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正巧是一个月之前发生的事,某短视频软件在国外市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跌宕起伏。
在美国政府禁令正式生效的前夕,该软件提前做出了下线决定,并关闭了相关业务。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许多国外的用户措手不及,成为“网络难民”,四处寻找起了替代品。
一部分用户将目光转向了国内的某薯APP,靠着有些生硬的机翻,开始了新的探索之旅。
思想的碰撞和文化的交融,让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大家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充满秩序和理想。
那些年读过的歪风文章,和网上带有偏见色彩的视频,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或多或少地建立起了屏障。
虽然风波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天的时间,该短视频软件便重新恢复上线。
但依旧有不少外国人留了下来,和国内网友进行日常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和心得体会。
原本只是作为替代品的平台,却意外成为了大家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窗口。
回到当下时节,茶圈内已经有部分2025春茶开始上新,其中大部分为早春绿茶。
除了这些可以好奇尝鲜的早春绿茶外,还有哪些茶适合目前饮用呢?推荐清单立刻为大家奉上!
《2》
喝茶选择一:清饮老白茶。
最近,后台经常收到这样的消息:
“朋友圈里都在传,安吉白茶3月25左右开采,福鼎白茶是不是也快了?”
茶友们别太心急,安吉白茶虽然名字里也带个“白”字,但人家的真实身份是绿茶。
安吉白茶的茶树品种,在气温较低的早春时节发芽,嫩芽中缺少叶绿素,因而呈现出淡雅的白玉色。
除了名称相似,在原料、工艺等各种方面,都和福鼎白茶完全不同。
福鼎核心产区的茶树们,如今依然经历着高山寒意的考验,尚未到达发芽采摘的最佳时机。
天气变化不定的当下,对人类来说也是一场挑战,稍不注意就因气温骤降而着凉感冒。
新白茶中的茶多酚,能有效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含量逐渐下降。
好在,还有持续生成的黄酮类物质填补了这一空缺,且性质更加温和,对体质敏感的群体更友好。
在等待新茶生长发芽的这段时间里,总是要多一些耐心,平时可以多喝一些三年以上的老白茶。
不仅营养效用不减,茶味也愈发醇厚,想解放双手换成茶壶煮,也完全可行。
周末在家的休息时光,拿出已经提前开好壶的柴烧紫砂壶,煮上一壶温暖的老白茶汤,也是幸福的享受。
为了能收获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有些茶友还会特意加入红枣、陈皮等材料与老白茶同煮。
具体的营养价值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还不得而知,但可以明确的是,这样做会完全打乱老白茶的香气和滋味层次。
喝老白茶,不仅要确保年份真实,更不应错失纯正的风味体验,混搭的做法太浪费珍贵好茶,还是各自分开清饮为妙!
《3》
喝茶选择二:去年的足火岩茶。
一众茶类里,武夷岩茶是出了名的慢。
岩茶的原料选择极为讲究,不采嫩叶与芽头,而是选择具有一定成熟度、能禁得住高温焙火的新叶。
每年等到谷雨前后,早生品种才迎来采摘,到了四月下旬左右,水仙、肉桂等主力军,才陆续加入采摘的行列。
直至五一过后,其他茶类正紧锣密鼓地推出春季新品时,武夷岩茶的忙碌采茶季才缓缓落下帷幕。
除了采摘时间相对较晚,武夷岩茶的制作周期也比其他茶类更长。
岩茶的加工,大致分为初制做青与精制焙火两个阶段,不同火功的岩茶,上市时间也各不相同。
但无论如何,好茶的焙火工艺都坚持以慢焙为主,过早上市的岩茶,很可能是未经充分焙火的半成品毛茶。
武夷岩茶在加工时,焙火是一道至关重要的工序,焙火之后,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褪火过程。
在过去,人们通常习惯将岩茶放一年再喝,期待风味表达能更清晰直观。
但如今可以放宽心,有了茶掌柜的提前把关,岩茶在褪火后试喝确保稳妥,才会正式推向市场。
只要商家没有特殊声明,某款茶需要密封储存褪火若干时间,大家拿到手拆开后就可以直接喝。
足火岩茶的风味最佳适饮期,大约在一年到一年半内。
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泡上一杯悟源涧肉桂,不仅能感受到香气愈发高扬,茶味更甘醇绵柔,滋味层次也更加丰富。
醇厚汤水中桂皮香与桂花香交织,丝毫不显张扬激烈,却让人精神饱满,过瘾十足!
《4》
喝茶选择三:隔年的红茶。
圈内常说“冬红夏绿”,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的完整版本:
春天花茶、夏天绿茶、秋天乌龙、冬天红茶。
按照这样的传统习惯,春天喝一杯经典的茉莉花茶,的确清新宜人,有效消除烦闷。
但要是严格遵循其中的理念,对白茶、熟普等未被提及的优质茶来说,就有些不公平了。
更有不少始终钟情于红茶的茶友,如果一年四季只允许三个月的时间享用,未免也太残忍。
其实,喝茶不应刻意受限于季节,喝着顺心舒畅,那就是最好的享受。
春寒料峭之际,从室外回到家中,立刻泡上一杯温暖的红茶,用有些冻僵的双手轻轻捧起茶杯,一瞬间暖身又暖心。
所有品类中,正山小种的受众范围最广。
尽管今年的采摘期还未开始,新茶仍需耐心等待,但红茶的魅力并不会因此减损。
红茶有着三年的风味适饮期限,虽然不能长久储存,但只要储存得当、品质不变,随时都适合饮用。
去年的正山小种,经过一年的氧化还原反应,汤感会变得更加醇厚。
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有不少茶友新茶买回家后,一部分留着平时喝,另一部分留着来年再品尝。
趁热小口细啜茶汤,花蜜香、桂圆香和木质香如烟花般层层绽开,又与柔润细滑的口感充分结合,甘醇而不甜腻。
感兴趣的茶友们不妨一试,来自桐木高山的正山小种,隔年风味与新茶相比,又是另一番享受。
《5》
新茶还未上市的这段时间,也正是细细品鉴家中存茶的最佳时机。
按捺住心中的那份急切期望,再有两个多月,就能迎得好茶上新回归。
在不久之后,一个恰好的契机到来,茶树生长发芽,高山上的茶农们也忙碌起来。
薄雾轻绕,微风过十里,只待枝头春意闹!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