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回家说数学有几道题不会做,让我教教。小家伙有事自己先忙去了。在屋里喊我让我拿出来先看看。有时候总感觉自己就是儿子的专职秘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我不情愿地说,等你出来自己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等儿子出来,拿出数学练习册。练习册的最后两道题,一般都是压轴题。一道应用题,一道字母乘法算式题。现在看题之前,总习惯给自己留后路,我会很谦虚地对儿子说:我看看我会吗。面对越来越有难度的数学题,不再胸有成竹了。这样如果不会的话,也不会很尴尬。
这道应用题乍一看起来没有什么思路,找不到突破口。我多读了几遍题后,灵光乍现,找到了解题的思路。我觉得是对的。为了保险起见,我翻看了一下答案,自己的思路与答案是一致的。于是开始给儿子讲解。

其实做题是一回事,给孩子讲解清楚又是另一回事。孩子刚刚学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相关知识,这道题考察的正是这些知识,只是应用题考察的非常巧妙,更多的考察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儿子试着说了一下自己的思路,不太对。
我一点点的引导孩子,抽丝剥茧,利用已知条件,会得到路程,路程是恒定的。这是推导出的又一个条件。还有暗含的一个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小明和小狗的时间是一样的。推导出这个条件,剩下的就迎刃而解了。其实这道题非常简单,只要思路清晰,就会快刀斩乱麻,答案就出来了。讲解完后,儿子也恍然大悟。原来这么简单啊。

第二道题我演算了一番,答案出来了,但是苦于不知如何给孩子讲解,因为我的思路也是有些凌乱的。在讲解题的时候,总尝试着给孩子最清晰的讲解。数学不能仅关注结果,更注重过程的推理和演算。想让孩子听清楚,首先自己得思路清晰,胸有成竹。在辅导孩子的道路上,还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啊。否则就要爱莫能助,望洋兴叹了。

给孩子讲解完后,数学作业就完成了。我以为数学作业就这么点呢,一看原来作业也不少,口卡,练习册三页,孩子中午没有休息,在学校里写了大部分作业。
数学作业写完后就开始写英语作业,英语作业有些费时间,写单词,翻译课文,耗时一个小时。
还有语文作业,这七七八八的作业加起来怎么也得三个小时。还不算读书的时间。每天写完作业后都不忍心再让孩子读书了。
还没有写完作业,孩子说:我想放松会儿。我心疼地说:休息会儿吧。作业按下了暂停键。而此时已经是七点半了。
吃完饭预习语文课文,用时二十分钟,此时已经是九点十分了。
上学的孩子,也不容易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