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写诗嘲讽丈夫,通篇却不带脏字

于珊珊鱼 2022-04-19 19:10:40

宋代著名诗人李清照,曾经作了一篇《夏日绝句》,却没有描写夏天的景色,反而引述了著名的项羽。整首诗只有二十余个词,但写得极美,让人赞叹李清照的才华。相传李清照作此词,是对其夫君赵明诚的一种嘲弄。

赵明诚当年担任江守的县令,却因为失职,仅仅一夜之间,城里就出现了暴动,赵明诚非但没有防御,还逃跑了。赵明诚被贬,但不久后,朝廷就任命他为“知湖州”,李清照随他而去,沿途经过“项王庙”,不禁想起了那个豪杰,心中对他更加鄙夷,于是他写下了《夏日绝句》。

但经过后人的认真分析,才知道,这句话并非单纯的嘲讽赵明诚。如果说这句话的话,首先是因为时代的差异,这首诗初读于夏天,应当是在夏天经过“项王庙”的时候,才会有所感触。不过,从李清照经过项王庙的时候,还没有到夏天。二是乌江项羽自杀的时候,是在冬天,而非夏天,所以李清照的这句话,与当时的情况是截然相反的。

许多文人墨客百思不得其解,但也没有办法去探究,所以,就有人提出了用《乌江》作为书名的建议。至于这句话的解读,只是把李清照从“项王庙”路过,心中不禁感慨。为什么会这样想,是李清照在此作前,曾有一句诗作,说项羽拒绝去乌江。如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乌江亭》等,均以项羽在乌江自杀为题材,写下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杜牧却觉得,项羽一定要过乌江,江东人杰辈出,未必不能东山再起,如果不是项羽在乌江自杀,那就另当别论了。王安石说:“江东子孙虽然还在,但愿意随君王东山再起。”王安石和杜牧的观点却是完全不同的。

而李清照却和前面两个人截然相反,她从另外一个方面描写了项羽自杀,说他活着是一代枭雄,而不是说项羽是乌江,也没有说项羽会卷土重来,只是说项羽是一代枭雄。“犹记项羽,不愿去江东。”项羽当年拒绝返回江东,愧对江东的父母。

于是,那些文人墨客们也就不再问李清照为什么要给她写一首“夏日绝句”了。只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才有了其他的研究成果。李清照这句话可不仅仅是在嘲讽自己的夫君,也是在嘲笑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男子,而李清照则是在嘲讽韦氏的南巡。

韦氏是宋朝的赵构,她在绍兴十二年的立夏,从金返回了南宋,但为了交换韦氏的归来,金人提出了一个条件:杀死岳飞,交出自己的领地。赵构几乎没有任何思考,就把岳飞从前线拉回来,毫不留情的杀死,甚至在赔偿的时候,还在上面签了字。

李清照大概也了解到了,这位南宋的帝王是个废物,而韦氏和赵构虽是王族,但身上并没有什么贵族的风范。这一句《夏日绝句》,便是立夏之时的最后一句。而借用这个比喻,则是为了嘲讽韦氏和赵构,没有骨气、没有骨气,也为没有项羽这个英明神武的人感到惋惜。

至于这个推测是不是真的,那就不得而知了,在那首诗的最后,还写了两行字:“王导,北方刘琨,来报。”这句话的含义是,宋代并没有出现过象王导这样的大将军,也没有刘坤这样的人在北方作战。

与此同时,全国被迫南下,虽然南方要温暖一些,但依然感觉到了一股寒意,想起两个被囚禁的帝王,还有“易水寒”,于是,他又写了一首诗:“吴江寒,南征犹惧易水寒。”因此,他几乎可以肯定,李清照知道韦氏是为了杀死岳飞,才回来的,她很生气,于是就作了这句话。

李清照虽然只有寥寥数句,却也能看出她的才情,若是天天看李清照的诗词,必然会让她的性情发生巨大的改变。

古代的诗词,是中华数千年来的传统,经常阅读,会让你的文笔变得更加优秀,我知道,现在有不少的学生,中文学习不够好,有的还不合格,这是因为他们平时的生活经验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诗歌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父母可以让自己的子女天天朗诵,让他们的文学修养得到提升。更何况,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有什么不好?

0 阅读:9
评论列表
  • 2022-04-27 13:38

    如今有几个超越李才女的人吗,现在只是吹牛逼的人多了。

于珊珊鱼

简介:于珊珊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