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要检阅海军,罗瑞卿不同意,邓小平:同意罗瑞卿的意见

半青说历史 2023-02-10 14:55:08

1978年4月12日,海军参谋长杨国宇接到海军司令部的电话,让他和海军的其他几位领导干部速到会议室内开会。

会议的主要内容原来是华国锋主席准备来检阅海军,需要做准备工作。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杨国宇和几位领导干部都感到异常吃惊—因为这样的阅兵是不符合阅兵程序的。

罗瑞卿知道了这件事后,赶紧向邓小平进行汇报,并表示,自己不赞成这次阅兵,邓公听了罗瑞卿的分析后,觉得他的意见是正确的。

就这样,华国锋要检阅海军的计划被取消了。

那么,罗瑞卿为什么不支持这次阅兵呢?

军舰爆炸事故之后的行动

1978年,邓小平刚刚复出不久,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全国人民在邓公的带领下,正在信心百倍的努力向前奋进。

而就在此时,我国海军却发生了一件大事情。

3月9日晚上八点半左右,一声惊天巨响从广东湛江市麻斜军港传出,我国最先进的160号导弹驱逐舰发生了爆炸。

这次军舰爆炸事故造成133人身亡,驱逐舰随即也沉没了。

离这艘驱逐舰不远的十几艘舰艇也不同程度地受到的损害,后经统计,因这艘驱逐舰爆炸造成的直接损失竟然达到了11亿。

爆炸沉没的那艘舰艇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一艘驱逐舰,刚刚正式服役了四年,就爆炸沉没了。

这是中国海军建军之后发生的一起最严重的一起意外事故。

邓小平对这件爆炸案非常重视,中央军委对海军的主要领导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要求对海军上上下下进行一次大整顿。

当时海军内部的气氛非常沉闷,这让海军第一政委苏振华感到压力很大。

党中央主席兼军委主席的华国锋得知苏振华情绪低落,怕他影响工作,于是找来苏振华谈话,在交谈的过程中,华国锋做出一个决定,等自己从国外访问回来之后,搞一次海军大检阅。

这样可以提升一下军中士气,平缓一下海军内部思想不稳的状况,同时可以打消西方国家对驱逐舰爆炸事故发出的那些质疑声。

另外还可以对军委主席的权威起到一些强化作用,因为从华国锋当上军委主席之后,由于政务过于繁忙,他还没有抽出时间来去过问一下军队的工作,那就更别说举行阅兵仪式了。

苏振华很支持华国锋的这个想法,并准备出动120艘军舰和80架飞机进行海上检阅。

按照正常程序,这样大规模的阅兵行动,必须要上报总参部和中央军委,等待中央军委的正式命令下达后才可以进行,但苏振华却觉得军委主席都同意了,而且也只是阅兵又不调动部队去打仗,就没必要上报了。

所以在没有做任何请示汇报的情况下,海军就开始做阅兵的准备工作了。

华国锋准备检阅海军

4月12日,海军参谋长杨国宇正在海军礼堂津津有味的观看电影,通信员急匆匆的跑进来告诉他,刚才海军司令部打来电话,让他赶紧前往司令部参加一个紧急会议,并让他顺便喊上副政委杜义德、卢仁灿和副司令刘道生一起去。

来到会场坐定后,苏振华政委激动地宣布道:“华国锋主席将要在5月10日左右来视察海军,我们要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要搞的隆重些,热烈些。”

苏振华喝了一口水,然后又接着说道:“检阅的地点就放在大连,到时候海军的所有兵力以及各种舰艇都要参加检阅。这件事情的具体安排布置由杨国宇同志来负责。”

会议快结束时,苏振华又着重强调此事一定要绝对保密,不要在电话中提及相关内容。

参会的领导干部们听完了会议内容后,有些发懵,而且都觉得这个阅兵命令有些太奇怪,太神秘了。

说白了,这个阅兵计划一点都不符合程序。

参谋长杨国宇和其他几位领导人不约而同地提出异议,一致认为阅兵的事情不是小事,应该向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和总参部汇报一下。

而政委苏振华却坚持认为华国锋主席已经批准,就不用那么麻烦走程序了。

不过会后苏振华还是向司令员萧劲光汇报了这件事情,而萧劲光对阅兵这件事情也表示支持。

但萧劲光经过一阵认真思索之后,觉得还是应该把事情办得稳妥些,于是把杨国宇找了过来,对他说:“这件事不是小事,一定要认真对待,所以必须正式向军委进行汇报,就由你亲自去向军委和罗瑞卿秘书长做汇报吧!”

