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芬待因是一种由布洛芬和 磷酸可待因组成的复合型止痛药,主要用于缓解关节痛、神经痛、肌肉痛等中重度疼痛,该药物结合了非甾体抗炎药与阿片类镇痛药的特点,能够在多层面控制疼痛,并且复合配方可降低所需剂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但是不宜长期服用,容易产生依赖性。
40多岁的孙先生是一名高中老师,平时工作压力很大,经常熬夜加班,这导致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特别是他长期患有偏头痛,一旦劳累就感觉左侧颞部、后枕部出现放电样的剧痛,并且伴有明显视物模糊,因此他长期口服布洛芬来止痛,但是效果越来越差。3个多月前孙先生因为着急班级成绩的问题,连夜加班熬夜,虽然最终取得了好成绩,但是他的偏头痛又发作了,除了头痛还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于是被家人送到医院。
医生在了解情况后及时给予了止痛、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头痛、恶心等症状有所缓解,医生建议孙先生通过手术进行根除性治疗,但是孙先生怕担心影响工作所以拒绝了,但是他表示布洛芬已经没有用了,能不能换一种止痛药,医生为其更换了一种叫做洛芬待因的止痛药,并且嘱咐其服用一段时间后再复诊。孙先生回家后就按照医生医嘱用药,头痛很快缓解了,他害怕会再发作,于是自行在社区医院开具洛芬待因,连续服用了近1个多月,但是他发现这个药似乎对自己越来越差,于是连忙来到医院咨询,医生听罢后建议其立刻停止服用,并且解释道洛芬待因中有可待因的成分,是一种类阿片类的药物,长期服用容易导致产生依赖性和耐药性,并且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因此不能长期服用。医生建议其逐渐减少服用剂量,缓解停药,孙先生答应了。
一、洛芬待因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洛芬待因是由布洛芬和磷酸可待因两种有效成分组成的复合型止痛药,其主要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疼痛,尤其是炎性疼痛和术后疼痛,其结合了布洛芬和磷酸可待因两者的药理作用机制,通过相辅相成的方式提供强效镇痛效果,但是这种复合型药物如果服用不当也容易导致多种不良反应。
洛芬待因的药理学作用机制如下:
1、布洛芬的作用机制
布洛芬是一种经典的非甾体抗炎药,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前列腺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外周神经末梢对疼痛信号的敏感性,从而发挥抗炎、镇痛和解热等多重作用。
2、磷酸可待因的作用机制
磷酸可待因是一种弱阿片类镇痛药,其可以在肝脏中通过转化为吗啡,而吗啡对中枢系统重的μ-阿片受体具有高亲和力,激活该受体后减少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抑制痛觉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并且可以改变大脑对疼痛的情绪反应,有效提高患者的疼痛耐受性。
3、协同作用
布洛芬和磷酸可待因的联合作用通过多靶点协同机制增强镇痛效果,布洛芬的外周抗炎镇痛作用与磷酸可待因的中枢性镇痛作用相辅相成,既缓解炎症性疼痛又提升对重度疼痛的控制能力;其次,布洛芬的抗炎特性可能减少可待因在外周产生的痛觉敏化,从而降低阿片类药物的需求量,减少耐药和副作用的发生。
洛芬待因的起效很快,通常在服药后30分钟内可发挥明显的止痛效果;其次,洛芬待因的作用持续时间通常为10至12小时,因此每日服用2-3次才能发挥稳定的止痛效果;第三,洛芬待因中布洛芬和磷酸可待因的药代动力学互不干扰,两者在体内独立代谢;最后,洛芬待因的代谢和排泄非常依赖肝脏和肾脏,因此长期服用容易损伤肝肾功能。
二、洛芬待因临床上可以这4种疾病洛芬待因具有外周抗炎镇痛与中枢性镇痛的双重作用,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多种急性和慢性疼痛的治疗,但是由于其具有成瘾性,因此目前仅仅作为二线止痛药使用。
1、术后镇痛
术后疼痛是由手术创伤引起的急性疼痛,通常伴随组织炎症反应,术后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还可能导致长期慢性疼痛。洛芬待因是术后镇痛的常用药之一,其可以发挥强效的镇痛效果,缓解中重度的术后疼痛。临床研究表明洛芬待因可以有效缓解多种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术后患者对于其他阿片类药物的剂量需求。
2、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化、骨赘形成和慢性炎症为特征的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膝关节、髋关节和手部关节,临床上通常伴有持续性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洛芬待因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减轻关节局部炎症和疼痛,并且可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中的μ-阿片受体,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缓解中重度疼痛,从而全面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多种临床症状,其对于膝骨关节炎、肩周炎、髋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癌性疼痛
癌性疼痛是由肿瘤直接压迫、侵袭或癌症治疗引起的剧烈疼痛,可分为急性、慢性或爆发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癌性疼痛的管理通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而洛芬待因就是其中之一。洛芬待因中的磷酸可待因作为弱阿片类药物,在癌性疼痛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适用于中度疼痛患者,而布洛芬通过缓解肿瘤相关的炎症反应,增强了镇痛效果,同时可降低对高剂量阿片类药物的需求。临床研究表明洛芬待因显著改善了钙质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减少了患者对于阿片类止痛药的需求量,从而降低了便秘、呼吸抑制、药物成瘾性等多种不良反应。
