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富国:“八一勋章”获得者

史学调查不乱查 2023-09-27 20:05:10

祖国的边疆,一直是无数英雄用青春与热血守护的,杜富国便是其中家喻户晓的一位,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誓言。

危险来临之际,他以无畏英雄气概喊出了“让我来”,树立起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好样子,而关于他的军衔、待遇等问题,也是广大网友较为关心的一项内容。

排爆,冲锋在前

2010年,19岁的杜富国实现了自己的军旅梦。

他是从边防兵开始的,日常任务便是站岗放哨、执勤巡逻,他也一直以极为严格标准要求自己,他的那些兄弟战友都记得,杜富国的心细体现在各个“角落”:打扫卫生、帮忙洗菜等等。

这些不起眼的小事都让战友们铭记于心,他们都知道:小杜是好样的。

在中越边境的云南文山州,有一处名为“天保口岸”的驻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这也一度成为主战场,导致地雷丛生的情况出现。

接下来的几十年,边境线上的老百姓饱受地雷之苦,解放军也多次前往“雷区”执行扫雷任务,以解百姓之患。

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15年扫雷大队成立了,所有人都清楚这项工作要面临的危险,依然有无数英雄前赴后继,杜富国就是其中的一位。

还在边防工作的他在刚刚听说扫雷大队成立后立即就递上了请战书,上面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危险谁都会害怕,可要为老百姓做一些实事,我觉得很光荣。

即便有了请战书,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按照部队的相关规定,想要进入雷场必须经过严格的理论考试,部队组织的第一次考试选拔中,杜富国只得了32分,距离标准还差得远。

老战友们还以为小杜要“打道回府”了,没想到,杜富国捧着厚厚的书籍,每天都在熬夜苦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接下来的三次考试中,杜富国从57分考到了90分,整个过程只有45天,这也同样意味着,他成功了。

国际地雷界将以老山代表的云南边境雷场定义为“世界扫雷难度最大的雷场”,即便科技水平已经提高了很多,可先进的扫雷设备在此处根本派不上用场,崎岖的山路也意味着战士们只能采用传统的扫雷方式。

几十年前埋下的地雷,还会在日积月累中出现自然沉降、探测定位难等问题,这也为扫雷工作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杜富国来到这个地方后也发现情况要比自己想象中的复杂,扫雷大队每天都能在山区中发现百枚左右爆炸物,就连只有脸盆大小的地雷都能将一辆坦克炸成碎片。

在战友们的回忆中,杜富国总是会第一个进入雷场、第一个安置炸药、第一个引爆。

3年中,他更是进入雷场一千多次,亲自拆除爆炸物两千多枚,这期间的细节已经令人很难想象了,英雄总在默默奉献着,从来没有多说过一句话,战友们都为他的成绩感到自豪。

那件令全国人民都痛心的事情,发生在2018年10月11日,此时的杜富国27岁。

那天,他和战友艾岩像往常一般踏入雷场,突然发现了一枚加重手榴弹,按照过去的处理方式,二人第一时间将情况汇报给了队长。

接到指令后,二人着手排雷。

就在此时,杜富国以命令的口吻对身边的艾岩说:“你退后,让我来!”

一句话说完,杜富国便前去查看情况,没想到弹体突然发生爆炸,此刻的杜富国迅速用身体挡住了身后的艾岩。

当空气再度安静下来,杜富国的脸颊和身上都满是鲜血,艾岩赶紧上前查看战友的情况,却发现他的前臂已经断裂模糊、浑身上下都被血水覆盖。

战友们将他送到了医院,接下来的一周,他都没有清醒过来。

刚刚恢复意识,杜富国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情况,而是将头歪到一侧,问身边的人:“艾岩的情况怎么样了?”

得知战友安然无恙后,杜富国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可他却失去了自己的双手和双眼,这也意味着:英雄的后半生将无法自理。

沉默片刻后,杜富国也只是说:“我会乐观面对的,请大家不要担心,我是一名军人,我还有双腿。”

家人们赶来了医院,围坐在杜富国的床旁,每次要打饭的时候,他总是要求家人多给他装一些肉菜回来,还说这样能补充营养,能早日养好伤和战友们团聚。

对于未来的康复可能性,家人们不敢多说、战友们也不敢多说,扫雷大队找来了顶尖的心理专家医生,对方都有点不知如何下手,他研究了好几套心理干预方案,最终都没能派上用场。

最终,扫雷大队向杜富国说明了一切,没想到杜富国只是冷静地说:“我知道了,请放心,也请大家给我点时间。”

除此之外,这段对话没有什么其他的特别瞬间,大家心里都知道答案,可话到了嘴边,却只能沉默。

身体情况稍微好一些后,杜富国便要求自己保持着“战斗状态”,他每天都要从基本的生活训练开始。

一位名叫许继红的护工负责照顾杜富国,她在医院里工作了十几年,工作经验也非常丰富,过去大部分照顾过的病人她都已经不记得了,可她始终忘不了初次见到杜富国的场景:才二十多岁的年纪,以后的日子可要怎么过呀!

陪护的第一天清晨,许继红走进了病房,可她却看到杜富国已经坐了起来,想要用尽全力将被子给叠好。

原本一个心灵手巧的排爆兵,如今却要像一位婴儿那样从举勺子开始学起,这期间,自然有无数次失败。

当一切无法改变,杜富国也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

由于伤处结痂,杜富国每半个月就得打一次疤痕软化针,细细的针头扎进伤疤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炼狱般的痛苦,杜富国坚持将毛巾咬在嘴里,他不愿意让别人听到痛苦的叫喊声。

能活动的时候,杜富国依旧坚持每天10公里;要写字时,他每天都夹着特制笔,一笔一画地练习。

这样的场景,还有太多太多,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到了杜富国这里都是日常。

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方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战士在战场上倒了下去,他还活着,应该如何对待他?”

