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
在此前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蒋介石就连发3封紧急电报到延安,邀请毛泽东“惠临陪都”,共商国是。
蒋介石此举,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意图如何,早已昭然若揭。
为此,中央连续开了两个半天的会议进行反复研究和讨论,主要问题就两个:第一,主席到底要不要去?第二,如果去,那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一首先是“去还是不去”的问题。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其实早就计划好了,不论毛泽东来与不来,他都能“从中获利”。
如果毛泽东拒绝来渝,那么蒋介石便可以此为由,指责我党缺乏和平建国之诚意,并借口发动内战。
反之,如果毛泽东答应赴渝谈判,那么蒋介石便可利用此机会调兵遣将,做好准备。
事实证明,蒋介石还真就这样做了,只不过他的一系列阴谋都没有得逞。
此外,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毛主席真的赴渝谈判,那么其安全也无法得到保证。
所以当时很多人并不赞同毛主席前往。
但毛主席从大局考虑,认为饱受战乱之苦中国人民,迫切希望一个和平、安定的新中国,所以即便前面是刀山火海、龙潭虎穴,他也要闯一闯。
于是,毛主席力排众议,决定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渝谈判。
在解决了去与不去的问题后,接下来就该解决去了之后安全如何保障的问题了。
虽说美国人曾多次表示愿意出面担保来去的安全问题,可一旦出现什么意外,他们还是会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尽管蒋介石也表示会保证毛主席的安全,但中央很多领导还是为此表示担忧。
任何人都知道,陪都重庆的敌情是何等的复杂。
那里可是蒋介石政权的统治中心,军统、中统的臭名已经是昭著海内外,一旦出现什么闪失,那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仁人志士死在他们的暗杀之下,杨杏佛、邓演达……
所以,如何保证毛泽东的人身安全,已然成为了当时全党最关心的头等大事。
在经过一番研究和讨论后,中央各领导认为: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选派忠诚、勇敢、机警,并富有牺牲精神的人,让他形影不离地跟随毛泽东,以保护他的安全。
可问题是,谁能担当这样的重任呢?
就在这时,时任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和副部长李克农一起来到了毛泽东的窑洞。康生一连提出了几个人选,征询毛泽东的意见。
二毛泽东听完,沉思片刻后问道:“你们那里不是有个‘陈龙’吗?”
康生答道:“有,只是这个同志的脾气不好。”
事实上,陈龙不是脾气不好,而是刚正不阿、原则性强,喜好“打抱不平”。
1941年,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社部先后发出了《关于清理审查反革命嫌疑分子的指示》和第二号指示,陈龙当时就参与了文件的起草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陈龙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分析了多起反革命嫌疑案件,批评了对反嫌疑分子问题的各种错误认识,确定了反革命嫌疑分子的条件、根据、清理办法和审批制度。
正是由于陈龙的正直、清明,才使得很多人避免遭到审查,甚至是刑讯逼供。
此外,陈龙还对康生主持的“抢救运动”中的一系列错误做法持反对态度。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康生才会如此评价他。
但毛泽东根本不在意这些,他接着问道:“听说他带兵打过仗?”
李克农赶紧介绍到:“他在东北抗联当过参谋长,我们有时还叫他将军呢!”
毛泽东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那还是去个武的吧。”
当时中央社会部与党中央同在枣园办公和居住,毛泽东对这些同志非常熟悉,独具慧眼的他,其实心中早就想到了陈龙。
那么,这个陈龙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
三陈龙,原名刘汉兴,1910年2月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市,后迁居至吉林省宁安县。
因家境贫寒,陈龙还比较小的时候就投身军旅,成为中东铁路护路军的一名士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全境相继沦陷。一系列的国恨家仇让陈龙坚定了驱逐日寇、还我河山的志向。
然而,面对日寇的各种挑衅,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却始终坚持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丧。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龙毅然决然率部起义,参加了由我党优秀党员李延禄将军领导的抗日救国军,历任营长、团长、师参谋长、军参谋长等职。
陈龙作战勇敢、指挥有方,深得时任东北抗日游击战争领导人周保中将军的器重。
在周保中将军的熏陶和影响下,陈龙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35年,陈龙奉命出任东北抗联第二军参谋长。此时的他,年仅25岁。
在吉黑边境地区,陈龙同其他抗日将领一起并肩战斗,抗击日寇,屡立战功。
不过,由于当时东北地区的抗日形势复杂,以及其他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因此历史上关于陈龙战绩的记载并不是太多。
