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更新了数百家美国猪肉和禽类加工厂的出口注册资格,这一举措瞬间让美国出口企业松了一口气。此前,这些企业因注册资格到期,面临失去对华出口的风险,令美国肉类行业紧张不已。中方此时的“松口”,无疑为中美贸易关系增添了一丝暖意。
据美国媒体报道,中国近日更新了数百家美国肉类企业的注册信息,特别是猪肉和禽类加工厂的出口资格得以续期。美方对此反应强烈,因为一旦中方拒绝续签,可能导致美国对华肉类出口出现巨大损失,金额预计高达50亿美元。如今,中国的这一举措,让美国肉类出口企业暂时缓了口气。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未全面放行。据悉,约400家美国牛肉加工企业的注册仍处于“超期”状态,尚未获得中方续签。这意味着,中方在展现善意的同时,依然保持着谈判的筹码,为后续的中美贸易磋商预留了空间。
就在中方更新注册信息前不久,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特地访问了中国。保尔森此次访华的目的非常直接:稳定中美经贸关系,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不断加码关税战的背景下,争取中国在贸易领域的让步。中方对此高度重视,安排了高官与其会晤,就中美经贸关系、全球经济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保尔森的到访,实际上反映出美国对中美经贸关系的焦虑。近年来,美国对华出口,特别是农产品和肉类,受到了中国反制关税的沉重打击。就在本月初,中国刚刚对美国价值210亿美元的农产品加征了报复性关税,这对美国农业大国的打击不可谓不重。加之美国肉类加工厂的出口资质到期,局势显得尤为敏感。
中方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部分续签美企注册,体现了极高的政治智慧。一方面,中方展现了合作诚意,向美方释放了善意信号,缓解了部分紧张局势;另一方面,未对全部企业“开绿灯”,仍然保留了重要的谈判筹码。未来中美贸易谈判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接下来的态度。
有观点指出,中方的举措实际上是在向特朗普政府“抛绣球”,但这一绣球是有条件的——想要全面恢复对华出口,必须拿出更多诚意。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反对贸易战,愿意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但如果美方继续施压,中方也绝不会被动挨打。特朗普政府如果执意要走“加码反制”之路,中国也有足够的底气和市场韧性应对。
中美贸易关系的未来走向,已然成为特朗普政府面前的一道选择题。是选择通过合作寻求双赢,还是继续打压对抗,损害双方利益?中方此次的举措无疑是一次有力的信号——我们愿意谈判,但不会无底线妥协。
目前,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欧洲同样陷入低迷,而中国经济的内需市场仍然巨大,韧性十足。从全球经济格局来看,中美合作是不可替代的。保尔森访华以及中方部分续签出口资格,或许是中美重回谈判桌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