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访华看了《红色娘子军》,记者问及感受,尼克松:水平很高

半青说历史 2023-02-10 14:55:05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中国访问,我国对他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在欢迎宴会上,中方还准备了一些精彩的节目,其中包括当时最经典的革命样板戏《红色娘子军》。

因为样板戏和西方人喜欢的芭蕾舞剧差不多,基本都是用舞蹈来代替语言,所以尼克松很认真的看完了整部剧后,虽然看不懂台词,却也看懂了此剧的大概意思。

后来,有记者采访时,问尼克松怎么评价这部这部剧,尼克松沉思了片刻,说道:“这部剧水平很高。”

尼克松访华前秘密接触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美两国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变动很大。

美苏争霸的态势也发生了改变。

美国因为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国力受损严重,失去了之前的战略优势。

而苏联经过不懈的努力,军事实力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了,开始改防守为进攻了,美国的处境有些不大好。

1969年,尼克松出任总统后,为了尽快改变美国的不利处境,开始调整在全球的战略布局,同时也改变了对中国的政策,决定打破与中国长期以来的隔绝状态。

尼克松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表示,希望同中国友好往来,并准备把改善中美关系作为美国当局外交的重点工作。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美关系破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时,在美国各界都存有强烈的反华反共情绪,尼克松想与中国共产党缓和关系,这的确是一件比较冒险和敏感的事情。

但尼克松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这个想法,他决定先试探性的与中国进行秘密接触,这样可以保留一下回旋的余地些。

所以,尼克松与中国开始接触时要求一定要保密。

另外,尼克松觉得,保密还可以防止受到对手和盟友的干扰。

再就是,在对待中国问题上,罗杰斯与尼克松的意见完全不同,这让尼克松很是不满。

综合这些考虑,尼克松最终决定绕过国务院,重新找一条隐秘的接触渠道。

但是中国从国际局势来考虑,与美国公开接触,对中苏边界谈判等一些外交活动很有益处,所以不赞成美国提出的秘密接触。

1969年,尼克松请巴基斯坦总统和罗马尼亚总统帮忙把美国希望与中国接触的信息传递给中国。

周总理也通过巴、罗这两个国家的总统回复尼克松,可以通过华沙谈判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长期以来华沙是中美两国唯一一个进行官方正式接触的地方。

但是尼克松却觉得这个渠道无法做到保密,所以不同意使用这个渠道。

之后尼克松又多次通过巴基斯坦给中国方面传话,希望同中国尽快建立秘密联系渠道。

最后中国与尼克松终于达成了一致,就通过罗马尼亚和巴基斯坦来进行秘密接触,这两条秘密接触渠道,以巴基斯坦为主渠道。

中美两国的这种秘密接触的方式一直持续到1971年4月,此时,周总理通过巴基斯坦向尼克松提出:中美两国的问题要想彻底得到解决,尽快恢复两国关系,美国必须把所有的武装力量从中国台湾和台湾海峡撤走。

但是要解决这个关键问题,两国领导人需要坐到一起共同协商,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办法。

同时中国政府表示,中方愿意公开接待来北京直接商谈的美国总统特使、美国国务卿或美国总统本人。

美方看到中国传递过来的口信,觉得现在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可以迈出更大的一步了。

于是美方传口信回复中国,接受总统访华的邀请,但是提了个建议,在总统访华之前,先由基辛格秘密去往北京与中方初步接触。

中方接受了美方的建议,随后双方开始进一步商讨基辛格秘密访华的一些细节问题。

基辛格秘访中国 为总统探路

1971年7月8月,基辛格到巴基斯坦访问,晚宴上他假装身体不适,巴基斯坦总统请他到总统别墅休养几天。

7月9日凌晨,基辛格乘坐巴基斯坦总统的专机秘密飞往了北京。

中午12点25分,基辛格抵达了北京南苑军用机场,来迎接他的军委主席叶剑英和外交部的官员们已在此等候。

基辛格在北京停留了48小时,其中光是同周总理会谈就持续了17个小时。

中美双方就相互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都相互了解了对方的基本态度,双方协商一致后,又重新建立了一条双方最高层的秘密联系渠道--巴黎渠道。

同时,双方也在尼克松总统访华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基辛格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随后高高兴兴的结束了中国的访问,又回到了巴基斯坦。

