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每个老人最后的归宿是养老院,似乎已成为大势所趋。但看了下面这个故事后,你还敢去养老院吗?

1、
星期五晚上六点,我去找表姐玩,正碰上她要去敬老院看望她婆婆陈老太。
我立刻自告奋勇地要陪她一起去。
表姐在城里的事业单位上班,属于铁饭碗。
为了方便探望,她给婆婆找的敬老院离所住的小区不远,打的几
元钱就到了。
我从没有去过城里的养老院,坐在出租车上的时候,忍不住想起了镇上敬老院。
我曾经去过镇上的敬老院参观,里面住的都是清一色农村五保户老头,听说常年人数保持在60人左右。
五保户就是指未婚无儿无女,国家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单身汉。
敬老院里的五保户,书面语叫做集中供养特困户。
另外还有分散供养特困户,就是不愿意进敬老院,居住生活在村里的五保户。
从这个数据就可以看出,农村比例一直是男多女少,不管多丑的女人,都能嫁人,而娶不到老婆的男光棍,年年递增。
老头们住宿的房间有两人间,三人间。
每个房间里有电视,电风扇,卫生间。
洗衣机房和有热水的沐浴房在每个楼层的尽头,属于公用地盘。
敬老院除了院长,有专门买菜煮饭以及打扫卫生的员工。
每天一日三餐,听到铃声响就吃饭。
早餐是鸡蛋,馒头和稀饭,中餐晚餐一荤一素,不提供酒水。吃完饭自己洗碗,其余不管。
偶有集体活动,就是领导来视察,或者有爱心人士来捐赠衣物。
五保户们每个月会发五十元的现金零用钱。
院内设有桥牌室,可以打麻将和扑克,允许小赌怡情。
大门常年关着,如果要出门上街买烟买酒需要向院长汇报,并说明什么时间回来。
在我看来,老头们的日子过得还挺舒服。
每天不用为生活发愁,生老病死都有国家管。
病了会马上送医院。
去世了院长会负责安排火化。
骨灰盒领回来后通知家属,愿意领回去埋入祖坟就领回去,没人领的就在敬老院后山入土为安。
随着出租车嘀的一声停下,目的地到了。
我紧随着表姐下了车,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养老院。
此时已是夜幕降临,城里到处华灯璀璨。
但这座三层楼高的大楼内,除了公路边路灯闪烁,只有窗户中隐隐透出昏黄光亮,显得格外冷清。
表姐带着我从一楼中间敞开的门洞中进去,一边告诉我,这间敬老院以前是个私人医院,倒闭后被一个老板收购改建为敬老院,也属于私人经营。
穿过门洞,表姐拿出手机拨打了一个电话:“周姐,我来了,麻烦你来开下门。”说完径直走向一座通往二楼的楼梯。
我这才发现一楼到处黑乎乎的,二楼里面虽然灯火通明,楼梯口却被一道大铁门锁死了。
随即,一个五十多岁的胖女人拿着钥匙过来打开了铁门,等我们进去后,又赶紧锁上了。
“周姐,这是我表妹。”
表姐向胖女人介绍了我的身份。
见周姐满脸堆笑,一副热情接待的模样,我忍不住指着铁门问道:“这道门一直都要上锁吗?”
