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淘宝买菜宣布终止“次日达”业务,标志着阿里在社区团购领域的又一次战略收缩。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对社区团购行业现状及未来走向的广泛讨论。
从2020年的“百团大战”到如今的行业洗牌,社区团购经历了从疯狂扩张到理性调整的全过程。而目前,社区团购的故事虽未结束,但疯狂的时代已经过去,理性竞争的时代正在到来。
疯狂生长:当资本遇见民生需求
2020 年春节后的武汉,因口罩陷入寂静,社区团购却成了城市的 “生命线”。武昌区一小区的团长王阿姨每天凌晨 4 点守在手机前统计订单,然后拉着从平台仓库运来的蔬菜包在小区穿梭。这一画面生动展现了社区团购在特殊时期的重要作用,成为行业爆发期的典型缩影。
口罩像催化剂,点燃了生鲜电商的发展之火。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淘菜菜等平台纷纷涌现。它们采用 “一分钱秒杀”“九毛九包邮” 的补贴策略,迅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尤其是下沉市场的用户。在山东农村,留守老人学会用智能手机下单,通过社区团购买到的苹果比村口小卖部便宜一半。这种 “低价 + 便利” 的模式大获成功,2020 年社区团购日均超 1 亿单,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
繁荣背后隐藏着危机。一位曾参与社区团购地推的从业者向刘老实回忆道,当时是 “抢人” 大战,团队在县城扫街一天能发展 200 个团长,有些超市老板为入驻甚至主动放弃佣金。这种疯狂扩张导致行业迅速陷入同质化竞争,平台比拼的不再是服务质量,而是补贴力度。在湖南长沙,某平台将 500 克装鸡蛋价格压到 1.99 元,低于批发市场成本价。
然而,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终于落下。2021 年 3 月,市场监管总局出台 “九不得” 新规,禁止低价倾销、大数据杀熟等行为。这一举措敲醒了狂热的资本,橙心优选、十荟团等二线平台相继退出,行业进入洗牌期。
巨头博弈:供应链的 “军备竞赛”
当潮水退去,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在 2023 年形成双寡头格局。美团优选背靠美团的本地生活生态,其优势在于强大的线下网络。美团拥有数百万骑手和团长,这些资源无缝接入社区团购业务。一些美团优选的团长不仅负责接单,还能通过美团 APP 的流量入口为用户提供外卖、酒店预订等增值服务。这种 “高频带低频” 的策略使美团优选的获客成本比竞争对手低 30%。
多多买菜则凭借在农业领域的长期深耕,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直供体系。在云南,多多买菜与当地合作社合作,将新鲜菌子从采摘到上架仅需 24 小时。这种供应链优势让其生鲜损耗率控制在 5% 以内,远低于行业平均的 8%。同时,多多买菜采用轻资产模式,仓储和配送依赖第三方,运营成本比美团优选低 15%。
相比之下,淘菜菜的处境较为艰难。阿里巴巴将盒马集市、淘宝买菜整合为淘菜菜后,试图复制 “美团 + 拼多多” 的模式,但却陷入资源内耗。一位前淘菜菜员工告诉刘老实,盒马和淘鲜达都在做生鲜,资源协同效率低下,同一个供应商要对接三个不同部门。这种内部混乱导致淘菜菜履约成本居高不下,最终在 2023 年退出多个省份。
区域突围:夹缝中的生存智慧
在巨头的阴影下,区域平台积极寻找生存之道。兴盛优选起源于湖南,用五年时间在全国建立了 1.5 万个社区网点。其秘诀在于 “深耕本地”,在湖南推出 “湘米直供” 项目,与当地农户合作,让消费者以低于市场价 20% 的价格买到新鲜大米。这种本地化供应链保证了商品质量,赢得了用户信任。
朴朴超市在即时配送领域表现出色。其前置仓模式让用户下单后 30 分钟内就能收到商品。在福州,朴朴超市的前置仓覆盖半径 1.5 公里,每个仓储备 3000 多个 SKU。这种高密度布局使其在口罩期间日订单量突破 50 万单。
山东的 “小爱联盟” 联合本地商超、菜贩,通过微信群接龙的方式开展团购。他们的优势在于灵活,根据不同时间和需求选择不同商品进行团购。这种 “熟人经济” 模式让 “小爱联盟” 在济南的一个小区月销售额突破 10 万元。
未来已来:精耕时代的生存法则
当行业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供应链升级成为关键。美团优选在云南建立 5000 亩蔬菜基地,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土壤湿度和光照,将蔬菜损耗率降低到 3%。多多买菜在全国布局冷链物流,投资 10 亿元建设 100 个恒温仓库,让生鲜商品的配送时效提升 40%。
盈利模式的探索也从未停止。美团优选推出 “会员制”,用户每月支付 19.9 元,可享受部分商品 8 折优惠。多多买菜尝试 “品牌化”,与正大集团合作推出定制化鸡蛋,毛利率提升至 25%。
区域化与本地化成为行业趋势。美团优选收缩战线,聚焦华东、华南等优势区域;多多买菜在西南地区加大投入,与当地合作社深度绑定。区域平台如兴盛优选、朴朴超市通过精细化运营,在特定市场建立了护城河。