7月15日,基辛格回到美国。

当晚,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了尼克松总统将应邀访华的重要公告。

尼克松正式访华

1972年,尼克松即将来华访问。

中央领导人们经过商议,一致认为中美双方还没有正式建交,我国接待人员在接待时,只需保持恰到好处的友好,不需过分的热情。

毛主席也对接待人员做了指示:不冷不热,不卑不亢。

我国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两国还没有建交,而尼克松这次来华访问,主要是为了美国的利益来华谈判,如果我们表现的太过热情,会让对方产生优越感,在谈判中可能态度会变得强硬,我国会处于不利的的境地。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尼克松的专机在北京东郊机场降落。

周总理亲自来迎接这位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位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

尼克松走下舷梯后,立刻把手伸向站在寒风中等候的周总理,两双手坚定的握在一起。

相互亲切问候之后,周总理代表毛主席对尼克松及夫人表示了热烈了欢迎。

随后,机场上又举行一场简朴的欢迎仪式,说简朴,是因为地上也没有铺设红毯、没有轰鸣的礼炮和来欢迎的群众,但却加大了仪仗队的阵容。

按照惯例,国家元首第一次来中国访问,仪仗队的人数在120人-155人之间,但今天这支仪仗队却由360人组成,这也是尼克松有史以来见到的规模最大的仪仗队。

欢迎仪式之后,周总理与尼克松同乘一辆汽车前往钓鱼台宾馆。

尼克松在钓鱼台宾馆刚吃完午饭,就接到了毛主席要会见他的通知。

按照以往的惯例,毛主席都是在外宾结束访问准备回国的前一两天才进行会见的,而对尼克松却破了先例。

毛主席在中南海自己的书房里会见了尼克松,会谈的过程非常的友好轻松,书房里不时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

在会谈的过程中,尼克松突然问主席:“我在来这里的路上,看到一些打倒美帝、修正主义等标语。是不是打倒的就是我这样的人?”

毛主席听后,哈哈一笑道:“从个人的角度,你不在打倒之列。”

随后毛主席又指了指基辛格,接着说道:“他也不应该属于被打倒之列,如果把你们都打倒了,我们怎么做朋友呢?”

尼克松和基辛格对毛主席话都很赞同,笑着点了点头。

这时,一旁的周总理也微笑着说道:“我们成天高喊着打倒帝国主义,你们也天天喊着要把我们打倒,这么多年过去了,谁也没倒下,这不,大家又都坐到一起吗?”

“放空炮,放空炮,大家都不必当真!”毛主席笑着又补充了一句。

随后,房间里又响起了一阵哈哈大笑声,气氛很是融洽。

会谈结束后,周总理又亲自安排了盛大的欢迎宴。

考虑到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宴会上特意准备了黄油、面包等。

而尼克松应该也为这次访华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宴会上,尼克松没有按照西方人的习惯用刀叉,而是一直在使用筷子夹取食物,虽然使用筷子时很不熟练,但却像模像样......

此次宴会的气氛非常轻松欢快。

宴会结束后,中方又安排了一些娱乐项目,其中有一个节目,是当时最火的一部样板戏《红色娘子军》。

因为样板戏和芭蕾舞很相似,都是通过肢体语言与观众来产生共鸣。

所以虽然尼克松不懂台词,但是也看懂了大概意思,这部剧让他联想到了美国的奴隶解放运动。

但是剧里面一些台词,还是让他觉得有点尴尬,不过他还是看得很认真,表演结束,演员谢幕时,他热烈的进行鼓掌。

后来,有记者问他,看完《红色娘子军》后有什么感受,尼克松说:“这部舞剧把歌剧、音乐喜剧、古典芭蕾舞、现代舞剧和体操融合到了一起,水平很高!”

中美双方通过几天的友好商谈,终于在2月27日共同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并与2月28日向全世界公开发表。

自此中美两国封存了二十多年的坚冰终于被打破了,两国的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尼克松的这次访华意义非常重大,尤其是联合公报的发表,它向全世界宣告了中美两国互不来往、彼此隔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中美两国关系趋于正常化,对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改观。

结语:

不过,中美关系虽然得到了缓和,但两国正式建交的道路却走得不轻松,因为当时尼克松总统是绕开国务院,与中国政府以秘密接触的方式建立了外交,并以个人身份在一些事情上与中国政府达成了共识,但是在美国国内却很难获得各方的一致认可。

这也是为什么中美直到1979年才正式建交的重要原因。

0 阅读:11

半青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