周姐点点头:“当然要锁,不然有些患了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走出去上哪儿找去,万一出了事可不得了。”
周姐显然是个健谈的女人,接着就讲了一个院里老人差点走丢的故事。

2、
这件事发生在两年前。
有天早晨,护工给老人们分发早餐时,发现住在4号房的李大爷不见了。
负责4号房的护工不敢隐瞒,赶紧给院长报告了此事。
院长问清楚李大爷昨晚吃晚餐时还在院里,并且因右脚残疾走路不快,当即决定先不忙报警,安排所有护工都出门寻找。
找了半天,终于在附近的一个大桥底下找到了李大爷。
把李大爷带回来后,面对院长的盘问,李大爷坦白交代,说他这段时间一直在想办法溜出去,昨晚上终于看到护工一时大意忘记锁大门,才找到了机会。
院长气坏了,责备道:“李大爷,你想出去透透风,为何不给家属说,私自跑出去,多危险啊。”
“家属,我哪有家属?”李大爷苦笑一声,说两个儿子,大儿子离了婚后就离家出走,再无消息。小儿子的老婆认为赡养父亲两个儿子都有份,要不管大家都不管。好在自己有两千多元的退休金,因为住的老小区在六楼,上下楼买菜实在恼火,无奈选择来敬老院居住。
这个月初八是死去老伴的冥生。他答应过老伴,每年冥生都会给她烧纸钱。而敬老院没有家属陪同不允许老人出去,因此才想着偷偷跑出去。
经过李大爷这件事后,敬老院更是加强了管理,一楼本是老人们的活动场所,原本只锁大门。现在便在上二楼宿舍区的楼梯间也装了一道铁门,晚上吃完晚餐后便直接锁上了铁门。
我一边听周姐说话,一边跟在表姐身后,朝她婆婆的房间而去。
周姐大概也看出我是个好奇心很强的人,讲完李老头的事后,就跟我介绍,说二楼走廊在中间,左面住的是老头,右面住的是老太太。
房间根据不同的价格,分为单人间,双人间,四人间,六人间。
当然是单人间最贵,六人间最便宜。
入住的老人在分配房间时,除了费用有区别外,还要根据身体状况进行适当安排。
比如能走动住在一起,瘫痪或者重病不能动的住在一起。
我们一直走到走廊的最尽头,进入了右面房间。
我走进去后,第一眼望去,只见从门口到里面,两张单人床放一起,中间用隔板隔开,一共放了六张床,显然是最便宜的六人间,并且立刻嗅到了一股极难闻的异味。
我看到1号床到4号床的床上都躺着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太太,5号床和6号床空着。但周姐却指着5号床对表姐说:“小王,一周前5号床的柳大娘走了,现在只住了五个人。”
奇怪,那6号床上明明没人啊。

3、
但我转念一想,可能是上卫生间去了吧。
不过,我很快就发现,每个老人床头都放有一个移动马桶,显然吃喝拉撒都在这个房间解决。
难怪味道会如此复杂。
表姐的婆婆陈老太住在3号床。
表姐把买来的一大袋沙琪玛放在婆婆枕头上。
陈老太明明睁着眼睛,却好像看不到表姐一般,嘴巴里一直哼哼不停,也不知道是在呻吟还是在自言自语。
表姐应该是早已经见怪不怪,转头问周姐道:“周姐,这段时间她吃饭如何?”
周姐就是负责照顾这个房间老人的护工,回答道:“陈老太今晚上一碗饭和一碗菜都吃干净了。平日里一天三餐送来的饭都能吃完。”
“看她那个享受的样子,就知道天天都吃得好睡得好。”
表姐冷哼一声,一脸不屑。
“小王,你以后不要再买衣服来。你看,你婆婆的衣柜放都放不下了。”
周姐拉开床对面的一个简易衣柜,里面塞满了衣服。
“柳大娘走后,她有些还能穿得干净衣服我都留下来了,你婆婆身材和她差不多,都能穿。”
周姐有些邀功地向表姐说明道。
表姐感激地点点头:“周姐,谢谢你,以后我一定好好报答。”
每个老人床尾都有一个衣柜,加上房间里拉的一根晾衣绳和窗户上也挂满了老人们的衣服,显得空间更加拥挤。
“你是儿媳妇,能每个月都来,不仅要给婆婆缴费,还买东西来,也算是尽心了。这个床的家属,一年都来不了一次。”
周姐指着1号床上蜷缩成一团,瘦得皮包骨头的老太道。
我经过观察,相比房间里的其他三个老太,陈老太的身体尚算健康。
那三人不是瘫痪就是重病,完全就如行尸走肉般了无生机,一副等死的状态。
我知道陈老太今年满九十三岁,住敬老院已经两年了。她因为听力有问题,无法和人正常交流,所以表姐每次来是名副其实的“探,望”,再和护工了解情况。