现在能见的,就是周保中将军在1936年3月13日的日记中的一段记述:
“我二、五军联合部队,得刘参谋长汉兴同志(即陈龙)之工作计划,以轻捷敏妙之诱敌手段,将驻屯三道河子之走狗军第二十七团一连武装解除。获得三八式步枪七十二支、十一年式轻机枪两挺、子弹万余发……”
不得不承认,这一战绩还是非常耀眼的;更何况周保中将军从不轻易夸人,能够这样记述陈龙的战绩,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1936年,经周保中将军提议,陈龙被组织上派往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在这里,陈龙较为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他在政治上日趋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陈龙还有幸遇到了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潭秋。
在此期间,陈龙曾多次向陈潭秋汇报了东北抗联的斗争情况,深得陈潭秋的赏识。“陈龙”这个名字,就是陈潭秋给他起的。
1938年末,陈龙从苏联回国,经新疆达到革命圣地延安,之后被安排从事保卫工作,从此走上了隐蔽战线。
陈龙为人刚毅,做事情认真细致,而且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让他担任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时的保卫工作,可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
四刚回到社会部,康生和李克农就赶紧把陈龙找来,向他当面交代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李克农对他说道:
“你将化名陈振声,以主席秘书的身份,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全面负责毛主席人身安全的保卫工作。”
李克农说完还不忘补上一句:“你可是毛主席亲自点的将。”
原本能担任毛主席的保卫工作就已经很光荣了,更别说还是毛主席钦点,此时的陈龙,不知有多激动。
他语气坚定地向首长保证:就是抛头颅、洒热血,豁出这条命,也要保卫毛主席的人身安全。
作为领袖身边的卫士,枪法必须百发百中,但自从离开抗联后,陈龙就很少打枪。
为了尽快恢复到当初的水平,陈龙开始了短期的“魔鬼式训练”。
清晨的时候,他就对着坡地上自己种的南瓜瞄准,晚上又插上蜡烛和线香,手持双枪练习射击。
很快,陈龙就恢复到了当年在抗联时的神枪手水平,双手出枪,枪响必中。
不过,枪法只是基本技能,为了保卫领袖的绝对安全,他还必须对重庆的敌情了如指掌才行。
由于工作的关系,陈龙尽管早已对国民党的政治体系和特务机构十分了解,但此次去的毕竟还是一个陌生的地方。
况且重庆又是国民党政府的陪都,这里的敌情非常复杂,可谓危机四伏。
为了全面掌握重庆的情况,陈龙接连找了好几位从重庆回来的同志,从地理环境到风土人情,再到当地社会状况、敌情等等,了解得非常细致。
8月27日这天,张治中将军和美国的赫尔利大使飞抵延安,商定前往重庆谈判的诸项事宜。
出发前夕,枣园小礼堂聚集着一帮人,其中既有中央领导,也有包括陈龙在内的一批警卫员。
负责保卫的人员除了陈龙外,还有龙飞虎、颜太龙、舒光才、戚继恕等人。
他们聚在一起,讨论警卫工作中会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和细节,努力将警卫工作做到极致。
这时,刘少奇和朱老总向陈龙走了过来,语重心长地叮嘱他说:“主席的安全就交给你了,你要做好工作,遇到危险要用身体保护主席……”
林伯渠、李富春也叮嘱道:“为保卫主席的安全,必要的时候要做好牺牲的准备。”
就连已经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近10年谈判的周恩来,也不由得表现出了自己的担心,他紧紧握着陈龙的手说:“我们大家都来做主席的警卫员,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
事实上,此时陈龙早已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了,在临行前,他坚定地说道:“毛主席回来我也回来,毛主席回不来我也回不来,始终同毛主席在一起,保护到底。”
五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
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山城引起了轰动,柳亚子先生更是写诗称赞毛泽东是“弥天大勇”。
然而,对于陈龙来说,从这一刻起,有生以来最艰巨的历程就要开始了。
果然,在毛泽东一行刚抵达重庆后不久,危险就悄然而至!
28日晚上,蒋介石以东道主的身份,宴请毛泽东,美其名曰为“接风洗尘”。
宴会结束后,天色已晚,蒋介石便“盛情”地留毛泽东等人在他的官邸林园住下。
还没等毛泽东走进房间,陈龙等人就已经把房间里的一切陈设全部检查了一遍。
为了确保安全,周恩来进入房间后又检查了床上、床下,就连枕芯也都取出来看一看、闻一闻,接着又在椅子上坐了一会儿……
毛主席表现得很淡然,他走进屋子风趣地对大家说:“我们真是深入虎穴了,看这次能不能弄点‘虎子’回去。”
大家都被主席的幽默风趣给逗笑了!
主席接着又说:“离老虎近了,反而有安全感。”这一句充满辩证和哲理的名言,使陈龙备受鼓舞。
8月30日早晨,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等人乘车离开林园前往市区。
两天一夜,陈龙和其他警卫员没有打一个盹,他们靠着惊人的耐力、意志力,保证了领袖的休息。
这天,周恩来告诉陈龙,为庆祝苏联与国民政府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中苏文化协会准备举办鸡尾酒会和图片展览,并要求毛泽东主席参加,同时应邀的还有在渝知名人士300多人。
为了扩大我党在国民党辖区内的影响,毛泽东同意出席。这也是毛泽东来渝后首次在公开场合露面。
9月1日傍晚时分,酒会正式开始!