4、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以中度至重度单侧头痛为特征的神经血管性疾病,常伴随恶心、呕吐、光敏感和声音敏感,在偏头痛的急性发作时,快速有效的镇痛尤为重要,洛芬待因就是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的止痛药之一。药理学研究表明布洛芬通过抑制颅内血管炎症和降低疼痛信号的敏感性,能有效缓解偏头痛的疼痛强度,而磷酸可待因通过中枢镇痛作用缓解顽固性偏头痛的疼痛,并减轻头痛相关的恶心和呕吐症状。临床研究表明洛芬待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以及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洛芬待因可以长期服用吗?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吗?洛芬待因既然可以有效治疗多种疼痛性疾病,那可以长期服用洛芬待因吗?答案是尽管洛芬待因短期内对中度至重度疼痛的缓解效果显著,但是并不被推荐作为长期持续使用镇痛药,因为会有多种不良反应。
1、长期服用会有依赖性与耐药性风险
磷酸可待因属于弱阿片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患者对镇痛作用产生耐受性,即需要更高剂量才能达到同样的镇痛效果,从而增加成瘾风险;其次,阿片类药物可能引发身体依赖性,特别是长期使用时。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戒断反应,包括焦虑、出汗、恶心等症状。
2、长期服用会有胃肠道不良反应
洛芬待因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而前列腺素对保护胃肠道黏膜起重要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损伤,从而诱发溃疡或出血,造成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临床症状。
3、长期服用会造成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可待因作为弱阿片类药物,其长期使用可能带来慢性便秘、肠梗阻、过度嗜睡、注意力下降、反应迟缓等不良反应,特别是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
4、长期服用会造成肾功能损害
长期服用洛芬待因可以导致肾血流量减少,进而诱发肾功能损害或加重已有的慢性肾病。
四、科学服用洛芬待因注意4点洛芬待因作为治疗中重度疼痛的二线药物,其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但是由于其止痛效果显著,使用不当依然会导致多种不良反应,特别是剂量过大时容易造成中枢系统不良反应,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避免造成多种不良反应。
1、注意洛芬待因的服用剂量和方法
洛芬待因的常规推荐剂量为每次1片,每8至12小时服用一次,每日最大服用量不得超过6片;
其次,服用洛芬待因时应整片吞服,避免掰开或嚼碎,以确保药物释放的稳定性;
第三,建议患者在餐后服用洛芬待因,以减少对胃的刺激;
最后,应避免长期连续使用洛芬待因,避免造成药物依赖性或耐药性。
2、注意洛芬待因的不良反应
洛芬待因可能引发多种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胃痛、腹泻或便秘;其次,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也较为常见,如头晕、嗜睡、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第三,极少数患者服用后部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甚至更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第四、长期使用洛芬待因可能增加胃溃疡、胃肠道出血或肝肾损伤的风险;最后,高剂量或长期服用洛芬待因可能引发药物依赖或成瘾,并且容易出现戒断症状,如焦虑、出汗、震颤等。
3、注意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禁用,对于婴儿的发育造成明显影响;未成年人禁用,安全性未知;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肝肾功能减弱,使用洛芬待因应尽量从低剂量使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阻肺)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慎用;对洛芬待因过敏的患者禁用。
4、注意洛芬待因避免与这些药物联合使用
中枢神经抑制剂:如酒精、镇静剂或安眠药,可能导致中枢抑制作用增强,诱发严重呼吸抑制;
其他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可能增加药物依赖风险,并导致严重呼吸抑制。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与洛芬待因联合后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非甾体类药物:洛芬待因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出血风险增加。
五、总结洛芬待因是临床上治疗术后疼痛、癌性疼痛、肩周炎、颈椎病等多种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其结合了布洛芬和磷酸可待因两者的药理作用机制,通过相辅相成的方式提供强效镇痛效果,但是不宜长期服用,否则容易造成药物的依赖性和耐药性,并且造成便秘、中枢神经抑制等不良反应,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