房间里处处散发出的死亡气息让我胃里很不舒服,我便走到窗户边透透气。
想不到我刚走过去,就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传来。
我循着声音搜索,发现是来自紧挨窗户的6号床下,定睛一看,立时吓得魂飞魄散。
6号床下面躺着一个女人。
我之所以如此肯定她是一个女人而非老太太,是因为她在以一种如蛇爬行的姿势扭动着身躯。
而老太太绝不会有如此灵活的身段。
女人折腾了一会,又安静下来,一动不动,如进入了冬眠。
“表妹,回去啦。”
听到表姐的呼喊,我赶紧走了过去,因实在按捺不住心里的惊异,在表姐耳边小声告知道:“表姐,6号床下面有个人。”
表姐笑眯眯的脸色依旧,没有丝毫变化,让周姐开门送我们出去。
她显然早知道这事。
经过走廊的时候,我发现有些房间里还是很热闹,有电视机播放的声音,也有说话的欢笑声。
但一看到那道紧锁的铁门,却让我立刻浑身不自在起来。

走出铁门下了楼梯,穿过门洞,回到大街上,望着马路上匆匆而过的车辆和三五成群散步的人们。
我长舒一口气:这才是人间烟火啊!
4、
看看时间还早,还不到八点钟,我提议走路回去,就当锻炼身体。
表姐欣然同意。
我们俩沿着回程的马路,边走边聊。
表姐不等我发问,就主动告诉我,说6号床住的女人只有四十多岁,患有一种奇怪的病,一年四季不睡床,只睡床底下。
“这不就是精神病吗?怎么不送去精神病院?”
我着实奇怪。
“她除了喜欢睡床底下,不打人不骂人,家里人担心她住精神病院被精神病人欺负,就送到养老院来了。因为她行为怪异,又整天不说话,敬老院只好把她安置在一群动不了,无法提出反对意见的老人房间。”
听了表姐的解释,我这才恍然大悟,忍不住叹口气道:“不管怎么样,能活着就是福气。表哥如果还在的话……”
“他倒走得干脆,扔下一个活包袱给我。你看我婆婆那红光满面的样子,起码要活到一百岁。这间敬老院算最便宜的,每个月也要缴两千元,如果生病住院,还要单独出钱。”
表姐的声音蓦然哽咽了,“人生三大苦,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偏让我遇上中年丧夫,偏还摊上一个视我为仇人,却不得不赡养的婆婆。”
我一时之间,不知道怎样安慰表姐。
表哥和表姐在同一个单位上班,都属于普通职工。
两年前,52岁的表哥在上班时突然晕倒,送到医院一查,已经是胆管癌晚期。
当时医院提出两个治疗方案,一是做手术,但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二是保守治疗,最多能拖半年。
表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保守治疗。因为他和表姐四处托关系,好不容易把大学毕业的女儿安排进入省城一家国营企业单位,接着又花光了所有积蓄一百多万在省城给女儿买房付了首付。
所以,目前家里已没有存款。
表哥出身农村,父亲死得早,家里还有一个当混混的大哥和一个封建思想严重的母亲。
但表哥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是大家眼里公认的热心肠,并且还长得特别英俊。
这也是他能追到表姐的主要原因。
据说当年表哥为了追求表姐,曾当着岳母承诺,不会把母亲接到城里。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表哥的大哥因为长期抽烟喝酒,四十岁那年患上了肝癌,很快就去世了。
表哥的母亲陈老太便以年纪大了,家里无人照顾为由,死皮赖脸地住进了儿子家。
陈老太一来,就把带卫生间的主卧室霸占了,说她夜间上厕所才方便。
当陈老太发现儿子包揽了家里洗衣做饭搞卫生的所有家务活后,立时把表姐骂得狗血淋头,说自古只有妻子服侍丈夫,哪有丈夫服侍妻子的道理。并摆出婆婆的威风,要表姐每天早晚请安,端茶倒水伺候她。
要强的表姐自然不会答应,对表哥摊牌道:“要么你妈走,要么离婚。”
表哥无奈,只得求母亲不要为难儿媳妇。不然,只能送她回乡下。
接着,表哥把工资卡交给了表姐,说为了女儿的健康成长,离婚绝对不会答应。母亲就由他一个人照顾,绝不要表姐操半点心。
陈老太为了不再回农村受穷,只得妥协。她不敢管表姐,就把威风使在儿子身上,要表哥每天早晨把早餐送到她床面前,晚上还要帮她捶背。
