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消失”很久的龙应台的又出来活动了:
- 2025年2月11日:龙应台登上台湾主持人兰萱的节目,分享对蛇的恐惧,还指出全球蜜蜂数量已减少75%,与人类大量使用农药有关,批评人类使用农药的短视行为,呼吁尊重自然规律。
- 2025年1月28日:农历除夕,龙应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与田园里养的鸡一起过年的照片。
- 2025年1月27日:据抖音消息,龙应台接受采访说不在乎什么定位了,生死面前虚名都是浮云,把自己比作“对着火车吠的狗”。
龙应台是一位在华语文化圈颇具争议的人物。

从文学创作角度来看,龙应台早期确实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在她的创作前期,以《野火集》为代表,笔锋犀利,毫不留情地剖析社会百态,针砭时弊,如一把利刃划开了社会沉疴的外衣,让人们看到那些被忽视的问题,对推动当时台湾社会的反思和进步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中期,她又以《孩子,你慢慢来》《目送》等作品,用温柔细腻的笔触描绘亲子间的互动和生活细节,触动了无数读者内心的柔软,让大家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与复杂。
这些作品体现了她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敏锐的情感捕捉能力,使她成为当时备受瞩目的作家。

然而,在思想和价值观层面,龙应台却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她曾声称“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这种言论将大国崛起与小民尊严对立起来,完全忽视了国家强大是保障人民尊严和权利的基础。在香港问题上,当“港独”分子进行打砸抢烧等违法活动时,她不仅不加以批判,反而要求大陆反思,这种颠倒黑白的言论,显然是对法治和正义的漠视。疫情期间,她嘲讽大陆抗疫时喊“武汉加油”是思想贫瘠,而对日本“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捐赠语却赞赏有加,尽显双标。她还曾在大熊猫“团团”病逝后,用“黑白无常”这样恶毒的词汇来形容,伤害了两岸同胞的感情。
李敖对她的评价“用一张银纸,包了一个臭鸡蛋”可谓一针见血。龙应台的文字或许包装得很精美,但内里的思想和价值观却存在严重的问题。她看似知识渊博,作品涵盖诸多领域,但却缺乏正确的家国立场和基本的价值底线,其思想没有坚实的精神支柱,显得虚无缥缈、左右摇摆、极度情绪化。
龙应台在文学上有一定的成就,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她错误的价值观让她失去了人们的尊重与信任,成为了一个被时代唾弃的文化“畸形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