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小编一个朋友跟我分享了一个他出差住酒店的体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入住前就接到电话,确认订单和时间,并送上温馨问候,邀请他添加微信,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询问;
2.晚上提供免费宵夜;
3.请他加微信,如果需要泡脚,可以在微信上随时提出需求,会有员工送上泡脚水;
4.离开酒店后,接到电话,询问入住满意度,再次请他添加微信,并告知,如果通过微信预订享受价格优惠。
说完,我这朋友就一个劲的跟我推荐这个酒店。我跟他说:你是好几年没出差了,不知道现在酒店有多卷。
你如果多出差一段时间,多住几家酒店,就不会这么诧异了。我这个朋友的经历中,酒店的各种操作都穿插了一个目的:加微信好友。
也就是要把他变为私域流量!

为私域,拼了
所谓私域流量,是指商家直接拥有的,可重复,低成本甚至免费触达的用户。
与之对应的就是公域流量。最典型的就是线上各种平台。
线下也有,比如,商场、沿街店铺。在公域空间获得流量就要付费,包括给线上平台支付的费用,店租金,购买广告位等等。
早期,企业获得公域流量支付的费用相对便宜。根据emarketer联合CCID、新京报做的一张数据统计,互联网公司的获客成本已经从2010年的37.2元,上涨到2019年的486.7元。9年上涨了10倍多。

至于酒店行业的公域流量有多贵,大家都懂,所以才会有天下酒店苦携程久矣的说法。
企业买不起流量了,没办法,只能被逼着去做私域流量池。这不,才有我朋友的这种体验。企业会想尽各种办法去把用户拉进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中。


酒店品牌:我的私域,你的公域
一些酒店品牌很早就开始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了。比如,华住从创立之初就开始打造自己的会员体系。
在OTA等平台流量还处于导入便捷、价格低廉,传统酒店乐于享受低价流量带来的红利时,华住即意识到过度依赖外部导入的流量,一旦流量端形成垄断,流量定价权将掌握在OTA等流量端手中。
2005年,汉庭创立,2006年即成立“汉庭会”,2013年正式更名为“华住会”。2006年-2011年,华住推动直销渠道,提倡“全员营销”概念,依靠全员销售会员卡片等传统手段积累初始会员。这个过程华住做得缓慢而坚定。
2011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华住营销部搭建电商团队,会员销售手段扩展至移动端,抢占了酒店行业的互联网先机,会员数量由500万开始加速提升。
2015年-2017年,OTA平台开始大整合。携程和去哪儿合并,同程和艺龙合并,阿里巴巴的飞猪,美团崛起,头部OTA平台优势明显,外部流量变得昂贵。
而彼时,经过超十年的“挖井”,华住已经完成流量的原始积累。2017年华住拥有超过1亿会员,私域流量的水池完成阶段性蓄水。到现在,华住的会员数量已经达到了2.5亿。

最近这几年,三大酒店集团,华住的发展明显更好一些,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就跟私域流量池有关。
正所谓得流量者得天下。
不过,酒店集团私域流量对于加盟商来说依然是公域流量。只不过酒店集团的公域流量可能现在比OTA更便宜,所以加盟商会根据成本和流量可得性做出选择。
酒店集团的私域流量池越大,地位就越强势。
发展到最后,竞争格局跟电商类似。在没有电商前,商家抢线下旺铺,支付更高的租金。
电商发展初期,线上流量便宜,早期吃螃蟹的人,吃到了红利。随着竞争者都进入线上,线上流量也变贵了,最终商家之间依然是相互卷。

公域和私域的动态博弈
不能简单的说是公域好还是私域好,好不好是动态变化的。
当公域流量成本更低时,就是公域更好;当私域流量更低时,就是私域流量更好。当建立公域流量更划算时,建立私域流量却需要一定的投入。
比如,运营私域的人工成本、设备成本、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
如果私域流量池很小,平摊到每个流量上的成本会更高。假设为运营私域流量支付了1万元,一共只有100个私域流量复购,那么每个复购就支付了100元的成本。
相比于公域流量,这就明显不划算了,这就是公域的红利期。

但是公域流量越来越贵,像华住那些早年就开始做私域的企业就越活越好。
这时就是私域的红利期。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私域流量的价值时。就会都开始投入成本自建私域池。
那么建立私域的成本就会上升,毕竟消费者每天被统一的私域话术和运营手段反复轰炸后,都会麻木。
这个时候,私域和公域流量成本会越来越接近。我们就进入了全域红利期。


个体酒店的流量费高企
对于酒店集团来说,OTA是公域,自己建立的会员系统是私域。但对于加盟商来说,OTA和酒店集团都是公域。如果客户在OTA上下单,还会被收两次流量费。
比如,携程收15%的佣金,酒店集团还要收5%的管理费。管理费中包含了企业自建流量池的费用,因此,不管商家用没用流量池,都要付流量费。
此外,酒店的租金也包含了线下流量费,不管客户从什么渠道进入,这个流量费都是固定的。
因此,对于个体酒店来说,流量费相当庞大。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酒店们都在拼命争夺私域流量的原因之一。
个体酒店给客户的让利,出让的就是在公域争夺流量的一部分费用。但个体酒店争夺私域流量天生没有优势,为啥?
因为没有规模效应。成本就下不来。OTA、酒店集团和个体酒店之间最终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
当某一方获得流量的效率改变时,平衡会被打破。未来,改变效率的重要催化因素很可能是AI的发展。咱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