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反对外来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的历程中,涌现出许多战功显赫的前辈,只可惜有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倒在战场上,没能等到迎来胜利曙光这一天。
1955年,军队授衔时,曾发生过许多将军主动申请降衔的事例。
其中就有许光达大将,尽管他多次向中央递交申请要求将自己的军衔降低一级,但最终还是被驳回。
“那就下调待遇。”
这就更令人匪夷所思了,许光达将军为何一再要求降职?
其实,许将军淡泊名利,高风亮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自己没有参加南昌起义,同时又因病没能参加长征。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共和国是千千万万个人民英雄流血牺牲换来的,他们牺牲了,荣誉却给了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激动呢?”
这是开国少将王直的一句话,而类似于这样的言语,还有许多。
而在我党的革命历史上就有这样一员虎将,如果没有英年早逝,必能入选“开国十大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他并没有倒在敌人的屠刀下,也没有牺牲在抗日战场,却最终落得个含冤惨死在苏军黑枪之下。
尽管事后斯大林处置了那两名杀害他的士兵,但英雄却再也回不来了。
他不仅是贺龙元帅的爱将,还与陈赓大将交心,互为挚友。
同时作为红二军仅存的四位党员,位列八路军早期六位旅长之一。
不但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在队伍中也深得战士们尊敬和爱戴。
甚至在授衔时,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如果他没有牺牲,想必授予大将军衔的,就不是许光达将军了。
而萧克仅仅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也有很多人认为,应该将许光达和萧克的衔级进行互换。
因为粟裕位列十大上将之首,相比之下,许光达的大将军衔,似乎就显得不那么恰如其分。
以至于1955年大授衔时,陈赓被授大将却面无喜色,贺龙元帅便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怎么?又想他了吧?”
陈赓自然是很感慨的,哭着表示:“如果冬生还活着,至少也得是个将军啊!”
陈赓口中的“冬生”,也就是卢冬生将军,在牺牲前任哈尔滨松江军区司令官。
由此,卢冬生的军衔定位,便显得有些模糊不清了,那么事实究竟如何?
他短暂却传奇的军旅生涯,又是怎样展开的?
再遇陈赓小时候家里穷,卢冬生便在地主家做放牛娃,当时地主家的二少爷,就是陈赓。
陈赓比卢冬生大五岁,在生活上很照顾他,二人亲密无间,情同手足,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由于祖父为湘军将领,出身将门的陈赓,自幼听大人讲祖辈奋勇杀敌的事迹,孩提时的他,便树立了参军报国,为国捐躯的志向。
1917年,陈赓从家中偷跑出来,投靠湘军。
卢冬生受其影响,在1925年,也参加了湘军,但他并没有如愿跟上陈赓的步伐,最后被分配到湘军第4师当兵,由此开启自己长达20年的军旅生涯。
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地方混战的局面,社会黑暗混乱,动荡不安,百姓饱经战火,苦不堪言。
卢冬生眼睁睁看着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自己却还未尽一份力,心中高昂的革命抱负便直撞顶梁。
后来,他跟随部队出师北伐,在武汉再遇陈赓,兄弟俩久别重逢。
卢冬生了解到,陈赓此时已是有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并在唐生智的第八军任特务营营长。
大哥的革命历程令自己钦佩不已,他决定跟着陈赓大干一番。
陈赓自然十分愿意,他深知卢冬生性情憨厚,为人耿直,再加上自己一直视冬生为亲弟弟,便把他留在身边,在营部担任警卫员。
