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为何失败?只因一人自作聪明

史说新域 2023-08-29 11:21:00

公元827年,唐文宗李昂的即位大典在瑟瑟寒风中举行,他的心情也就像眼下的天气,透着说不出的寒意。

就在入冬后不久,他的大哥唐敬宗李湛被几个宦官杀死在大明宫的内殿之中,李湛那种死不瞑目的惊恐表情常常浮现在李昂的眼前,像乌云一样挥之不去。

宦官可以操纵君王的生死,天子的威严何在?皇家的体面何在?他不知道。

但毫无疑问的是,宦官的权力太大,特别是他们手中掌握了禁宫主要卫队——神策军的支配权。这样的局面必须改变,否则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也可能重蹈兄长的覆辙!

李昂的思绪突然被脸上一阵尖锐的灼痛所打断,他侧过头去,发现大宦官王守澄正似笑非笑地盯着自己。

李昂也微微一笑。他读出了王守澄目光中的语言:“陛下,切记别忘了是谁把你扶上这皇帝宝座的!”

这时,庆典的鼓乐刚刚结束。百官忙于拜贺,只有两位官阶不高的文官特别注意到了新皇帝对王守澄那高深莫测的一笑。

他们是李训和郑注,目前是王守澄物色的得力亲信。五年之后,他们将摇身一变成为唐文宗身边的宠臣,并迅速爬上权力的顶峰。到了那个时候,朝廷的局势也就完全不同了。

那个时候,唐文宗已经做了十来年的皇帝,在以宰相为代表的外官势力与以神策军中尉为代表的中官亦即宦官势力针锋相对所制造的政治漩涡中,他几次险些被吸进深渊,最终又总是有惊无险。

于是他只能加速消灭宦官的行动,先委任宦官仇士良为神策军中尉,借此削弱王守澄的权力;接着命李训为宰相,提拔郑注担任凤翔节度使,而众多亲附李、郑二人的朝官也都占据了朝廷的要职。

从表面上看来,外官与中官的势力对比发生了根本的逆转,宦官们似已处于下风。

李训、郑注开始动手了。

大和九年(835年)一个北风呼啸的日子,大宦官王守澄拜受了一盏皇上钦赐的御寒美酒后中毒身亡。对于唐文宗来说,算是去掉了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

李训、郑注深体圣心,立即着手策划下一步的行动,商定由郑注到凤翔挑选几百名精兵锐卒作为亲兵,取代不很可靠的金吾卫将士。等到王守澄出葬之日,皇上将命令所有宦官出宫参加王守澄的葬礼,届时一声令下,由凤翔精兵刀剑齐上,把宦官们杀个精光。

应该说这一计划是天衣无缝的,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可就在郑注离京去凤翔不久,李训却有了另一种担忧:一旦大功告成,主要功劳不就是郑注节度使的了?这可不行。

他眉头一皱,想出了一个自以为一箭双雕的“绝妙”主意——抢先下手,诛灭宦官后再驱逐郑注,自己独占全功,进而独揽朝政大权!

这就是李训的“甘露计划”,他自作聪明,想以此抢功,却导致了一个悲惨的结果。

发现并报告左金吾卫大厅后园天降甘露这一“喜讯”的当然是李训的亲信。

当时是大和九年的十一月,时令正是初冬,这个时候的石榴树上满布甘露无疑是令人震惊的。

文宗也不例外,他马上命李训率领所有参加早朝的官员赶去查看。

不一会李训回来禀报,说的确有这么回事,只不过不像是真甘露,但他还是让人用金盘收集,以供圣上明察。

文宗说:“金盘承玉露,必定晶莹剔透,微含异香,真假极易分辨。”回头吩咐仇士良、鱼志弘等人,带所有中官再去看过。

李训见仇士良带众宦官奉命而去,嘴角浮起一丝不易觉察的冷笑:“哼哼,你们的死期到了!”

仇士良本来也信以为真,但等他到了左金吾卫大厅附近,一眼瞥见幕后有人微微晃动,暗想:“不好,有伏兵!”

这时唐文宗正好随后赶到,仇士良不动声色,连忙护送皇上返回内殿,随后调出宫内神策军,尽杀李训、郑注及其同党。这时便真的有了“甘露”——鲜血凝结的甘露。

这就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只因李训的自作聪明而功败垂成,实在令人叹惜。

李训那个自认为一箭双雕的“甘露计划”,不但没有成功,自己反而赔上了一条命,还把老伙计郑注的命也搭进来的。更要命的是,唐文宗诛杀宦官的梦想也因此完全破灭了。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隋唐人物述评》等

8 阅读: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