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股市场持续下跌,究竟发生了什么?

若翠看见 2025-03-11 18:46:51

一、美股市场表现及原因分析

1、主要股指表现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3月10日,美股三大指数近一个月均呈现显著下跌趋势:

指数

近1月涨跌幅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

-11.07%

标普500指数

-7.48%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6.01%

纳斯达克指数领跌,主要因科技股估值泡沫受到挤压。自2月下旬以来,AI技术公司DeepSeek的突破性进展动摇了美国科技巨头的算力主导叙事,市场开始重新评估科技股的长期增长逻辑。例如,英伟达、苹果和微软等权重股在3月10日单日跌幅达3%-5%,进一步拖累指数。

2、核心驱动因素

科技股估值修正:AI技术迭代加速导致市场对传统科技企业护城河的质疑,叠加财报季部分企业盈利指引低于预期,科技板块整体承压。

政策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升级预期(如对墨西哥、加拿大加征25%关税)引发供应链扰动担忧,科技、汽车等依赖全球产业链的行业首当其冲。

经济衰退交易: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加深(10年期与2年期国债利差扩大至-0.8%),市场开始定价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

二、美国经济数据解读

1、就业市场边际走弱近三个月非农就业人数持续下滑,2月数据为15.1万人,低于预期的16万人,且劳动参与率下降至62.3%(前值62.5%)。尽管失业率仍稳定在4.1%,但平均工时缩减(34.2小时→34.0小时)显示企业用工需求趋于保守。

2、通胀压力犹存虽然CPI同比增速从2024年12月的3.2%回落至2025年2月的2.9%,但核心CPI(剔除能源和食品)仍维持在3.1%。关税政策可能进一步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加剧“工资-物价”螺旋上升风险。

3、消费与制造业分化

消费端:零售销售环比增速放缓至0.2%(前值0.5%),信用卡违约率攀升至4.8%(疫情后新高)。

制造业:ISM制造业PMI回升至49.8(前值48.5),但新订单指数仍低于荣枯线,反映复苏基础不稳固。

三、美联储政策影响

1、利率路径预期变化当前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维持在4.25%-4.50%,但市场对降息预期的博弈加剧:

会议声明措辞调整:1月FOMC删除“通胀取得进展”表述,强调“通胀仍略高”,释放鹰派信号。

点阵图指引:美联储官员预测2025年降息50-75个基点,首次降息时点从5月延后至6月,与市场预期的3次降息存在分歧。

2、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动尽管暂停缩表,但美联储持有国债规模已从2024年12月的6.5万亿美元降至6.3万亿美元,流动性边际收紧对成长股估值形成压制。

3、政策传导机制受限特朗普新政(如移民限制、财政收缩)可能削弱货币宽松效果。例如,减支裁员政策导致劳动力供给缺口扩大,薪资粘性增强,进一步制约降息空间。

四、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

1、贸易摩擦升级

北美关税战:3月4日起对墨西哥、加拿大加征25%关税,涉及汽车、钢铁等关键行业,全球供应链扰动风险上升。

中美科技竞争:美国限制高端AI芯片对华出口,中国加速本土替代,美股半导体设备企业(如应用材料)近1月跌幅达17.7%。

2、能源地缘博弈OPEC+推迟增产计划,但美国页岩油产量回升至1300万桶/日,国际油价维持在75-80美元/桶区间。能源板块受制于需求担忧(标普500能源指数近1月跌11.3%)。

3、国际资本流动美元指数年内下跌4%,日元(+6.1%)、欧元(+4.5%)大幅升值,部分资金从美股转向估值更低的欧日股市。

五、行业动态与市场情绪

1、行业板块分化显著

行业板块

近1月涨跌幅

公用事业(水务)

+11.69%

必需消费品(饮料、食品)

+9.06% / +6.53%

医疗保健(制药、REITs)

+2.46% / +5.23%

信息技术(半导体、软件)

-14.67% / -12.89%

可选消费(汽车、零售)

-19.20% / -8.96%

防御性板块(公用事业、必需消费品)表现强劲,而科技、可选消费等周期板块深度调整,反映市场风险偏好下降。

2、市场情绪指标

VIX恐慌指数:从2月中旬的18.5飙升至3月10日的32.7,创年内新高。

资金流向:近1周美股ETF净流出320亿美元,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增至5.8万亿美元(历史峰值)。

3、机构行为对冲基金空头头寸占比升至40%(10年高位),共同基金现金仓位提高至5.3%,显示机构对短期市场持谨慎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内容、数据、信息来源于网络,由本人收藏汇总、编辑整理。其相关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交流参考使用,不构成市场投资买卖操作依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0 阅读:0

若翠看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