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王”胡宗南为何被骂草包?晚年:全世界有几人打得过彭德怀

同巍聊历史 2023-11-27 11:24:05

有一个人,他的一生外界传他是蒋介石手下除孙立人和薛岳外,最会打仗的将领,是声名赫赫的“西北王”。

也有人说他是个只会拍马屁的草包,更有甚者,他根本只是一个笑话。他就是“天子第一门生”胡宗南。

他是黄埔出身的军人中第一个成为集团军总司令的,晋升最快,深受器重,故被称为蒋介石得意门生。

在蒋介石眼里,胡宗南是个军政天才,而就对战纪录来看,胡宗南确实有真本事。

那么,这样一个“天子门生”是怎么一步步成为其他人口中的“草包”呢?

浪子回头,人生逆转

胡宗南出生在浙江,父亲是一个药店老板。胡宗南的父亲重视教育,送他读过私塾。

在中学时期还接触西方文化,本来想报考大学,但家中生意失败,为贴补家用他找到一份老师的工作。

之后的几年,他感觉当老师自己的人生不会有任何起色,便开始迷恋赌博,希望借此重整家业。

可事与愿违,胡宗南很快负债累累,常被债主堵在家里和学校。胡宗南最终因此醒悟,立志戒赌。

戒赌成功后,胡宗南开始熟读兵书和经史。为增加见识,他生活节俭,利用攒下的钱外出游历,考察社会。

短短几年,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华北和东北。目睹了军阀混战造成的民不聊生,以及日军在华的调查活动。

他发现,日军不光在东北驻扎,还疯狂派遣间谍勘测地形甚至有的还在中国做起生意。对此,他断言十年之后,中日必有一场大战。

当时是1921年,果不其然,十年之后“九一八”事变爆发。

1923年底,胡宗南得知黄埔军校面向全国招生的消息。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他意识到这将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于是,毅然辞掉从事八年的教师工作,来到黄埔军校准备投笔从戎。

事实是胡宗南本身不适合当兵,他的身高只有1.6米左右,加上年龄已经28,身体新陈代谢已经下降,无法适应军校训练。

但他的思想得到军校的认可,最终被破格录取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

胡宗南十分珍惜这次机会,训练刻苦。由于年龄偏大,思想成熟,同学们都很服他,称他为老大哥。

但胡宗南并不满足于此,他想要真正地出人头地,于是把目光瞄向校长蒋介石。

蒋介石的一生起起伏伏,身份众多,但他最喜欢的便是黄埔军校校长这个职位。

蒋介石之所以能权势在握,主要原因是他有黄埔军为支撑。

在此期间,他亲自培养了一批黄埔军校的干事,每周都会找10名左右的学生谈话来发现人才。

胡宗南由于身材矮小,相貌普通,开始时并未获得蒋校长的青睐。

如何获得蒋介石的注意,也就成了胡宗南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把握机会,步步登天

毕业后,胡宗南被分到教导团一团任机枪连少尉排长。国民大革命时期,革命军首要任务便是消灭广东的陈炯明。

前期一切顺利,直到棉湖遭遇战,陈炯明手下猛将林虎带领精锐差点将国民革命军全歼。

当时教导团只有一千人,林虎的主力部队却有一万人。

双方交战直接是一场血雨腥风,从朝阳打到夕阳,均伤亡惨重。

林虎了解到这支遭遇的部队是敌方的教导团,很多核心人物都在,就亲率敢死队猛攻教导团的指挥所。

最近时离指挥所只有10米左右,教导团的战士拼死抵抗。团长何应钦,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都亲自持枪冲上前线,蒋介石也拿起军刀准备与敌人拼命。

生死存亡关头,胡宗南宛如天神下凡,端着捷克机枪,对准林虎的敢死队疯狂扫射。

虽然身材矮小,但他当时的气势不亚于长坂坡前喝退曹军的张翼德,以一己之力硬是把敌人压了下去。

凭着勇冠三军的惊人表现,给在场众人,包括蒋介石在内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战过后,胡宗南的晋升之路变得势不可当。

到1926年北伐时,胡宗南已位居上校团长,可以称得上蒋介石部队里嫡系中的嫡系。

抗战期间,他除却带队抗击日军外,其他时间都驻守在西北地区。

在抗战中后期,中国的西北和西南作为大后方。

重庆位于西南后方,又是国民党战时陪都,有重兵把守秩序相对稳定。可西北地区有所不同,有多方势力涉入其中,情况复杂。

过往时候,胡宗南征战四方,为蒋介石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

蒋对他很是器重,派他经营西北。老蒋还特意传给他十六字方针“东御日寇,北制中共,西防苏俄,内摄回马”。

胡宗南凭借这十六字方针在西北混得风生水起。除青、宁两省和新疆局部地区,其余区域均划入他的势力范围,“西北王”的称号也由此而来。

从旅长到拥兵50万的“西北王”,他只用了12年。

他也因此志得意满,放言天禧,仿佛难寻敌手。然而,有一人却是胡宗南的天生克星,二人交手数次,胡宗南屡屡不敌。

这个人便是我们的彭老总,彭德怀。

致命的对手

身为“天子第一门生”,胡宗南对蒋介石的心病了如指掌。他曾对老蒋说:

“我们若亡于日本,尚有复国之望;如若亡于中共,则永无翻身之日!”