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广西消委会的调查显示,60% 的用户将 “品质” 作为选择社区团购的首要因素,而价格因素下降到 30%。未来的竞争将是品质、服务和体验的综合较量。
从规模扩张到监管与合规
淘宝买菜的退出揭示了在社区团购领域,单纯依赖资本补贴无法建立护城河。行业需要回归商业本质,通过提升供应链效率、优化用户体验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消费者而言,社区团购的价值在于 “便利 + 性价比”。未来,能够提供高品质商品、精准满足需求的平台将赢得市场。对从业者来说,深耕区域市场、构建本地化供应链、创新服务场景是破局关键。
市场监管总局 “九不得” 新规实施后,低价补贴模式难以为继。2024 年,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平台的补贴金额同比减少 60%,转而通过会员制、品牌化等方式提升盈利。行业数据显示,头部平台的毛利率从 2021 年的 8% 提升至 2024 年的 15%。
行业自律也在加强。2024 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社区团购行业自律公约》,要求平台建立商品质量追溯体系,团长需进行实名备案。这一举措使消费者投诉率下降 30%,行业信任度显著提升。
区域平台的差异化突围
在巨头收缩的背景下,区域平台通过 “小而精” 策略存活。福建朴朴超市采用 “前置仓 + 即时配送” 模式,30 分钟达服务覆盖福州 90% 社区,日订单量突破 50 万单。山东 “小爱联盟” 联合本地商超开展微信群团购,月销售额超 10 万元。这些平台的单均成本较资本团低 20%-30%,形成独特的竞争壁垒。
区域平台的成功离不开本地化供应链。湖南兴盛优选的 “湘米直供” 项目,通过产地直采将价格压至市场价的 80%,同时保证每粒大米的可追溯性。这种模式使其在湖南市场的占有率达 45%,远超美团优选的 28%。
即时零售的兴起正在分流社区团购需求。广西消委会数据显示,2025 年即时配送订单量同比增长 70%,而社区团购增速回落至 15%。这种变化推动平台从 “次日达” 转向 “小时达”,美团优选、多多买菜均已布局即时配送业务。
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也在倒逼平台升级。例如,拼多多与正大集团合作推出的定制鸡蛋,通过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从鸡舍到餐桌的全程透明,客单价提升至 12 元 / 斤,较普通鸡蛋高 40%,但复购率仍达 65%。这种 “品质溢价” 模式正在成为行业新趋势。
技术驱动及前景展望
区块链技术被应用于供应链溯源。某平台通过区块链记录芒果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数据,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产地、施肥记录等信息,客诉率下降 30%。
AI 选品系统根据社区消费数据动态调整 SKU,滞销品率降低 25%。京东等企业也在加速供应链数字化,京东拼拼通过智能算法优化仓储布局,将分拣效率提升 50%。其在云南的蔬菜基地引入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土壤湿度和光照,损耗率从 15% 降至 8%。
社区团购将与即时零售、传统商超形成互补格局。预计到 2030 年,社区团购在生鲜零售市场的份额将稳定在 25% 左右,即时零售占比 35%,传统商超占比 40%。这种多业态共存的局面,将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技术创新将成为行业核心驱动力。AI 选品系统、区块链溯源、智能冷链等技术的应用,将使生鲜损耗率从当前的 8% 降至 3%,物流成本降低 50%。同时,社区团购将从单纯的商品交易平台,升级为社区生活服务枢纽,涵盖家政、维修、教育等多元化服务。
从百团大战到精耕细作
淘宝买菜退出 “次日达”,宣告着社区团购野蛮生长时代的终结。这个行业从最初的资本狂欢,到如今的理性竞争,经历了诸多跌宕起伏。但无论如何,社区团购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未来的社区团购将是一场 “精耕细作” 的持久战。那些能控制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的平台,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区域平台来说,与其与巨头正面交锋,不如深耕本地市场,在细分领域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站在 2025 年的十字路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社区团购行业的变革,更是中国零售业的一次涅槃重生。当资本褪去浮华,剩下的是对商业本质的回归,即通过提供更好的商品、更优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这或许就是社区团购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社区团购不要买。
买了一点菜居然给我3-4个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