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煤炭市场经历了一波短暂的上涨行情,但好景不长,煤价很快又进入了回落模式。随着北方供暖季的结束,市场需求逐渐减弱,煤价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下周煤价走势以及月底前煤价的下跌空间。
下周煤价走势:缓慢下行上周四至本周一,港口煤价出现了小幅上涨,各煤种价格分别上涨了4-7元/吨。然而,这种上涨势头并未持续太久,煤价在短暂走稳后再次进入回落模式。高库存和需求疲软是导致煤价下行的主要原因。
首先,随着重要会议的结束,产地安检对煤矿生产的抑制作用减弱,煤矿生产逐渐恢复正常。与此同时,三四月份是传统的用煤淡季,民用电负荷将逐步回落。南方天气转暖,北方供暖季也即将结束,部分电厂和化工厂将进行停机检修,电煤日耗将继续下降。在电厂日耗回落的情况下,非电行业的需求却未能及时接棒,市场供需平衡可能再次被打破。
其次,非电行业的需求短期内难有起色。尽管三月份水泥行业进入旺季,部分地区的水泥价格出现反弹,但这主要是通过减产来实现的,并非基建等行业全面复苏的迹象。水泥行业的减产对煤炭的非电需求来说是一个利空消息,部分水泥企业甚至采用非煤替代燃料来降低采购成本,进一步削弱了煤炭需求。
此外,环渤海港口等各环节的库存依然处于高位,电厂短期内难有大规模的补库需求。截至上周,全国重点电厂存煤9866万吨,可用天数18.6天;沿海八省电厂存煤3236万吨,可用天数17天。随着供暖季的结束,下游需求持续低迷,港口库存有进一步回升的可能。
综合来看,电煤日耗预期回落,非电需求虽有改善但难以弥补电煤日耗下降的缺口,叠加高库存压力,煤价下周将呈现缓慢下行走势。
月底前煤价下跌空间:10-15元/吨煤价在经历短暂的“五天乐”之后,出现了滞涨回落。随着北方取暖季的结束,居民用电需求减少,煤价支撑动力不足。月底之前,港口煤价将继续保持阴跌模式。
本周后半程,下游询货问价冷清,港口市场观望情绪渐浓。尽管贸易商报价暂稳,但由于大部分煤种发运到港仍处于倒挂状态,贸易商对后市持悲观预期,普遍采取观望态度,部分贸易商甚至通过预售方式进行销售。
环渤海港口的高位库存去化缓慢,主要原因包括:铁路局下调运费导致站台采购积极性提升,港口调入量稳定;下游需求低迷,到港船偏少,港口调出量提升有限;终端库存充足,后续需求减弱;主产区生产放开,发运增加,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持续。
北方部分地区供暖结束,电厂机组进入检修期,市场采购需求释放有限。市场参与者对后市预期不一,部分贸易商认为煤价将小幅下滑,预计在四月份触底;而部分电厂则表示,随着淡季到来,采购数量将减少,煤价可能在五月份止跌企稳。
进口煤方面,近期受HBA定价新规的影响,市场观望情绪较浓。印尼斋月和降雨对煤矿生产和运输造成了一定阻碍。从4月1日起,各口岸将对微量元素和褐煤流向进行严查,控制低质量高硫煤进入国内市场。尽管进口煤价减弱,国内部分煤种跌破长协价,终端采购国内煤炭数量有所增加,但三四月份是传统用煤淡季,天气转暖,居民用电需求疲软,电厂日耗加速回落,终端大规模采购动力不足。
综合来看,月底之前,港口煤价还将下跌10-15元/吨。
总结总体而言,煤炭市场在短期内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随着供暖季的结束,电煤日耗回落,非电需求难以弥补缺口,叠加高库存压力,煤价将呈现缓慢下行走势。月底之前,港口煤价预计还将下跌10-15元/吨。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供需变化,合理安排采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