杜富国给出的答案是:“不要管他,不要扶他,让他自己站起来。”

无手的军礼

经过不懈努力,杜富国已经能自己穿衣、洗漱、开门了,他战胜了身体的伤痛与残缺。

义肢、辅助具等工具也能够帮助杜富国写字了,在练习的时候,他的手臂上经常被涂得黑乎乎的一片。

经过两年多的恢复与治疗,杜富国也渐渐达到了出院的标准,媒体采访了他,想听听他内心深处的声音。

有一个问题,是“回归军营或是回到社会,你今后怎么选择自己的路?”

杜富国沉默了良久,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说:“这个问题,我现在很难回答。”

而这次采访中,他也提到了一些偶像的名字:被炸飞了双脚却能戴着假肢行走四方、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的老兵王曙光;盲人登山家张洪等。

他们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永远前进”。

接下来的日子,杜富国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去了部队、各大院校和党政机关,进行了一百多场教育宣讲,积极传播正能量,那种“让我来”的精神,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

此外,他也想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并在2020年成为了贵州大学成人教育2020行政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军队广播节目《南陆之声》中也能听到他的声音。

2022年7月,杜富国获得了“八一勋章”。

经过军委机关各部门的提名和推荐,当时一共产生了3名提名人选,根据公示的材料,杜富国的军衔为某扫雷排爆大队一级上士。

总体来说,我军现行的军官军衔条例是根据1988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后来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断修正。

如今,在军官进、出、训、用等管理环节,以军衔为主导实施管理,重在调节不同类别、不同衔级军官的进出关系、指挥关系、利益关系和服役行为,保证军官服役行为的稳定与活力,已经形成优秀军官梯次性脱颖而出的管理机制。

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也能看出,每一个士兵军衔的授予与晋升都需通过一定的年限。

初级士官中,上等兵服役期满选取为初级士官则晋升为下士;中士服现役期满选取为上士。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0年左右。

也就是说,杜富国若是在2022年被授衔一级上士,则意味着杜富国已经得到了提前晋升。

在相关条例第四条的详细规定中:对在训练、作战、执勤与工作中表现突出、取得显著成绩,以及为国家、人民做出较大贡献的士兵,应当予以奖励。

关于奖励的项目、条件、批准与权限等,则要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他是全国和全军的重大典型,也有各类荣誉称号,该军衔是极为合理的;至于杜富国未来的军衔至何处,还得要看相关部门的考量。

过去得到了提前晋升,将来是否还能继续得到提前晋升则是不确定的,还要根据杜富国的实际情况由军委定夺。

生活渐渐变得丰富多彩,可杜富国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队友,他想要早日回到大家的身边。

好消息很快传来:2022年7月,在杜富国获得了“八一勋章”后,便回到了部队与战友们并肩作战。

再度回到熟悉的地方,杜富国也一直保持着高标准要求自己,起床早操、体能训练、理论学习中,他都要与大家在一起。

在连队干部的协助下,一套关于杜富国的学习训练课表也被制定出来,他说:“回到了部队,我就是普通的一个士兵。”

第一天的训练结束后,杜富国用肌电手一笔一画写下了心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这则消息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大家都希望杜富国能拥有一个璀璨的未来。

其实,杜富国家中还有弟弟和妹妹,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

当年,一家媒体在西藏一处边防团采访到了杜富国的弟弟杜富强,他是边防军人,在面对媒体镜头时,杜富强说:“哥哥就是我的榜样。”

而杜富国的妹妹杜富佳则是一位护士。

疫情凶猛来袭的时刻,杜富佳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愿书,并积极参与筹建人民医院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

2020年2月21日,贵州第八批援鄂医疗队172人抵达武汉,杜富佳就在其中。

在重病区的一线,杜富佳坚守岗位,除了治疗疾病,当她发现很多患者在面对病情时存在焦虑、恐慌情绪后,还会专门抽出时间对病人展开心理疏导,让他们建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

杜富佳是这么对媒体说的:“我们兄妹几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做自己的英雄。”

2023年5月,潍坊医学院内,杜富国出现在现场,并向学院里的千余名师生讲述自己的故事。

当现场“你是我的眼”歌声响起后,台下的观众都被感动了,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英雄身上的精神。

当年6月中旬,杜富国回到了5年前他负伤的地方。

当地的乡亲们早已候在此处,杜富国刚刚下车,就被赶来的群众围住,几位老人眼泪已经滑落:“多好的娃娃呀,他是为了我们才受伤呀。”

口岸附近的雷患已被彻底扫除干净,老百姓再也不用过那种提心吊胆的生活了。

行走在第二故乡,杜富国一路上都在听旁人讲述村子里的新变化,走了好长一段时间,大家担心英雄走累了,非拉着他在一处广场的石阶上休息。

而这处广场,当年是杜富国亲手丈量过的雷场;如今,这立起了一尊雕塑,上面写着:你退后,让我来。

参考

关于“八一勋章”提名人选的公示 中国军网

潍坊医学院召开杜富国事迹分享会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人民网

0 阅读:6

史学调查不乱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