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亿美元白花了?美国推动的芯片大战,中企已经不在乎了

百家哓科技 2025-02-24 12:58:00

大家都知道,美国砸进去527亿美金搞芯片大战,目标就是中国的半导体行业。这“芯片法案”折腾了两年,终于露出了真面目,明面上是给半导体企业发补贴,背地里却是给三星、台积电这些大佬套上枷锁,不让他们在中国扩产先进芯片。

你说这操作狠不狠?只要拿了美国的钱,十年内别想在中国大展拳脚,连14纳米芯片的设备都不让卖给中国企业,中芯国际想升级生产线?门儿都没有!美国这是为什么急眼了?还不是因为我们中国芯片行业发展得太快了,从三十年前的零开始,现在全球占比都15%了,眼看着就要追上他们了,他们能不急嘛!

这一波制裁下来,我们国内的企业可真是吃了不少苦头。长江存储刚投产的192层闪存,因为买不到美国的刻蚀机,产能直接砍了一半。中芯国际7纳米工艺研发成功了,荷兰ASML的高端光刻机就是不给发货,现在只能拿着14纳米的芯片撑场面,想想就憋屈。

但我们也不是好惹的,直接启动了反制措施。第一条就是“农村包围城市”,14nm不能用,我就把28nm做到全球第一。尤其是中芯国际,在北京新建的工厂只专注于车载芯片和物联网设备,一度抢下全球60%的订单。

第二招就是“自己搞生态”。华为和中微公司拼命研发,把刻蚀机的精度做到了5纳米,虽然比ASML落后两代,但已经足够支撑成熟制程的产业链了。更厉害的是RISC-V架构,阿里平头哥直接搞出了全球首颗5G物联网芯片,完全绕开了美国ARM的专利封锁!

第三招是“用市场换时间”。要知道,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很大,每年都要消耗掉3000亿颗芯片,比亚迪和宁德时代联合起来把订单交给中芯国际,现在每辆国产电动车的芯片90%都是国产的。也就是说,美国的制裁反而逼出了我们的内循环!

接下来的五年,是决定生死的关键时刻。这场芯片大战打到现在,胜负的关键就看以下三件事。第一件,设备攻坚战,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光刻机年底就要量产了,虽然比起阿斯麦来说是落后了十年,但确实能解燃眉之急。

第二件,人才争夺战。中科院下了血本,砸了200亿来搞个“芯片黄埔军校”,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也是毫不含糊,年薪直接开到201万,就为了从硅谷把那些华人工程师给挖回来!

最后一件,标准话语权。我们中国主导的RISC-V国际联盟成员已经超过2000家了,今年还要制定5项车载芯片标准,这明摆着就是要硬刚英特尔。

外媒都帮我们算过账了,我们中国在成熟制程领域已经实现了70%的自给率,只要能撑过2026年这个设备国产化的大关,美国的芯片法案就得凉凉了!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点赞分享。

0 阅读:16

百家哓科技

简介:记录最新的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