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名度不高,却得到高官厚禄与高寿,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典范

史说新域 2023-08-29 14:48:26

在大唐开国功臣当中,丘行恭是一个知名度不高的人物,但如果好好研究一下这个人的经历,你就会发现,他几乎把“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智慧演绎到了极致。

公元617年夏秋之际,大隋唐国公李渊的太原“义军”在关中农民起义军的帮助下渡过黄河,向隋朝的西京长安进发。

郿城义军头目丘行恭勇武绝伦,冲锋陷阵是一把好手,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有着超常的政治嗅觉,认为投奔唐军才是自己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终南捷径。

但他也同样知道,仅凭万余人马的资本不可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他必须准备一份非同一般的见面礼,以换取非同一般的待遇。

而这个时候西北地区的局势瞬息万变,几个月以前,原州的农民起义军向东发展,投入数万兵马进攻扶风郡。

但郡守窦琎死战不降,攻城起义军至此粮食短缺,军心因而涣散,自行脱逃的士兵日益增多,其中约有千余骑兵跑来都城投靠丘行恭。

丘行恭了解到原州起义军面临困境,顿时喜上眉梢,心想若是把这几万农民军都带去渭北,肯定是奇功一件,日后荣华富贵也就享用不尽了。

丘行恭前前后后盘算清楚,就派一名新近投靠过来的骑将返回原州义军的大营,劝义军首领结束攻城,转投渭北的唐军,共创一番宏图大业,扬名后世。

义军首领有些动心,但他毕竟是叱咤一方的豪杰,一旦要他带着自己的多年心血去受他人节制,难免不那么心甘情愿,所以他的答复显得含糊而不具体。

丘行恭对此大为恼火,决定亲闯起义军大营,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接管这支大军。

但他丝毫不动声色,暗地里挑选了五百名勇武有力的将士,要他们见机行事,然后牵牛担酒,亲自到原州义军营地“慰劳”。

义军首领对丘行恭毫无防范,以为后者只是要促成他同奔大唐,为此他还诚心诚意地把军中所有将领都邀来共商大计。

他显然误会了丘行恭的真实意图,因此在他拱手礼让丘行恭就座时,丘行恭却突然拔出佩刀,照着他的脖子砍了下去,并且一刀致命。

几乎难分先后,丘行恭带来的五百“慰劳者”也同时刀剑在手,把营帐中的所有原州将领都一一控制住了。

一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由于变起仓猝,丘行恭没有遇到任何反抗,这比他事先预想的还好。

大局已定,丘行恭又露出了他所谓的仁者风度,他指着躺在血泊中的原州首领,对义军将领们说:“此人不识时务,各位都是人中龙凤,怎能跟着他落草做贼?

“眼下唐公李渊兴仁义之师,世子李世民天生英才,正纵横渭北,广招贤能,各位前去投奔,好歹也能博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

“这正邪是非,想必各位心里都亮如明镜,无须他人点拨!”

丘行恭说完使了个眼色,五百刀斧手又同时刀剑入鞘。起义军将领们无可奈何,都一致表示愿意追随丘将军,同赴富贵。

就这样,丘行恭轻而易举地收罗了数万原州起义军。他随后带着这支队伍以及原有的人马,浩浩荡荡开赴渭北,投进了李世民的怀抱。李世民喜出望外,当即授予丘行恭光禄大夫的职务,并任用他为亲信大将,随同征战。

自618年开始,李世民兼并西北三强薛举、李轨和刘武周,平王世充、窦建德,灭郑、夏二国,丘行恭都是披甲执锐的中坚力量。

特别是621年唐兵与王世充大战于洛阳邝山,丘行恭始终寸步不离地追随在李世民的鞍前马后,斩将陷阵,所向无敌。

那一次李世民心爱的坐骑“飒露紫”前胸中箭,奔驰受阻,是丘行恭奋起神威,左右护卫,直至大战胜利结束。

事后,丘行恭亲自替“飒露紫”拔除箭镞,敷药疗伤。

他的勇武忠诚探得李世民赏识,这也是他归唐以后能够官运亨通公开的秘密。

丘行恭一生经历了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三位皇帝。李世民在位期间,封丘行恭为右武侯将军、天水郡公。而到了李治在位时,他又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冀州和陕州刺史,可以说是享尽了高官厚禄、备极荣宠。

更难得的是,丘行恭还得享高寿,直到公元664年,也就是他80岁时才因病去世,死后又被追赠荆州都督、谥号为襄,陪葬于唐太宗李世民所葬的昭陵,这在封建时代可是一个极大的荣耀呢。

总而言之,丘行恭作为一名武将,几乎得到了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待遇,而关键原因就在于他能看清时局、把握大势,是古代“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典范。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隋唐人物述评》等

0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