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涛骇浪过后,这周相对平静一点了。
在“类平准基金”入市维稳后,A股抗住了这一波大的冲击,4月8日至今,主要指数已经反弹了不少,其中关税开打的时候,让人“避之不及”的科创板,因为弹性较好,目前涨幅最大。

数据来源:choice,统计时间:2025.4.8-4.14
这场关税战,从快速发起至今,从情绪上来看,大家对于关税“加码”逐渐“脱敏”,从VIX(恐慌指数)还是VHSI(恒指波幅指数)来看,市场波动率显著下降,这意味着暴跌暴涨可能都要告一段落。
虽然市场一直被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朝令夕改”弄的很混乱(如周末计划对半导体、消费电子进行关税豁免,现在又对芯片、医药行业启动进口调查等),但短期混乱之下,有个逻辑是清晰的:
半导体、消费电子、创新药等科技行业一定会走产业升级和自主可控路子的。那这部分行业占较大权重的科创板,相对来说更容易从混乱中诞生大的机会。
大跌后的市场无疑有利于新基金的建仓,尤其是像目前正在发行的博道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023902),认购结束就到了4月底,情绪面的冲击肯定也已经逐渐抹平,市场还是会归于基本面,科创板在经历了一波调整后上车,比起之前追高入场,性价比大概率是更高的。
一、科创综指,更适合量化发挥的沃土
很多主打量化的基金公司,对于能发科创综指指增的基金还是比较兴奋的,因为科创综指量化指增,可能是将来最容易“榨”出超额的基金。
量化策略的优势在于宽度选股,通过海量选股分散风险并捕捉超额收益,科创板股票数量已经达到了568只,早已不是当初连凑够科创50要求的50只股票都不足的新兵蛋子,池子大选择标的就多。
而且,行业分布更均衡,相比之下,科创板的代表指数科创50偏向大市值半导体企业,行业集中度过高(半导体占比接近60%),易受单一行业周期影响。(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4.3)
另外,科创综指包含大、中、小盘股,市值分布连续,避免单一风格暴露,而且小微盘股数量占主导,给了量化非常大的发挥空间。截至2025.4.3,科创综指:
大盘股(市值>500亿)数量17只,占比约3%,提供流动性基础;
中盘股(100-500亿)数量148只,占比26%,挖掘黑马机会;
小微盘股(<100亿)数量403只,占比71%,超额收益的沃土。
另外,科创板是20cm涨跌停限制,最猛的时候,像去年9月30号和10月8号,科创综指可是连着两天都涨了16个点以上,这种本身就高贝塔的板块,再加上20cm大长腿的诱惑,可不就给了量化极大的发挥空间?
相较于像沪深300、中证500这类老牌指数,各家公司的指增产品该布的早已布了,这么些年下来也拉出了一些差距。现在科创综指出来,相当于是为指数增强开辟了新的赛道。
我统计了下过去10年指增产品历年规模情况,指增规模整体走高的趋势很明显:

数据来源:choice;注:超额收益指基金净值增长率-跟踪指数涨跌幅
所以,对于科创综指的量化指增产品,我个人是期待而且长期看好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发布了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及价格指数,这两个指数的样本完全一致。
不同点在于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是全收益指数,需要把样本分红计入指数收益,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在计入分红收益后的整体表现。
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则是配套的价格指数,不考虑分红,反映的是科创板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表现。
从指数历史表现上来看,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相对价格指数来说更好一些。

数据来源:choice
最近这一波卷科创综指增的基金公司来看,业绩比较基准有对标科创综指的,也有对标科创价格的,像博道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023902),就是选了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相当于是主动给自己“加强度”了。
为什么有这样的自信?
二、博道基金的“指数+”为啥能持续创造超额?
博道基金我之前提到过很多次,源自私募机构博道投资,在2017年获准设立公募,2018年正式公募展业,是全国第三家“私转公”的基金公司。而且在私募期间,就是彼时的百亿私募,还是很有含金量的,在圈内也小有名声。
这也使得,博道量化团队具备私募和公募双重视角,在因子挖掘、模型构造等方面都走的比较靠前。
比如这两年很火的AI,目前大部分公募的探索主要集中在量价因子挖掘和因子合成两个维度,他们早在2020年就开始实盘应用AI挖掘量价因子了,而且经过前瞻性的研究和不断迭代,现已拓展到AI全流程框架,并且是端到端版本,2023年就开始投入实盘。
再比如团队搭建方面,如何分工、如何考核、如何形成合力,博道量化团队的也很有特点,最近陆续看了好多家量化,后面有机会再单独盘一盘。
目前博道基金量化团队的核心人物是杨梦,201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2014年加入还是私募机构的博道投资,一路跟随博道拿到公募牌照。
私募出身跟随公司转公募,杨梦的身上也有比较强的私募基因,私募看重的是绝对回报业绩能不能打,而不是只求“超越市场”的相对回报。
所以,杨梦的量化团队,不光追求超额收益,还特别在乎超额收益的持续性,不会做出为了短期收益锐度,放大模型的风险敞口,牺牲持续性的行为。
也因此,他们家的量化特点是“双均衡”(因子配权均衡+方法论均衡),听不懂的这个名词的你们可以将它脑补成为主动选手里面的均衡派选手。
因为对指数增强来讲,要在跟踪误差和超额收益之间做个平衡,跟的太紧了,就跟ETF差不多,没啥超额,跟的太不紧,超额波动又会比较大,博道的选择是中间派,保证跟踪误差的同时,最大化争取超额收益。
而且,为了提升投资者的持有体验,争取更高的季度和年度超额胜率,他们今年新上线了自研的风控系统,并且利用AI技术重构了整个风险因子体系,对风控的管理也会更加精细化。
产品部分,杨梦团队花了很多心思来布局,以“工具化与需求导向”为出发点,目前博道的“指数+”产品矩阵还是比较有特点的:
包含了指数增强、风格增强,甚至还有“基金指增”等,贝塔的丰富性,几乎是满足了各类投资者精细化资产配置的需求。
至于工具类产品的超额嘛,我也做了下统计,博道基金旗下成立时间超过1年的3只主动量化和5只指增产品,成立以来回报都为正,而且每只取得了不错的超额收益,按年均超额来算,最低的也达到了5.80%。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4.3
以成立时间较早的博道中证500指增、博道沪深300指增为例,从2019年成立以来,真的是每年都能跑赢对应指数,给我的感觉就是不管市场风吹雨打、赚取超额风雨无阻。
尤其是博道中证500指增,自2019.1.3成立以来,超额收益高达73.92%,平均每年光超额就要多赚到11.81%,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choice
所以我觉得博道的“指数+”整套模型体系自私募以来历经了十多年实盘检验和不断迭代,在公募基金中是立住了脚的,从公募量化权益基金前十大管理人历年变动情况大家也能发现,博道基金已连续5年在公募量化同业中排名规模前十。

而且,从这轮关税对抗看,全球竞争加剧,各大国为了争夺产业链有利地位,基本铁定是走科技竞赛了,根本不用怀疑科技行业的长期性和扶持力度。老觉得国内科技不行,说国外才有“真科技”的网友,这一波是不是跟外资一样也被deepseek打脸了?
那在科技的长期趋势确定性很高的背景下,聚焦“硬科技”的博道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 023902)配置价值就不该错过。当下的时点,借助博道“指数+”系列这类擅长抓取超额收益的指增产品,去布局科创综指这个新的指增赛道,我认为还是比较合适的。
风险提示:本文仅为个人分享,不做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