待,高官厚禄吸收进官僚系统

在处理与其它民族的关系上,苻坚从"夷狄应和"出发,实行"服而赦之"的方针,优待各民族上层,并将其吸收到官僚体系。如在前燕受排挤来投靠的慕容垂,苻坚引以为知己。灭前燕时,苻坚"赦慕容氏及其王公已下",皆徙于长安,封授有差",羌族的姚苌,苻坚授予他自己登基前的封号——龙骧将军。

即便包括王猛,宗亲在内的很多人,都不断进言提防鲜卑、羌族等异己,但苻坚出于"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的政治理想,均未采纳。

推行"王道圣君,胡汉一统"的实质

一,占据儒家正统代言人地位,让前秦统治名正言顺

苻坚攻打东晋,在他看来,也是为了完成自己这个"王道圣君,胡汉一统"的政治理想,虽然五胡骑射厉害,战斗力强,但是汉族在文化上比他们先进,而在文化上,落后的文化总会融入先进的文化中。这是胡汉统治者共同的认识,主动学习汉文化,以汉文化治国,也是苻坚能统一北方的关键。

让所有的民族能一致认同的文化,就只有汉人文化,所以,占据汉文化的正统地位,才更能让自己的统治名正言顺,但当时,最先进的汉文化掌握者,那些汉族的世家大族,大多随东晋"衣冠南渡",攻取东晋,夺过儒家正统代言人的地位,对苻坚而言异常迫切。他不顾王猛临终遗言,劝他不要着急对东晋用兵,自以为万事具备。,却没料到淝水战败成了他身死国灭的导火索。

二,氐族的人口弱势——急需用"胡汉一统",消除各民族的隔阂

苻坚想要实现胡汉大一统,还和他本族——氐族的人口少有关。据学者考据,氐人在最强盛时大约有100万人口。而当时,仅仅是前燕灭亡时,就有有户口245万,人口998万。前燕不过据北方一隅而已。除了前燕的鲜卑族,还有其他国家的鲜卑,匈奴、羌族,羯族……由此可见,氐族人口最多时候仅100万,放到北方五胡家汉人的大环境下,真的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少数民族。

人口不占优势,却逐步统一北方,苻坚心理很清楚,本民族人口实在太处于劣势。如果其他民族共同反对氐族,可能分分钟被灭族。这也就能理解,苻坚为什么一直以仁义治国,对各族上层拉拢厚待,以德来感化百姓。

虽然,最后慕容垂,慕容泓、慕容冲、姚苌等先后背叛了他,但观众百姓却一直感念他的恩德,冒死为已经成孤城的长安送粮。而他在听说百姓为送粮死伤无数,也一直劝诫百姓爱惜自己,不要再冒险。他的仁义,有目的性,却并不虚伪,并不是装出来的。

三,在苻坚看来,对东晋之战,并不是征服,而是顺应大势

他在前秦为东晋君臣都准备好了府邸,官职,甚至连东晋皇帝和宰相谢安的封号都想好了。在今天看来,很多人会嘲笑苻坚的狂妄自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苻坚不认为这次行动是以土地和人民为目标的征服,而把它理解为顺应天下大势,为正义、文明、和平而战,于是预先在长安为东晋君臣修盖府邸,声称要用晋帝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

看着前秦国力蒸蒸日上,苻坚也越来越相信,以德治国的可行性,越来越坚信,他可以用"王道圣君的理念,拯救整个中华大地被战火涂炭的生灵"这是何其伟大的一件事,这是会被所有和他一样有远大理想的人共同支持的一件事。

所以,当朝廷大多是臣子反对攻打东晋,只有慕容垂站出来支持苻坚的时候,苻坚感动的对慕容垂说,够资格与我平定天下的只有你。

四,苻坚个人的人格修养,也力求做个道德楷模

在他看来,推行自己的"王道圣君,胡汉一统"政治理想。是高尚的,正确的,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还特别注意对自己道德修养的培养,他不仅以德报怨,宽厚待人,而且每逢天灾异象,便自省其身,认为是自己在德行上有所缺失,更加力行德政。虽然他也难免有放荡之时,比如曾将慕容冲姐弟一起招入宫中,但经大臣劝谏,便很快加以纠正。

总论:

在中国历史上,苻坚是个充满悲情的人物,他是少数几个以失败者身份被人们所牢记、传颂的。尽管他因为努力推行德政最终导致身死国灭,但人们之所以记住他,也恰恰因为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可能正因为如此,苻坚在民间被封为神,称苻王爷、苻家神,现在很多地区每年正月初二祭拜的,就是苻家神。苻坚还给后世统治者一个警戒就是"妇人之仁"。所以,之后历代亡国的人,几乎都逃不掉被灭族的下场,就是因为胜利者深怕会成为下一个苻坚,无不采取狠辣手腕,坚决杜绝"妇人之仁"

0 阅读:38

咋个回史

简介:回忆历史,勿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