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打造地下“双碳”标杆:65新能源车位+人防工程激活老城区

最城建次 2025-03-08 03:40:34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停车难、公共空间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县域发展的重要瓶颈。都昌县以一项总投资5600余万元的重点工程——街心花园地下停车场及配套设施项目,交出了一份兼具功能性与前瞻性的民生答卷。这座集地下停车、休闲广场、生态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折射出都昌在城镇化建设中的深层思考。

一、数据背后的民生温度

根据规划,该项目占地面积37.26亩,总建筑面积达10862.83平方米,其中地下停车场面积9917平方米,提供260个停车位(含65个新能源车位)。这一规模在县域级公共设施中堪称标杆。从数据中可见:

1. 破解停车痛点:260个车位的增量,将直接缓解老城区核心地段的停车压力,尤其新能源车位的配置(占比25%)与“双碳”目标相呼应,推动绿色出行普及。

2. 优化公共服务:配套的垃圾中转站、公厕和驿站,填补了周边区域的功能短板。例如,12551平方米的绿化面积与景观桥设计,将原本单一的城市节点转化为生态休闲空间,预计惠及周边数万居民。

3. 人防工程赋能:地下部分兼具人防功能,平时服务民生、战时保障安全,实现了资源的多维利用。

二、建设进度的“效率密码”

项目自启动以来进展迅速,截至2025年3月,地下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进入扫尾阶段。技术负责人张晓军表示,施工方采取“地上地下同步推进”策略,计划3月初完成主体验收后,全面开启地面广场铺装、绿化种植及设施安装,力争9月底竣工。这种高效推进的背后,是科学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双重支撑:

- 模块化施工:通风管道预组装、墙体砌筑标准化,缩短工期约20%;

- 智慧工地应用:通过BIM建模优化管线布局,减少返工率;

- 多方协同机制:政府、设计方、施工方定期联席,确保问题“不过夜”。

三、城市更新的“都昌模式”

街心花园项目不仅是基础设施工程,更承载着都昌城市更新的深层逻辑:

1. 空间重构:通过地下空间开发释放地面资源,将原本拥堵的街角转化为市民广场,实现“向下要效率,向上要品质”。

2. 功能叠加:停车场、人防、环卫、休闲等多功能集成,避免重复建设,降低运维成本。例如,垃圾中转站与驿站一体化设计,既隐蔽又便捷。

3. 文化赋能:景观桥与本土植被的搭配,融入鄱阳湖文化元素,使公共空间成为传承地域特色的载体。

四、县域发展的长远意义

该项目的建成,对都昌县具有多重战略价值:

- 经济层面:提升老城区商业活力,据测算,周边商圈客流量预计增加30%,间接带动消费升级;

- 社会层面:通过公共空间重塑社区凝聚力,减少“停车纠纷”等矛盾;

- 生态层面:12551平方米绿化面积相当于1.7个标准足球场,年固碳量可达12吨,助力“生态都昌”建设。

结语:小工程里的大格局

都昌街心花园地下停车场项目,以5600万元的投入撬动城市品质的蝶变,其意义远超数据本身。它标志着县域城市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转型,更体现了“人民城市”理念的落地生根。当9月底工程竣工时,这里将不仅是车辆的停泊处,更是市民幸福感的新起点——地下是井然有序的车流,地上是笑语晏晏的人群,而城市就在这样的共生中走向更可持续的未来。

0 阅读:0

最城建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