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功臣于水林:断臂后隐姓埋名,流浪马棚,教导员苦寻12年!

同巍聊历史 2023-11-13 10:48:24

1963年,内蒙古赤峰市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罕见地来了好几辆汽车,首长下车后逢人便问:

“老乡,你们这儿有个叫于水林的吗?”

闻听此言,村民们议论纷纷。

“是那个手臂残疾,整天住马棚的流浪汉?这个首长怎么会跟这样的人认识?”有人嘀咕道。

见这位首长露出焦急的表情,村干部立即回应:“有这个人,是10年前流浪到我们村的。”

“赶快带路,我要去见他!”

首长兴奋地呼喊,村民们不敢稍有迟缓,一路簇拥着他来到马棚。

在马棚的一角,一名满身泥垢、独臂的男子正在喂牲口。

看到摇摇欲坠的草棚,破烂棉被堆在枯草上,以及破碗里那黝黑的吃食,这位首长凝视良久,嘴里颤抖地喊出一个名字:

“于水林!”

流浪汉听到身后有人喊他,转头一看,眼泪立刻夺眶而出。

“教导员,你咋找到这儿来了呀!”

领导快步走上前去,激动地说道:“你小子竟然还活着!我找了你整整12年!”

这名流浪汉究竟承载着怎样的秘密?他的人生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烈火青春梦,心怀革命映朝阳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的侵略如狂风骤雨般席卷东北三省,日军铁蹄凶猛踏破宁静的家园,致使东北3000万同胞沦为亡国奴。

不过,这并未满足日军的贪婪欲望,他们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妄图将整个中国变为殖民地。

此时,于水林的故乡赤峰市,成为日军南下华北的必经之路。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若将中国地图比喻为一只雄鸡,那么赤峰市便扼守在雄鸡的咽喉之处。

它东与辽宁接壤,西与河北相连,对外与蒙古和俄罗斯毗邻,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除此之外,赤峰还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时至今日,赤峰市仍被誉为“中国的有色金属之乡”,并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城市。

然而,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日军凶残的魔爪下却化为危机。

他们用炮火轰开城墙,如狼似虎般冲入城内,肆无忌惮地砸开百姓的家门,将粮食洗劫一空,贵重物品尽收囊中,留下的是狼藉一片。

于水林在这样的危机中,历经了无数次的逃亡。幸运的是,他坚强地活了下来。

那些卑劣的日军,在赤峰实施残酷的殖民教育,像于水林这样的孩子也不得不接受日军的洗脑教育。

每天在学校上早操前,必须面向东京方向,为日本天皇祈祷。

更可恶的是,他们诱骗赤峰人民种植罂粟,用金钱引诱百姓吸食毒品,以此来麻痹赤峰的百姓,使人民成为鸦片的傀儡。

于水林目睹了家园被侵略者践踏的悲惨经历,对于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在心中逐渐生根发芽。

随着他的年纪增长,驱逐外辱、保卫国家的信念愈发坚定。

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投降,结束了对赤峰长达12年的殖民统治。

然而,人们期待的和平并没有到来,蒋介石发动内战,战争的硝烟再次笼罩在赤峰的上空。

种在于水林心中的那颗种子,经过时间的培育,已然长成巍峨的参天大树。

在我党成功解放赤峰地区之后,于水林义无反顾地加入解放军,踏上了保家卫国的人生征途。

1950年,抗美援朝的烽火燃起,于水林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加入战斗入朝参战,奔赴前线奋勇杀敌。

战前,狂妄的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扬言:“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战斗,让士兵们回家过节!”

然而,他未曾想到,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毫无惧色,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

他们前赴后继,英勇无畏,不断消耗着美军的实力,使得战线一再拉长,战争的结束变得遥遥无期。

在战场上,志愿军和朝鲜军队决定分两头对美军进行反击:志愿军副司令军邓华带领一支部队前往西线作战,主要牵制美军,消耗其力量。

而人民军前线指挥部司令官金雄则带领另一支集团部队前往东线作战,实行反击。

最终,在两面夹击之下,志愿军与朝鲜军成功击退美军,取得胜利。

而这场关键性胜利的重要环节就是横城反击战。

也是在这一场战役中,于水林一举成名。

勇闯横城斩阎罗,一战扬名震天下

横城反击战的胜利,得益于战术运用巧妙,将敌诱入我方包围圈,再实施迂回包围,使敌陷入我方突袭之中,为我方赢得巨大优势。

而于水林所在的3营8连,将扮演利刃的角色刺入敌军腹地,为突击行动提供重要支援。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狡猾的敌人设置各种障碍阻止志愿军前行,但于水林和战友们没有丝毫畏惧。

3营一路急行军,及时赶到谷村一带设伏,等待溃逃而来的敌军。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等来的并非预期的南朝鲜第8师,而是前来支援的美军第2师机甲炮兵营。

足足100多辆武装车辆,包括在中间段行驶的两辆坦克,载着数十门的大炮,如同野兽般咆哮着向3营冲来,那场景令人心悸。

面对如此强敌,当时担任3营教导员的翟水清毫无惧色,他沉着冷静地命令:

“8连负责正面与敌人交锋,3连和7连在占据制高点后,以猛烈的火力在侧翼支援8连,直到取得完全胜利为止!”

