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云与AI双引擎驱动,IBM为企业级AI注入“务实”底色

科技正能量 2025-03-18 12:18:06

在AI时代,IBM似乎是最被低估的“科技巨人”。

截止2024年底,628亿美元的年收入,127亿美元创纪录的现金流,2300亿美元的市值背后,是IBM软件收入占比45%、咨询服务占35%的华丽蜕变。IBM早已不是20年前,硬件占比80%的传统科技公司,而是一家混合云和AI双轮驱动的新时代的科技巨人。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

DeepSeek的出现则进一步印证了IBM的战略路径。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说:“企业不需要一个庞大、全知的模型或系统,他们需要的是开放、有针对性且高效的AI,通过契合自身需求、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充分释放生产力潜能。”

这也是对企业级AI的重新定义,也恰是IBM能够带给企业,以最务实的方式,奔向AI时代的最佳方式。

当企业级AI锚定“务实”和“开放”

DeepSeek像一面镜子,照出了AI产业的两条迥然不同的路径——一边是追求参数量的“技术乌托邦”,另一边是深耕价值的“商业现实派”。

部分企业将AI等同于“算力军备竞赛”,忽略了最核心的命题:大模型必须与业务流程深度耦合,而非孤立存在。囤积硬件基础设施固然可以突破算力瓶颈,却无法回答“模型如何嵌入业务”,“场景如何定义”,“数据如何闭环”等现实问题。

事实上,生成式AI不是技术终点,应该是企业迈向智能化转型的催化剂。IBM的关注点就在于,如何帮助企业把新的AI技术应用到已经存在的业务中,为企业带来降本增效,这就是企业级AI!

陈旭东指出了当前企业级AI面临的三个认知误区:把AI等同于生成式AI,认为AI是CIO的事,AI离规模化应用还很远。

很显然,将AI等同于生成式AI的表层认知,掩盖了计算机视觉、流程自动化等深层应用场景的价值。而IBM在IT现代化、智能客服、流程自动化等领域的十年深耕,早就证明了企业级AI的成熟路径是“场景驱动的技术进化”,而非单一模型的万能叙事。

而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是CEO级别的战略决心,绝不是技术部门的独角戏,这也是陈旭东所强调的“一把手工程”,当然关键是要求企业将AI上升为战略资产,而非简单的技术工具。这种决策的上移,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动AI的规模化,同时随着技术与应用的成熟,“2025年将会成为打破人工智能技术垄断的破局之年。”陈旭东说。

按照麦肯锡的预测,到2030年,AI将创造4.4万亿美元经济价值,同时大多数AI应用都会部署在混合云架构之上。我们知道,2019年收购红帽,使IBM在混合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让“混合云+AI”的战略构想有了足够的支撑。

这其实就是IBM敢于“all in”企业级AI的原因,当DeepSeek引爆了企业对AI能力的追逐,IBM完全可以凭借开源、开放的AI战略,依托混合云架构体系,以及大量的行业经验和咨询服务能力,为企业量身定制AI落地方案。

战略重心转向:客户聚焦+合作伙伴优先

混合云与AI之间的天然契合,让IBM再度站上了AI时代的“中心舞台”。

IBM咨询大中华区及韩国市场总裁陈科典

去年年初到现在,IBM的市值增加了1000亿美金。优异的市场表现,也让IBM咨询大中华区及韩国市场总裁陈科典感到振奋。“过去三年,IBM咨询在中国市场缩减了近1/3的客户,这是一个主动选择。这不仅实现了业务的持续增长,还使得IBM更加专注和高效地服务重点客户,深度参与中国客户的转型升级和全球化运营。”

这种“做减法”的增长模式背后,是IBM中国团队对"精耕主义"的深度实践,通过将服务颗粒度细化到客户服务的毛细血管,为中国本土重点领域的核心客户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明阳集团就是IBM深耕客户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明阳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明阳智能是目前以年营收超300亿元、管理近千亿资产的规模,深耕风电、光伏、氢氨醇等清洁能源领域,业务辐射全球。随着“双碳”战略的启动,行业面临政策调整,技术迭代加速与全球化竞争加剧等挑战,明阳集团开始寻求通过数字化创新突破发展瓶颈的契机。

值此契机,明阳集团选择与IBM咨询团队合作,短期针对如大区改制等问题迅速建立流程体系,长期则着眼于流程数字化、组织变革梳理及IT和AI能力提升。

明阳集团首席信息官潘睿刚(左)、IBM咨询大中华区副总裁杨继刚(右)

明阳集团首席信息官潘睿刚说,“技术只有服务于业务才能焕发出最大的活力。走向数字化创新,并积极拥抱AI时代,这将帮助我们在不同场景中进行创新,形成新的竞争力,也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借助IBM在能源、装备制造行业的业务管理、企业变革及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成功经验,我们期待发掘更多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实现业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而IBM的合作伙伴,上海正受信息科技总经理徐海波则对IBM“合作伙伴优先”的战略变化感同身受。