毛主席一走进会场,500多位与会的各界人士便争先恐后地围上来和毛泽东握手、问好,场面一度非常热闹。
酒会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后,苏联大使彼得洛夫夫妇诚挚邀请毛泽东到楼上参观。
毛泽东在张治中、邵力子等人的陪同下,一同登楼观看。参加酒会的人一看毛主席上楼了,也纷纷向楼上涌来。
然而,随着上楼的人越来越多,秩序开始出现混乱,陪同的张治中、邵力子等人相继被人群冲散。
由于上楼的人实在太多,楼板已经出现明显的颤动。陈龙已然感觉到了危险。
就在此时,陈龙忽然看见周恩来给他使了一个眼色,他顿时就明白了一切,他赶紧从毛泽东的身后挤到前面,一只手挽着毛泽东的胳膊,另一只手用力地推开众人,低声向毛泽东说道:“快走!”
周恩来和王若飞见状,也赶紧挤上前去。
为了保证主席的安全,周恩来更是走到了最前面,一边劝说,一边用手分着众人,奋力开路。
在陈龙、周恩来、王若飞等人的努力下,毛主席终于顺利从楼上下来了。
或许大家都意识到了危险,楼上楼下顿时引起了一阵骚动,人们纷纷跟在毛泽东的身后向外涌去。
在正门和院子里也都挤满了人,而那些维持秩序的警察、宪兵,此时却已不知去向。
机警的陈龙立刻意识到:院子里人太多,更不安全,必须赶紧离开这里。
在前面开路的周恩来,迅速而机敏地拥着毛泽东拐到了楼后的一个侧门。
原本以为可以从这里离开,谁知人们又涌了过来。这里是一条胡同,如果众人都涌进来的话,那么主席一行必将进退两难。
陈龙当机立断,主动承担断后的任务。他站在一道门的中央,两只手死死地把着门框,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涌来的人群。
与人群“搏斗”了几分钟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已经安全地走到胡同口坐上了车。
在此次事件中,陈龙利用自己的机警、勇敢,成功帮助领导化险为夷。
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毛泽东等人抵达重庆后,蒋介石手下人便开始议论纷纷,既有主张谋害的,也有主张软禁的。
尽管这期间曾有人多次怂恿戴笠尽早下手,但戴笠却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
尤其是在听到有人告诫后,戴笠更是拿定主意,决不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更不会当替罪羊。
总而言之,那时候的山城,表面上看是秩序井然,安全设施也布置得很妥当,但下面早就暗流汹涌,危机四伏。
在“拖不住、打又不一定能赢”的情况下,蒋介石有点一筹莫展。
几位谋士看出了蒋介石的心思,于是又给他献计——将毛、周、王等人软禁起来,逼他们让步、就范!
陈龙迅速把这份情报报告给周恩来,根据周恩来的指示,陈龙利用一切可以接近国民党实权人物的情报关系,向蒋介石施加压力,促使他打消此念头。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周恩来还组织动员红岩村《新华日报》社工作人员参与,全力加强毛主席的安全保卫工作。
10月8日,张治中将军举行欢送晚会,宣布国共和谈协定将于10月10日签字,并表示要护送毛泽东回延安。
岂料当天晚上,外貌颇似周恩来的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秘书李少石在路上遭遇枪击,不幸中弹身亡。
为了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周恩来特地指定时任重庆宪兵司令张镇用他的车护送毛泽东返回红岩村住地。
当时天色已晚,而且路途遥远,张治中将军担心路上不安全,于是便劝毛泽东留在市区住宿。
毛泽东谢过张治中的好意,仍然坚持回红岩村。周恩来对张镇说:
“……你必须绝对保证毛主席的安全,如果出了事情,首先唯你是问。”
一路上,陈龙严密监视着张镇,甚至在暗中已经把枪口对准了他。没办法,在这样的特殊时期,陈龙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10月11日,经过43个令人担忧的日日夜夜,毛主席终于胜利归来,陈龙也不辱使命回到了延安,其机智和勇敢,受到了毛主席、朱老总、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称赞。
七1945年11月,陈龙奉命从延安来到东北,出任东北社会部副部长、东北公安总处副处长。
之后又先后出任松江省委社会部长,哈尔滨市委常委、社会部长兼哈尔滨特别市公安局局长等职。
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全境解放,东北局由哈尔滨迁往沈阳,陈龙调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东北社会部副部长、东北公安部副部长等职。
陈龙在沈阳期间,领导参与了组建人民公安机关和依法驱逐美国领事的工作。
后来,他又相继指挥侦破了“长江中下游挺进案”、“苏浙皖特区反共自卫军案”及两起潜伏敌特组织案,缴获电台20余部。
1950年,陈龙奉命调往北京,任公安部政治保卫局局长,之后又任公安部副部长。
在职期间,陈龙曾多次领导指挥破获了多起敌特案件,保卫了国家安全。
然而,夜以继日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1958年10月14日,陈龙与世长辞,年仅48岁。
陈龙的逝世,无疑是我国公安战线的一大损失。他为革命鞠躬尽瘁,尤其是对我国隐蔽斗争,更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陈龙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对祖国人民的奉献和他那伟大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
文章的最后,让我们一起为革命英雄、优秀共产党员——陈龙,致以崇高的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