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留下的毒瘤,困扰唐王朝余生的河北三镇割据

山晴看历史 2023-02-24 11:35:03

唐朝持续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重创唐朝国力,百年无战乱的中原大地烽火连天,根本上在于唐玄宗大力推行了尾大不掉的节度使制度。

节度使制度,睿宗时期正式设立此官职,玄宗在天宝年间将其发扬光大。

唐沿边境置安西、北庭、河西三节度使防御西部边境。置朔方、河东、范阳三节度使防御北部边境。置平卢节度使防御东部边境。置陇右、剑南二节度使防御西部边境。

不过也是有利有弊,节度使边将全权掌握一方征伐,甚至拥有财政权和行政权。战争的钱粮物资供应最重要,将士们在前线辛苦卖命有了军饷和粮食才能打仗。节度使一个人独掌大权,没有其他职务官员牵制,提高了战争指挥和后勤供应效率。

唐中期中央传统的府兵制度走向没落,被迫转向募兵制,边镇完全靠自主募兵,也逐渐成了节度使私人武装部队。

边境少数民族比如突厥、奚、契丹等骑兵有着高机动性,往往数千数万的突袭边境,烧杀抢掠,等上报中央再大规模发兵反击,黄花菜都凉了。

增设节度使

即便是叛乱平定后,节度使制度依然保留着,竟然继军权、财政权、行政权三项权力之后,有了第四项权力——世袭权。尤其是河北三镇范阳、成德、魏博闹的最凶,其他藩镇至少暂时唯中央马首是瞻。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为了牵制之前已经设立的边境节度使,唐王朝干脆在内地多设节度使,遍地开花,互相牵制。“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以至于更多不服中央的节度使出现了。

德宗削藩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死后,其侄田悦继承魏博节度使一职,唐帝国刚刚平定安史之乱,玄宗之孙唐代宗李豫也只好隐忍默认。

唐德宗李适年轻气盛,身为太子时就看不惯嚣张的河北三镇。继位的第二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其子李惟岳要求德宗任命他为新任成德节度使。

一直想收拾藩镇的德宗当然不同意,中央朝廷还要看你小小藩镇的脸色?藩镇开始有抱团威胁中央的迹象。魏博节度使田悦也上表章保荐,请求任命李惟岳为成德节度使,朝廷仍旧不许。

朕就不批准,等着就是你们造反,正好找不到打你们的借口,以整个天下的兵力人力财力难道还压不住河北三个割据的小王国吗?

李惟岳遂与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同谋反叛,唐德宗毫不畏惧,下令天下节度使攻击叛军!

诏令卢龙节度使朱滔出兵讨伐,并派神策军行营节度使李晟、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河阳节度使李芃率兵来会合,另以永平军节度使李勉为汴、滑、陈、怀、郑、汝、陕、河阳三城、宋、亳、颍节度都统。

眼看朝廷大军压境,李惟岳的大将易州刺史张孝忠以易州归降朝廷,唐德宗任命张孝忠为成德军节度使,配合朱滔联兵讨伐李惟岳。

李惟岳连战连败,部下不断降唐,成德军将领王武俊斩杀李惟岳,送首级到长安,德宗皇帝欣喜若狂。

眼看成德叛乱平定,因为得到的职位不符合预期心理不平衡,王武俊和卢龙节度使朱滔一块也反了!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纳(李正已已死)被朝廷的神策军行营节度使李晟、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等围攻打的势力重创,于是四人一起结盟造反,并一起称王,挑战德宗的权威。朝廷命令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参与平叛,结果李希烈也反了,平叛路上的泾原节度使姚令言走到长安也反了。

唐德宗彻底崩溃。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其实根本没打算反,因为部下数千人到长安后只有粗食淡饭,心里抱怨,于是胁迫泾原节度使姚令言谋反。叛军推举太尉朱泚为帝,此时淮西李希烈也在汴州称帝。唐德宗带着皇子皇妃,仓皇出逃奉天。

唐德宗下令天下节度使前来勤王,为了大局德宗隐忍赦免河北称王的四个节度使,朱滔等人也识相去王号,他们想要的只不过是藩镇割据,对当皇帝毫无兴趣。

朝廷衰弱,藩镇称王可以暂时原谅,称帝就是完完全全大逆不道,绝不能赦免了。

此时,河中节度使李怀光被激也反叛,在河北平乱的神策河北行营节度使李晟等人眼看长安有难,立马昼夜兼程,发兵回援长安。李晟统领各部灭朱泚,李怀光,李希烈为部下所杀。

这便是唐德宗时期搅动天下的四王二帝事件,沉重打击了德宗削藩的斗志,此后德宗对藩镇不管不顾,遇事姑息,德宗再也提不起对削藩的兴趣。皇帝的权威也直线下降,皇帝削藩的努力失败,藩镇问题反而更加严重。

宪宗削藩

唐宪宗李纯是德宗之孙,得到父亲顺宗李诵传位,宪宗奋发有为,也有一颗平定藩镇恢复盛唐的雄心。

宪宗刚继位西川节度使刘辟叛乱被杀。之后宪宗命令随邓节度使李愬平定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使其他藩镇相继降服,归顺朝廷,宪宗在位时唐王朝完成了名义上的统一,藩镇暂时性服从中央。

元和末,河北三镇皆以疆土归朝廷;至是,幽、镇俱失。俄而史宪诚以魏州叛,三镇复为盗据,连兵不息。

之后的唐穆宗时期,穆宗个人能力不行,河北三镇复叛,一直到唐朝灭亡,朝廷再也没能收复这些地方。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