这时的美军并没有意识到中国军队的埋伏,仍然毫无察觉地向前挺进。

进入我军包围圈后,随着翟水清的一声令下,炮火如暴雨般倾泻而下,对美军展开突袭。

突如其来的攻击让美军措手不及,瞬间陷入了混乱。炮火在周围的武装车辆中爆炸,给美军带来巨大的损失。

然而,训练有素的美军迅速恢复镇定,并派出两辆坦克作为开路先锋。

当时的8连只有两发反坦克手榴弹,而美军坦克的扫射很可能造成整支队伍的覆灭,一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死搏避无可避。

危急之下,于水林主动请缨:“教导员,给我两发反坦克手榴弹,让我去炸毁它们!”

翟水清听到这个请求后深感意外,第一,坦克位于敌军中央,一个人很难从中突入;第二,美军的攻势凶猛,于水林若只身前往,很可能会牺牲。

在翟水清犹豫不决之际,于水林用坚决的态度恳请他同意自己的请求。

顾不得思考那么多,鉴于于水林平日里的反坦克训练成绩优异,便将最后两枚反坦克手榴弹交到于水林手中,并命令道:

“必须给我活着回来!”

反坦克手榴弹与普通手榴弹不同,它是一种专门用于攻击坦克和装甲车辆的手榴弹。

这种手榴弹的重量和威力都大于普通手榴弹,具有极强的火力,但必须靠近目标才能发挥其威力。

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生命危险。

背着这种具有极高危险性的反坦克手榴弹,意味着于水林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来确保行动的安全。

为了便于行进,于水林急中生智,将这两枚反坦克手榴弹放入自己的米袋中,然后背着米袋一路冲锋。

此时的战场混乱不堪,前方的各种爆破,为于水林执行任务提供了极好的掩护。

两辆坦克为了开辟道路,朝着于水林冲锋的方向移动。虽然这样做能够缩短他与坦克之间的距离,但也增加了于水林被敌人发现的风险。

翟水清站在高地之上,指挥3连和7连的战士们为于水林打掩护。

只见,于水林像是灵活的野豹,在坑槽之中左右横条,在战场的爆炸之中挪移躲闪。

就这样,于水林悄然来到了第一辆坦克附近,利用其盲区,小心翼翼地绕到其后方。

他准备将反坦克手榴弹准确地投掷到坦克的履带上,以期让坦克瘫痪。

谁曾料想,由于出发前将米袋捆扎得过紧,以至于手榴弹无法顺利打开。

后方的战友们看到于水林在坦克边徘徊不前,心中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于水林心急如焚,他心想不能再耽搁了,于是便用蛮力将米袋扯开,掏出反坦克手榴弹将其塞进坦克的履带之中。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地爆炸响起,第一辆坦克被击毁。

但这也引起了第二辆坦克的注意,他们瞄准于水林所在的位置,对着他开始了狂轰滥炸。

但此时3连和7连没有了第一辆坦克的轰击,全部起身向敌军冲去。被迫于两连的夹击,第二辆坦克只能向后方退去,这正好给了于水林巧妙的可乘之机。

他用被炸毁的第一辆坦克作为掩体,用普通手榴弹拉开引线,朝向第二辆坦克方向扔去。

等到一声巨响过后,坦克炸出的烟尘覆盖了于水林所在的整条道路,而他也抓紧每分每秒,向着第二辆坦克扑去,猛地将反坦克手榴弹卡在履带之中。

就这样,第二辆坦克也成功报废。

敌军没有了坦克作掩护,一时被分割开来,队形一散,胜利唾手可得。

但于水林也陷入了危险之中,数不尽的子弹向他飞射而来,右臂断开,鲜血直流,他顾不得包扎,再次投入战场。

他拖着断臂跟随队伍战斗了二十分钟。

这还不算结束,于水林所在连队在追击过程中来到了山上,在一座山丘上碰见8名敌军,这8名敌军躲在这里打算苟且偷生。

却只见于水林,宛如战神一般从天而降。

当即就把枪口对准了他,可于水林不惧反上,用左手举着手榴弹大声怒吼道:“缴枪不杀!”

在敌军眼中,于水林浑身上下伤痕累累,断开的右臂鲜血滴落,再加上一声怒吼,直接把他们吓破了胆,慌乱之中竟然真的放下了枪支。

翟水清赶到后,于水林仿佛像是完成了使命一般一下昏迷在翟水清怀中。

结语

战争结束后,党组织授予他一等功臣与二级英雄的荣誉。

可于水林很快就陷入了失落之中。

他自问:“我失去了右臂,就意味着失去了往后继续作战的资格,我还有资格留在队伍中吗?”

为了大局利益,他偷偷办理了复员手续,没有告诉任何人,隐姓埋名,消失在了大众视野中。

然而,翟水清永远铭记于心,于水林的勇敢战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翻阅了所有关于于水林的资料,但一无所获。

直到十二年后,他在内蒙古赤峰市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找到了这个自己亲手带的一等兵。

此时的于水林已经年近四十,却是一副老者模样。

原来,在他复员以后,因为身体残疾,也干不了什么苦力,就连找工作都是难事,只能四处流浪。

关于自己的英雄事迹,他从未告知别人,只是藏在了自己心底。

于水林的身份一经发现,震惊了全村上下。

很快,在翟水清的帮助下,当地为于水林办理了退伍军人应该享受到的待遇手续,并开始为他张罗对象。

最终,于水林修筑起自己的房子,跟一位同样残疾的弱视女子结了婚。

他的前半生有过英姿飒爽,亦曾颠沛流离;好在后半生得老友相伴,妻子煮粥慰辛劳。

-END-

【文|樛南】

【编辑|长庚】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