早在1932年,他便参与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与其一同参战的都是黄埔军校的学生。

当时红四方面军准备西进,总指挥徐向前、12师师长陈赓和25军军长蔡申熙与蒋系军队上演一场生死决战。

陈赓负伤,被迫到上海休养。在河口镇中,蔡申熙战死,红军伤亡惨重。

在长征时期,胡宗南一直率军对红军进行围攻,这使得他越发膨胀。这种作战优势一直延续到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

这之后,他就笑不出来了,他即将面对的是我军的彭大将军。

长征胜利结束后,红军的危机并未消除,国民党军队仍在后方追击。

老蒋认为红军初到陕北,立足不稳,于是急调260个团的兵力,试图一举消灭红军。

参战的国民党军队里只有三支队伍属于中央军,其余军队各怀鬼胎,只是象征性做做样子,行军速度很慢。

这更凸显出中央军那三支队伍的重要性,其中胡宗南的第一师最是醒目,十分难缠。

当时的毛泽东决定集结全军力量优先对付胡宗南,彭德怀对此行动十分支持,他主动请缨。

彭德怀计划在山城堡进行伏击,这一带地势险峻,不利于队伍灵活走位,是伏击的最佳地段。由于方圆几十里内,只有这里有水源,他料定敌方必定会走这里。

战前红军做足了准备,包括临时变动路线、派出小分队混淆敌人视听等等。

在没惊动国民党军队前提下,我军完成了在山城堡的部署,诱敌军队也成功将胡宗南引入包围圈。

伏击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突袭,胡宗南部队陷入恐慌,狼狈逃窜。我军乘胜追击最后歼灭胡宗南一个旅的兵力。

经此一役,胡宗南察觉到他对手的变化,急忙调整政策,下令前线部队减缓脚步以避免更多损失。

红军的王牌将领与国民党的王牌将领的首次交战,以彭老总的大获全胜结束,而二人的“缘分”却不止于此。

1947年3月,胡宗南率20万大军进攻陕北意图打下延安。彭德怀此时为西北野战军司令员,领兵捍卫陕北。

彭德怀总结经验,探讨出一种“蘑菇”战术。

这一战术宗旨为绕过敌人主力军,聚集兵力打击冒进的敌人,从而获得局部战役的胜利。

该战术初次使用于青化砭大战,彭德怀命一支队伍扮成主力军,引走胡宗南的五个旅。

接着,便在青化砭设伏歼灭31旅,还俘虏了敌方师长李纪云。

吃了暴亏的胡宗南丧失应有的理智和冷静,只想和彭德怀一决高下。

1948年2月24日,宜川战役外围攻坚战打响,胡宗南得知后立即命手下的悍将刘戡从西安带29军增援宜川。

刘戡出发前,理智地分析了战场局势,他发现西北野战军的两个纵队呈钳击之势挺入宜川。

他当即向胡宗南请示派飞机轰炸,解除威胁。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在这关键时刻,胡宗南的参谋长竟在对决打响前跳舞去了,完美地错过这封电报,也耽误了战机。

2月28日,刘戡入宜川的第4天,3万兵马被彭德怀率领的主力层层包围。

3月1日,解放军发起进攻,耗时一天,歼敌3000余人,2万多国军被俘。

这一下就令胡宗南损失近3万人的精锐,等同于断他一臂。

3月5日,西北野战军包围洛川,胡宗南调动5个师解洛川之围。

但之后的战役中胡宗南集团遭遇毁灭性打击,胡宗南本人狼狈逃窜汉中,离开西北。

扶眉战役,彭老总“钳马打胡”,胡宗南精心培养的四个军全军覆没,他大势已去,从此成为人们口中的常败将军。

国民党内部有很多人笑他是草包,被彭德怀几万兵力打得落花流水。

但从后面抗美援朝,彭老总指挥志愿军大败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军,胡宗南输得不冤,全世界又有几人敢说能打赢彭德怀。

胡宗南的失败也可以视为历史的必然,尤其还碰到擅长指挥作战的彭德怀。

正如胡宗南在晚年回忆自己一生时所说:

“如果人真的有克星的话,那彭德怀就是我的克星吧”。

-END-

【文|公孙闹闹】

【编辑|长庚】

1 阅读:1280
评论列表
  • 2023-12-06 11:00

    国民党最会打仗的十大将领:10黄维,9顾祝同,8孙元良,7汤恩伯,6蒋鼎文,5陈诚,4唐生智,3桂永清,2刘峙,1蒋介石

    tyrone114 回复:
    确实[得瑟]
    桃花园 回复:
    [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