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立春,京城的天气未见回暖,近日最低气温还降到过零下十二摄氏度。
刮风的时候更是冻彻骨髓,体感温度比实际气温还要低。谁能想到六九天寒冷过三九,难怪气象台发布了今冬首个持续低温蓝色预警。

京城的天气未见回暖▲
情人节到了,想着情人们都怎样过节?过往的忆念涌上心扉。
午后整理书架,指尖忽然触到一本中学时代的旧书。翻开扉页,竟有少年时用铅笔画的小月亮,圆缺处洇开的灰黑色的痕迹,像是放逐在时光里的潮汐,忽远忽近,撞开了那些弥足珍贵的记忆。
盯着这枚几乎快要掉色的月亮图画,一下子陷入思量。也许,我们的生命里都会悬着两轮明晃晃的月亮:一轮是挂在头顶的每个夜晚会照耀着我们的身体的月亮,而另外一轮月亮,则需要我们翻阅书本,沉淀心性,千淘万漉后才会看到,因为书籍里栖居的月亮,始终在滋养着我们灵魂的潮涨潮落。

生命里都会悬着两轮明晃晃的月亮▲
童年的月亮总藏在泛黄的书页间。
犹记少时常去看到的劝业场二楼天祥古旧书店的木格子窗櫺,午后阳光斜斜切进来,灰尘在光柱里跳着永恒的圆舞曲。我蹲在墙角翻看安徒生童话,丹麦海水的鹹涩便顺着字句爬上睫毛。美人鱼化作的泡沫在纸页上泛着虹彩,那时尚不知晓悲剧的况味,却已蒙胧觉得,有些疼痛像月光般皎洁。
店舖不大,却“五脏俱全”,而且书籍摆放得井然有序。卖书的大多是在民国时期的学徒,我那时看到的他们都已经是古稀之年的老爷爷了,他的面前的白瓷罐里,永远泡着满满当当的酽茶,茶垢在杯口画着年轮,他说,书脊上的折痕都是故事走过的脚印。看着他慈祥的面容,恍惚间,觉得他一定也是踏着月光而来,在巷弄深处,温暖着和我们一样来此看书和读书的人。

他们都已经是古稀之年的老爷爷了▲
少年时,偏爱在深夜读书。
动荡的年月,经常停电,夜晚头顶是橘色的蜡烛读书。屋子也不大,正是这样的方寸天地,仿佛给自己筑了座透明的玻璃城。《红楼梦》里黛玉葬花的章节总在春夜读,窗外紫藤垂落的姿态应和着书中的落英,纸上的泪痕与现实的夜露便分不清界限。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触教会我,原来时间不是直线流淌的河,而是被记忆折叠的千层酥,每翻开一页书,就咬破一层往事的糖衣。

夜晚头顶是橘色的蜡烛读书▲
成年后,方知阅读原来是灵魂的複调音乐。
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却在但丁的炼狱篇里触摸到更真实的温度。地铁摇晃着穿过城市腹腔时,读奥地利著名诗人里尔克的诗,金属车厢与“玫瑰,纯粹的矛盾”的句子碰撞出奇异的和鸣。有时在咖啡馆重读早已久违的《小王子》,看玻璃上的雨痕与B612星球的玫瑰重叠,才惊觉驯养的意义不在于拥有,而在于让麦浪从此有了金发的颜色。

重读早已久违的《小王子》▲
如今,我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书屋。
屋里有两张书桌,两台书柜。书桌必然是靠着窗户,读书也是在闲暇的时候。尤其是周末或者假期,宅在书房,一坐就是大半个上午。书架最深处躺着老辈儿留下的线装《陶庵梦忆》,宣纸脆薄如蝉翼。某个夜阑人静纷纷雨声时,突然读懂“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的意境,潮湿的空气里霎时漾开明朝的月色。原来真正的阅读不是占有文字,而是让古典的月光穿透百年的尘埃,在我们的血脉里重新涨潮。

