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长崎,有一座特殊的雕像:他一身中华传统服饰,戴冠束发,一手扶着长剑,一边向人们招手。没错,他是一位中国人,更是一位造福了日本的中国人。甚至2000年,一群以民间团体为名,进入安徽境内的日本人,还要在他的家乡为他修建雕像以及陵墓。而日本人修建的汪直墓,最终被两名教师砸毁,日本人为何如此推崇汪直呢?
简而言之,汪直的出现,使日本首次拥有了火枪,具备了近代化火器作战能力。出身安徽的汪直,由大明海禁中看到了商机,投入了走私团体。在日本五岛群岛上,他用丰厚的财物和大方的手笔,赢得了日本人的赞誉。
当时的日本处于战国时期,各地互相攻伐,松浦隆信向汪直抛出了橄榄枝。帮助汪直在海岛上,建立了基地,而汪直则为他们筹措急需的物资。
汪直组建了半海商、半海盗类团体,他们不仅在海上互通有无,还会劫掠沿海地区。由于汪直可以提供大量物资,许多日本大名渐渐和他有了交易,甚至结下了交情。汪直很有眼光,他敏锐的发现了战国时代的日本,对于先进装备的迫切需求。
汪直找到了出没在台湾附近的葡萄牙人,从他们手中买了一批火绳枪,并且转手卖给了日本人。火绳枪的出现,对日本传统战争方式冲击极大,为了提高军队战力,日本大名们纷纷仿制火绳枪。日本的近代化火器——铁炮,自此诞生,它虽然叫做铁炮,但实质上是火绳枪的仿制品。
而半个世纪后,明朝万历年间援朝之战时,日本就使用这种铁炮给了明军沉痛的打击。密集的枪火,可以在局部战争和防守战中,形成可观的杀伤力。而李如松的依仗则是大炮,在攻城时更占优势。此时的火绳枪杀伤力还可以用大炮抵消,到了清代,传统的大炮就彻底落后于改进后的枪支杀伤力了。
可以说汪直,至少加速了日本引进近代化火器的历史进程,历史夹杂着偶然性,一个中国人使得近代化火器,早早地引进了四分五裂的日本。而明清两代大一统王朝,都选择闭关锁国,寄希望于传统的火炮可以抵挡不断更新换代的枪械,而忽略战争方式的演变。
汪直在日本大名的支持下,加入了舟山群岛的海盗基地——双峡港。许栋和汪直,召集了大量倭寇、日本浪人和大明沿海渔民,将明朝的物产,走私到日本。甚至明朝的军械佛郎机火炮,都在走私之列,明军对此十分恼火。
嘉靖年间倭寇、海盗横行,产生了一大批抗倭名将,朱纨就是其中一位。他统帅大明军队,攻破了盘踞在舟山群岛的双峡港,头目许栋失踪后。汪直成为了新的头目,并且妄图复兴这个大海盗团伙。
他最终成功了,在明朝官员的默许下成功了,并且成为了东南沿海最大的头目之一。见识过明军毁灭双峡港一幕的汪直:主张服从明朝官府管理,劫财于沿海居民,至少不要和官员面子上闹太僵。但徐海等海盗头目,则认为:汪直太过软弱,惧怕明军,主张最大程度上敛财,得罪官府在所不惜。
之后双方不欢而散,汪直选择了一度依附明军。甚至和张四维合作,诱骗歼灭过部分倭寇和日本浪人。但好景不长,没有人可以约束海盗不劫掠,就像不让猫儿偷腥一样,汪直的手下再次祸害起了百姓。
明廷决定剿灭,为祸乡里的汪直,俞大猷亲自出马,剿灭了汪直团伙。但汪直逃走了,常年走私于大明、日本之间的他,很快取得了日本大名的支持,在日本沿海立足,劫掠东南沿海地区,号称徽王。
可以说汪直是一个毫无底线的投机分子,他的眼里只有利益。作为大明子民的他,为了赚取更多利益,选择劫掠国人,走私日本,利用海禁赚黑心钱。明朝局势宽松,他就横行肆虐;明军打压严厉,他就选择和解;首鼠两端,就是这类大海盗的求生之道。
直到胡宗宪出任江浙总督,汪直走向了末路。胡宗宪人品有瑕疵,但你不能否认他是位干吏,特别会来事。胡宗宪觉得,汪直的投鼠忌器可以利用,通过招降他,反击倭寇。
为此胡宗宪多次表示诚意,汪直最终选择归降。但要想府库充盈,只有两条路——一条劫富于民,另一条劫富于商;而前者数目众多,容易引发民变,后者就温顺许多了。
汪直为首的海盗团体和倭寇,与此极为相似:汪直像商人,拥有大量财富,百姓深恶痛绝,又战力羸弱,最终成了利益权衡下的最早牺牲品。
杭州官员王本固派人,抓捕了汪直,而他统帅的船队,也在舟山群岛被明军全歼。在此期间,胡宗宪并未直接出面,却完美的权衡了各方利益:朝廷得到了汪直大量的财货;百姓收获了心灵的慰籍;倭寇少了一群熟悉地形的帮凶。
而汪直处斩前,一句高呼“我死之后,江浙永无宁日”,不过是临终狂吠而已。他们想获得财富,不能取之于倭寇,那就只能劫掠大明百姓。汪直不死,江浙才永不安宁,他们只是在用蘸了细盐的小刀子,一刀刀割掉百姓的血肉,暂时不会发炎的表象后,是痛彻心扉的伤痕。而胡宗宪的主持下,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倭名将,最终剿灭了穷凶极恶的倭寇,他们才是江浙百姓真正的福音!
参考资料:
《海寇议》、《明史.日本传》、《明史.胡宗宪传》
本文系汉史钩沉原创,欢迎关注,了解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