IBM 大中华区科技事业部总经理、IBM中国总经理侯淼(左)、上海正受信息科技总经理徐海波(右)

徐海波坦言,“首先,IBM通过战略转型将客户资源向制造业倾斜,开放共享的商机保护机制也让正受在拓展市场时更有底气。其次,从开放的中英文技术文档库到专家团队驻场协同,IBM的技术赋能与上海正受的行业专长深度融合,尤其在混合云平台的构建上打造出可快速复制的全球化部署方案,像乐高积木般灵活高效,增强了我们服务大型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近,基于IBM Cloud Paks 软件平台和红帽混合云平台,正受科技帮助国内的一家万亿规模的制造业客户将数据应用的全球推广周期从半年甚至一年,缩短至一到两周。如今,正受科技也感受到“混合云+AI”对于业务未来发展的潜力。“在数据和AI领域,我们正在帮助制造业客户进行生产工艺的品质管理和优化。在新的技术趋势下,我们也会与IBM一道,共同去探索更多基于AI方向的合作。”徐海波说。

从明阳集团和正受科技身上,我们也感受到IBM在大中华区“挖潜重点客户,拓展新市场,大力发展渠道”的战略主张正在有序展开。

事实上,随着企业对AI技术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必然需要更多理解企业级AI的合作伙伴为其提供支持,这也是IBM将合作伙伴生态的规模化作为2025年战略重点的主要原因。

混合云+AI,让IBM赢在未来

任何一个行之有效的战略,一定是变与不变结合,既要有经验和底蕴,也有要探索和创新。对IBM来说,混合云代表了其多年来服务于全球顶级企业所凝聚的经验,而AI则是面向未来发展的探索。

IBM 大中华区科技事业部总经理、IBM中国总经理侯淼

IBM大中华区科技事业部总经理、IBM中国总经理侯淼指出,2024年IBM围绕技术栈重新提出了“平台”的概念,并基于平台化的战略理念,聚焦四大核心平台,将AI技术转化为可量化的商业价值。

其中,混合云平台以红帽生态为基础,借助Ansible等工具实现资源的弹性调配,其本质是通过软件架构scale up,将基础架构资源价值最大化;自动化平台则通过收购HashiCorp等企业级软件强化基础设施编排能力,通过软件简化企业内部流程,优化运营成;数据平台依托Watsonx数据和AI平台构建起从数据治理到AI建模的完整链条;而交易处理平台通过主机硬件与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深度融合,重新定义了系统性能的边界。

值得注意的是,四个平台均实现Watsonx技术加持,形成“AI无处不在”的技术基因,这正是IBM区别于其他服务商的特质,也是IBM“混合云+AI”战略,在产品策略上适应AI时代企业需要的最佳注解。

不难发现,IBM在企业级AI领域的核心优势是由深厚的行业积累、全栈技术能力及开放创新的生态体系组成的,缺一不可。因此,作为伴随中国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到智能化转型四十余年的伙伴,IBM深刻理解企业从试点AI到深度整合的全面需求。

IBM大中华区科技事业部技术销售总经理、首席技术官翟峰

如IBM大中华区科技事业部技术销售总经理、首席技术官翟峰所说:“当企业往AI深水区走时,IBM最大的价值就会真正体现出来。”

比如让企业最常遇见的数据孤岛问题,IBM能够以Watsonx平台为核心,通过“高价值、高质量的数据”治理,以最快速、最高效的方式连接信息孤岛,并确保数据“安全、可用”。

再有在模型生态方面,IBM践行开放战略,既提供自研的Granite花岗岩模型,也与Meta、Mistral等三方合作,更通过Hugging Face等开源生态合作,因此才实现了“DeepSeek R1模型蒸馏版本第一时间上架watsonx.ai的敏捷响应”,翟峰说。

当然,翟峰也强调,企业AI绝非“装一个DeepSeek的一体机就等于AI化”,而是需要将AI能力与工厂、系统打通实现自动化,尤其是多云环境下的复杂部署能力。而这恰是IBM在2019年斥资340亿美元收购红帽,以及近三年投资170亿美元布局自动化产品线的底层逻辑。

我们认为,IBM对企业级AI的重新定义,实际上是一场关于AI价值的认知重构,企业切实需要的不是颠覆性的神话,而是可触摸的增长。在火热,甚至有些喧嚣的大模型神话面前,IBM用“混合云+AI”架起了一座务实主义的桥梁,让AI技术回归到业务价值的本质。

0 阅读:0

科技正能量

简介:相信文字有力量改变世界,坚持科技改变生活的正面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