夜阑人静纷纷雨声时▲
当然,平日里是比较忙碌的。
夜晚归来,简单做一点饭菜,然后在暮色深深里走进书房,即使待上片刻,也觉得心安。新买的精装书与旧书并肩而立,烫金标题与毛边纸页构成奇异的和弦。忽然明白书籍为何永不背叛──它们沉默地等待在时光深处,当我们带着新的皱纹与领悟再度叩门,故事里的月亮便会重新升起,以亙古不变的光辉,接续起所有中断的呢喃与对话。

新买的精装书与旧书并肩而立▲
转一个话题,我也有夜行习惯,天气再冷,只要不下雨,总要外出遛遛弯。
很多时候在水边行走,北方冬季看到冰层上三三两两栖息着的各种水鸟,卷缩着身子,站在那儿久久不动,就纳闷牠们怎么不怕冷?
原来水鸟有一种称为“逆流热交换系统”的生理机制,通过温暖血液流入双脚,冷却后再回流的过程,将动脉的热量转移到静脉,使脚部温度能保持在一至二摄氏度左右。鸟儿的脚丫通常较小,热量流失少,不会冻伤,站在冰层上不动,也是为了减少活动保持体温。

冰上行走的鸳鸯▲
有意思的是,水鸟还会啄取尾脂腺分泌的油脂涂抹在羽毛上,保护羽毛防止被水浸湿,且羽毛层层相叠,形成天然的防水层。
附带锁住了大量的空气,形成一层保温层隔冷,保暖效果相当好,羽绒服御寒可能应用的正是这个原理。显然,上帝是公平的,赋予了很多动物人类所不具备的功能。你怕鸟儿冷,说不定牠们正在欣赏着四季更替带来的不同风景呢。

欣赏着四季更替带来的不同风景▲
不过,虽知鸟儿有本心,对冷的感觉没有人类那么敏感,但每每见到冰河上几只清幽空灵、冷艳脱俗的身影,总免不了触景伤情。
我还会联想到苏东坡笔下缥缈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名句。寒风凛冽,冷月无声,“寂寞沙洲冷”寥寥数字,不正道尽了诗人孤傲自许,不肯向流俗低头的坚守吗?

冰河上几只清幽空灵、冷艳脱俗的身影▲
当然,鸟类对生态环境也是有要求的。
庄子曰:凤凰“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良禽择木而栖,志士仁人何尝不是。史书记载,墨子主张“非乐”,卑视奢侈享乐,故“回车避朝歌”,到朝歌跟前了,只因地名中带个“歌”字,掉转车头就走。孔子带学生路过“盗泉”,虽口渴难耐,但因恶其名而“不漱”。

鸟类对生态环境也是有要求的▲
从古至今,每个人都在尘网中修行,无论处于什么位置,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多会陷入名繮利锁之中难以自拔。
有些人遑遑乎整日想着法子算计他人,不管对自己,还是对他人,忘却了尊重生命本身的重要性,丢失了生活的真趣,用《红楼梦》中甄士隐“甚荒唐”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谆谆告诫君子须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年少时血气不成熟,要戒备对异性的迷恋;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备与人争斗;年岁大了,血气衰弱,要戒贪得无厌。

孔子就谆谆告诫君子须三戒▲
一个“色”字,一个“斗”字,还有一个“贪”字,可谓参透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古今中外,多少人成也此三字,败也此三字。归根结底,不管是“色”,还是“斗”,皆源于一个“贪”字。祸福无门,君子当日日自照,三省吾身。无论富贵贫贱,寿夭穷通,都要有做人的底线。“鸟犹择木,而况于人”!

人生的悲欢离合▲
情人节,坐拥书房,遐思迩想。人生中的“少青壮老”;冰河上的“孤鸿野燕”,缠缠绕绕“触景生情”,终究解不开一个“情”字。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