即使这样,表姐和婆婆住在一个屋檐下,低头不见抬头见,矛盾依然少不了。
5、
有一次,表哥到外地出差,表姐只得帮婆婆做饭。
想不到陈老太吃了表姐做的饭,就说肚子疼,怀疑里面放了老鼠药。
表姐气得心口痛,一怒之下把饭都倒了。
陈老太就添油加醋地给儿子告状,说三天没吃饭了,表姐没毒死她,就准备饿死她。

表哥纵然不相信母亲的话,但长期夹在母亲和老婆中间,左右不是人,难免气结丹田。
想来这也是导致表哥患上绝症的源头。
据我所知,表姐和婆婆之间的恶劣关系一直没有缓解过。
每次我去表姐家,都看到陈老太在客厅沙发上坐着,恶狠狠地盯着表姐的一举一动,就像看一个仇人一般。
这些年,表姐日盼月盼,最想的是婆婆早日驾鹤西去,一家三口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
然而,陈老太满八十岁后,却越活越精神,就是听力下降了不少。
有句古话说:家有长寿星,子女会短命。
表姐家就应验了这句话。
身体一向健康的表哥,突然就得了无法治疗的癌症。
心善的表哥从查出癌症后,自知无法再照顾母亲,为了长远打算,就强行把她送去了敬老院。
并且留下遗嘱:名下所有的财产包括房子都留给表姐,表姐要负责赡养婆婆。
表姐终于送走了陈老太这个瘟神,却半点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半年后,表哥也永远离开了这个家。
表姐在表哥临终前向他保证,一定会给婆婆养老送终,表哥才闭上了眼睛。
陈老太不仅丈夫死得早,膝下只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竟然都先后得了绝症早死。
按照算命先生的说法,陈老太天生八字硬,才会克夫克子,留在世上就是个害人精。
这又应验了一句古话:好人命不长,祸害千年在。
又据说,表哥去世后,表姐去敬老院打着手势给陈老太说她儿子死了。
陈老太一滴泪水都没流,照吃好喝。
也不知道她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
按照《民法典》规定,儿媳本没有赡养婆婆的义务。
但表姐看在和表哥夫妻一场的份上,还是尽到了媳妇的本分。
只是,要把陈老太接回家来,是万万不可能的事。
按理说,人老了被子女抛弃,送去敬老院等死,是一件残忍的事情。
但陈老太这样心肠恶毒的人,我却半点也不会同情她。
相反,我还会送她两个字:活该。
根据调查,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近些年入住养老院的老人逐年上升,与逐年下降的新生儿出生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口老龄化的同时,养老院已成为大多数老人的最后归宿。
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像陈老太这样的个例极少,大都是有儿有女。但子女们宁愿出钱,也不愿意亲自服侍自己的父母。
都说百事孝为先。
但在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当今社会,子女们的孝道观念却越来越淡薄。
这究竟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性的退步呢?

我想不明白,也无法回答。
我们路过一个烧烤摊的时候,我请表姐吃烧烤。
表姐连连摆手:“吃烧烤会导致癌症发病率增高。”
“我们又不是经常吃,偶尔满足一下口腹之欲,人生方有乐趣呀!”
我把表姐拽到烧烤摊前坐下,吩咐老板道:“老板,烤二十串羊肉串,再来两瓶啤酒。”
我给表姐斟满酒杯后,举杯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世事无常,珍惜当下。喝!”
表姐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说得对,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