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浙江交工一批在建工程迎来新进展,具体情况一起来了解一下。
甬金衢上3标项目
4月8日,甬金衢上3标智慧梁场预制T梁产能成功突破5000片大关,提前15天完成阶段性任务,标志着项目建设迈入提质增效新阶段。智慧梁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智能化管理、可视化监管和指尖上生产模式,为全线7872片T梁高质量架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作为全线梁板预制生产的基地,甬金衢上3标智慧梁场在省内首次实现全线梁板同一标准、统一预制、统一安装,创新打造三条全自动流水线及智慧管控中心,通过物联网、BIM建模和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从钢筋加工到混凝土浇筑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管理人员通过“指尖上的生产指挥系统”,可实时监控设备运行、材料消耗及工序进度,让每一片T梁的诞生都精准可控。目前,梁场日均产能稳定在17片以上,质量合格率达100%。

衢州“四改三”项目
4月9日,随着最后一片T梁精准落位,衢州“四改三”项目重点工程杨家大桥左幅T梁架设圆满完成。该段桥梁全长514米,共安装35米预制T梁42片。面对“边通车边施工”的特殊工况和复杂的地质条件,项目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显著增加,项目管理团队科学统筹部署,全程现场盯控指导,重点把控T梁高层轴线、钢筋焊接等关键工序质量,通过采用先进的吊装设备和精密的测量技术,确保了42片T梁精准对接和稳固安装。
作为省级“千项万亿”工程,衢州“四改三”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水”,对衢州市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四省边际交通物流桥头堡、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甬舟高速复线一期项目
4月10日,甬舟高速复线一期SG1合同完成双螺2号隧道左洞首爆工作。该隧道左洞长902米,右洞长999米,与铁路大晒网村二号隧道并行,且存在立体交叉段,施工协调难度大。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项目公司联合各参建单位、铁路参建方,建立“公铁协同”沟通机制,对双方施工顺序、施工组织、爆破振速控制等进行动态优化,通过划定“错峰施工区”,采用分时段爆破、错层掘进等策略,缓解了项目隧道施工“时间交错、空间受限”的双重压力。同时,在爆破过程中,项目团队建立“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对爆破前、中、后进行全程实时监测,打造安全质量共同体。
甬舟高速复线一期项目共7座隧道,截至目前,项目已进洞6座隧道,工程进度稳步推进。
G228国道瑞安大桥腹板加厚工程
4月12日,G228国道瑞安大桥腹板加厚工程顺利完成主体施工,对全桥75跨箱梁进行加固,混凝土浇筑总量达1993.6立方米。
施工期间,项目部面临着斜拉桥结构复杂、新旧混凝土结合质量控制严格、全封闭施工时间紧迫等一系列挑战。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项目部昼夜奋战抢进度,技术优化保质量。施工团队采用24小时轮班作业,在多个作业面同时展开施工,仅用9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腹板混凝土浇筑。技术人员通过动态调整养护方案,将拆模时间缩短至浇筑后24小时内,并采用薄膜覆盖与持续洒水相结合的养护方式,确保混凝土强度快速达到设计要求。
在严格检测确认各项指标合格后,工程比原计划提前54天恢复通车,有效缓解了周边路网的交通压力,显著提升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杭甬三期2标项目
4月14日,历经30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世界最大跨径三塔不对称斜拉桥——跨港区及甬江特大桥P59下横梁浇筑完成,至此,大桥三个主塔下横梁全部浇筑完成。这一关键节点的突破,标志着索塔全面转入中、上塔柱施工阶段,为完成2025年索塔封顶、2026年桥梁合龙两大关键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浇筑的P59下横梁为超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全长38米,高9米,形成立体箱型结构,其钢筋用量达约385吨,总计浇筑C55混凝土约2276立方米。项目部采用“分仓分层、同步推进”的浇筑方案,分两次浇筑完成。
同时,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三塔不对称斜拉桥的力学体系比常规三塔斜拉桥更复杂,对施工管控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项目部经过反复测试论证,对钢筋绑扎、模板拼装等工序进行精准排布,最终将误差控制在毫米级,施工效率提升了约10%。

新疆那巴2合同
4月15日,新疆那巴2合同阿克特蒲3号隧道左洞贯通,为后续梁板运输架设和整体工期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该项目向通车目标迈出关键一步。该隧道地处天山腹地,位于天山雪崩站以东4.8公里处,全长1758米,属高寒高海拔长隧道,设计为分离式双洞四车道一级公路隧道。
面对“地质复杂、环保严、工期紧”三重挑战,项目部充分发挥“丝路雪松”党建品牌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先锋队与各方协调配合,针对富水段、岩层破碎等问题与浙江大学共同开展“复杂山岭隧道开挖施工评判与风险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研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结合信息化监控系统,动态调整工法:一方面灵活运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台阶法及全断面法,严格遵循“弱爆破、短进尺、快封闭”原则;一方面实时动态量测围岩变形数据,并通过各方专家实地考察,针对突变岩层及时变更施工方案,最终实现“零事故”贯通。

来源 浙江交工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