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诸葛亮是我国古代的著名谋士,也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建立的重要功臣。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变成了开国皇帝,这也足以看出诸葛亮的能力之大。但诸葛亮再怎么厉害,也终究只是帮助刘备三分天下而已,而刘伯温却辅佐同样草根出身的朱元璋一统天下。二人孰强孰弱暂且不做争论,本文要说的是刘伯温和他们家族的一个小故事。
刘伯温原名刘基,“伯温”是他的字。因为是浙江青田人,所以也称“青田先生”。刘伯温天资聪颖并且在学习上肯下功夫,所以可以做到“七行俱下”。刘伯温年仅12岁便考中秀才,是故父老皆称其为“神童”。泰定元年(1324年),朱元璋还在给地主放牛的时候,14岁的刘伯温已经学完了《春秋》。刘伯温的“学完”并不是先生讲完、他听完,而是自己把书看了两遍就能背诵。不仅如此,他还能发表自己的了解,以至于老师啧啧称奇:“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
元统元年(1333年),23岁的刘伯温赴大都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但是却因为兵荒马乱在家待了3年,之后也仅仅被元朝政府任命了一个正八品的县丞。刘伯温在任上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也得罪了许多地方豪绅。此后刘伯温仕途多舛,直到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请至应天才算是良臣得遇明主。在当时的群雄之中,朱元璋并不是实力最强的,所以刘伯温建议朱元璋避免两线作战、采用各个击破的方针。
在他的建议下,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和张士诚,随后又脱离“小明王”自立势力。朱元璋称帝之后,粮税仿照宋制每亩加五合,却唯独青田县例外。朱元璋表示:“要让刘伯温家乡世代把此事传为美谈。”但伴君如伴虎,开国之后没多久,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就准备要卸磨杀驴了。特别是在胡惟庸任丞相之后,刘伯温的处境也愈发的艰难。朱元璋曾夸刘伯温是“吾之子房也”,所以刘伯温也准备效法张良早早脱身。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朱元璋的得知刘伯温卧病在床,便让丞相胡惟庸带着御医前去探望。
胡惟庸吩咐御医抓药之后,刘伯温却越发的不舒服,到二月时已经是奄奄一息了。朱元璋知道后只是说了一些不疼不痒的话以示关心,刘伯温听后也猜到了其中原委。刘伯温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便叫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他让长子刘琏拿来一本天文书,吩咐他在自己去世后将此书立刻呈给朱元璋,刘家子孙不得学习。他又对次子刘璟说了一些为政的道理,嘱咐他牢牢记下,等到胡惟庸倒台之后皇帝询问之时再和盘托出。此外刘伯温还预言:9代之后,刘家必出奇才。
后来刘璟对朱棣说了一句:“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之后便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而亡。至于刘伯温的长子刘琏,在刘伯温死后两年便被胡惟庸迫害而死。可以说,刘家父子三人的下场都比较悲惨。直到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嘉靖皇帝追忆起刘伯温的功绩,让他配享太庙。不仅如此,朝廷还找到了刘伯温的9世孙、处州卫指挥刘瑜,让他重新继承了刘伯温“诚意伯”的爵位。刘瑜工诗文、善行草且又武略,的确是文武双全之才。只不过刘家后人始终远离朝堂,在《明史》中的表现也并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