在去军委汇报之前,杨国宇和另外几个负责阅兵的领导干部开了一次简单的会议,大家经过一番商讨,决定把阅兵地点改为旅顺,随后杨国宇向苏振华做了汇报,苏振华同意了地点的修改。

汇报结束后,杨国宇再一次提出向总参部汇报这件事,然而苏振华还是觉得没必要汇报。

“可是这涉及到调到部队,咱们海军司令部没有擅自调动部队的权利,调动部队是需要军委领导的同意啊。”杨国宇有些无奈地说道。

“华国锋主席是军委主席,他拍板决定了,就代表军委同意认可了这次阅兵行动。”杨国宇没再说什么,但他决定尽快去趟军委。

按照萧劲光的指示,杨国宇于4月17日来到北京,当时,罗瑞卿正在301医院住院,杨国宇直接来到医院找到罗瑞卿进行汇报。

罗瑞卿不赞成阅兵

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是一个心思缜密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的一个人。

他曾经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加入党组织后,在中共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从事过地下工作,后来又被党组织派往部队从事政工工作和保卫工作。

在充满艰险的革命道路上,罗瑞卿凭着对党的一片忠心和优秀的工作能力,他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保卫党中央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钦点罗瑞卿担任公安部长一职,由此可见毛主席对他是非常信任的。

此时的罗瑞卿也是刚刚被官复原职,协助邓小平领导军队的整顿工作。

他听完杨国宇的汇报之后,罗瑞卿的心情很是复杂,因为他在内心是不赞成这次阅兵的,但国家领导人决定了的事情,他这个军委秘书长如果进行反对的话,好像也不大合适。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罗瑞卿对杨国宇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说:“这次阅兵一定要保证安全,对于没有把握的项目就不要搞了;另外一定要考虑到国际国内的影响。”

罗瑞卿虽然没有直接对杨国宇表示出不赞成阅兵,但在杨国宇准备离开时,他又着重强调了句:“阅兵要调动部队,这件事情非同小可啊,我还是要想邓公汇报一下比较好。这样吧,你回去等我电话,如果在21日的时候,我还没有给你回电话,那你务必要给我来个电话。你记住,一定要等我同意再调动部队。”

杨国宇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然后连夜回到了部队。

杨国宇走后,罗瑞卿脑子里一直想着阅兵的事情,如今国内外的形势都比较微妙,尤其是南海的情况,更是敏感。

越南和菲律宾一直在虎视眈眈地盯着南海诸岛,就连苏联也在高度关注着中国的海上力量。

另外美国的军队还在日本和韩国驻扎着,虽然我国还没有与美国正式建交,但中美关系已经开始复苏,两国正在往正常化的方向发展。

如果在这个时候不管不顾地进行大规模的阅兵,很可能让南海的局势变得更紧张更复杂,而且弄不好还会触动到美国那根本来不就很敏感的神经。

如果因为这次阅兵影响到中美的建交,那就得不偿失了。

还有就是,人们还没有完全从那场驱逐舰爆炸事故的阴影中走出来,如果这次阅兵中途再发生什么意外,那样的话对我国海军的影响就太大了。

想到这里罗瑞卿越发的忧心忡忡,于是他不再犹豫,赶紧把这件事情向军委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并把自己的建议一并做了汇报,同时说明了自己不支持阅兵的理由。

邓小平对这件事非常的重视,军委召开了紧急会议来进行讨论,大家对罗瑞卿提出的意见和看法都非常赞成,邓小平在会议的最后大声说道:“罗秘书长的意见非常正确,暂时还不适合进行阅兵!”

就这样海上阅兵行动被及时取消了。

会议结束后,罗瑞卿准备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杨国宇。

而此时的杨国宇正在焦急地等着罗瑞卿的电话,他从北京回到部队之后,就开始筹备阅兵的事情。

经过一阵紧张地忙碌,各式舰船和飞机已经陆续进入旅顺开始待命,看着声势浩大的准备工作快进行得差不多了,杨国宇心里别提有多着急了,与罗秘书长约定打电话的日子还没到,但如果阅兵筹备工作提前完成了,是不是也会提前进行阅兵呢?

而就在杨国宇坐卧不安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罗瑞卿的电话就如及时雨般打了过来,罗瑞卿在电话中明确的指示道:“那件事就到此为止了,不搞了!”

听完罗瑞卿这句话,杨国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杨国宇在放下电话的同时,他那颗一直悬着的心也跟着放了下来。

随后,海军司令部也接到了总参谋部发来的指示,要求他们取消这次阅兵行动。

然而,这场阅兵风波过去没多长时间,罗瑞卿就于1978年8月3日因病而去世了,终年72岁。

对于罗瑞卿的突然去世,邓公非常的难过,在追悼会上,邓公悲痛地说:“在党最需要你的时候,你怎么就走了呢?”

在第二年召开的海军党委扩大会议上,邓公再次提到了去年那次未遂的阅兵,并肯定了那次阅兵的决定是错误的,同时再次提到罗瑞卿把那件事处理的非常好,他也同意罗瑞卿的意见。

结语:

在当时那种比较复杂的政治环境下,罗瑞卿、杨国宇全心全意地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面对上级做出的不当决策,敢于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和看法,这种可贵的精神怎能不让人心生敬佩。

对于当时的军委主席华国锋来说,他当时在军中的资历比较浅,军事方面的经验不足,做出了不恰当的阅兵决策,不过,他做这个决策的本意应该也不坏,也是在为国家考虑,只是考虑的有些欠周全。

2 阅读:74

半青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