在南昌起义之后,我军南下与敌军作战时,战斗失利。撤退途中,陈赓腿部中弹,鲜血直流,无法行走,卢冬生便急忙背起他,最后却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由于陈赓受伤,二人行动不便,随时都有被敌人发现的可能,紧急关头,陈赓要求卢冬生放下自己,但他死活不抛弃大哥,自己逃命。
就这样卢冬生背着陈赓,接连辗转广东、香港等地,终于在上海找到党组织。
那段枪林弹雨中失魂落魄逃亡的日子,陈赓至今难忘。
期间,他们为了躲避追杀,一起藏进厕所。
卢冬生喜剧般拿着20元去西餐厅要饭,最后还挨到老板一顿臭骂。
甚至得知陈赓身份时,日本人开的医院对他们下了逐客令,卢冬生背着筋骨寸断的陈赓,在众人的帮助下,才得以逃脱。
纵使身陷险境,他们依然还能谈笑风生。
陈赓后来在追忆卢冬生时,说道:“如果没有卢冬生,就没有我陈赓。”
得到贺帅赏识再后来,卢冬生又遇到一位贵人,那就是贺龙。
1928年初,党中央命周逸群、贺龙等到湘西北发展革命武装,这就需要一个机智勇敢又了解当地情况的战士跟随。
组织上首先想到了出生在两湖地区的卢冬生,便派遣他进行本次护送任务。
报道不久,贺龙就注意到卢冬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态度,说道:
“这可是难得的好苗子,我如今正缺人手呢,必须要留下来好好栽培。”
索性就将卢冬生挖了过去,在这期间,他也得到不少锻炼,并迅速成长,年仅20岁的他,在军中接连担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成为了贺龙手下一名骁勇善战的得力干将。
以至于后来,贺龙曾评价卢冬生:
“在那些长期的艰苦斗争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冬生同志对革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他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从来不避艰险,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每一件光荣任务……”
再有一次,因将要执行的原定计划泄露,我军遭敌人全力逮捕,贺龙便带队迅速撤离武汉。
路过观音洲时,打听到洲上驻有十几个团丁,决定顺势把他们的武器收归我军。
上岸后,贺龙乔装打扮成富商的模样,带着众人昂首挺胸,一拥而上。
团防队长见贺龙气宇轩昂,来势汹汹,以为遇到了大客户,赶忙迎上来。贺龙一把抓住那人的手,神情严肃地说:
“我是贺龙!有件事麻烦你,特地来借枪用用!”
那人听到这话,立马被吓得慌了神,支支吾吾半天,不知道在打什么算盘。
卢冬生就站在贺龙旁边,警觉地扫视着周围,突然发现有个团丁已经举起枪,瞄向贺龙。
卢冬生顿感情况不妙,立即掏出枪,电光火石之间,那团丁倒在地上。其他人见状,也都吓得魂飞魄散,乖乖把武器扔在地上。
部队也因此缴获大量武器和弹药。
贺龙后来回忆二方面军的历史时,深情地说:“卢冬生这一枪打得好,立了一功,这一功可不小啊!”
战争过程中展现的杰出领导能力1932年底,蒋介石第四次围剿开始,由于中央分局的主要领导夏曦指挥失误,导致我方受到敌军袭击,根据地日益缩小,部队也被分成两段。
由卢冬生率领的独立师第二团与中央失联,被困重围。
卢冬生精准判断,采用游击战术,会合当地独立团,打土豪,站脚跟,壮队伍,逐个击破,带领队伍实现了逆风反转,这也创造出我军历史上绝处逢生的少有奇迹。
在长征强渡金沙江时,面对地势险要,水流湍急的环境,面对对岸敌人的据力封锁,火力压制,我方陷入被动局面。
卢冬生当机立断,带领部队自制木筏、竹排,并亲自给船工做思想准备。
最后,在船工的协助下,他身先士卒,不仅消灭了敌人,强渡了金沙江,还为中央红军闯出了重围。
参加红军后,卢冬生发现自身尚还存在诸多不足,单单知识这一方面就非常欠缺。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更何况,卢冬生根本没有上过学,更别说读书了,儿时少数识得的几个字,还是陈赓教的。
于是,他利用戎马间隙,在队伍中学习、看报,参加党员培训,努力提高自身思想觉悟。
1939年,卢冬生前往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深造。
就在他凭借优异的成绩毕业时。
恰值苏德战争爆发,归国交通线被切断。于是卢冬生与刘亚楼加入苏军战斗序列,并被分派到远东地区。
1945年9月,卢冬生以苏军上校的身份回到哈尔滨,担任哈尔滨卫戍司令员。
由于八路军尚未大批入驻东北,当地局势不明,秩序混乱,刚回国的卢冬生一腔热血,迫切地想把自己在国外所学用到实处。
但造化弄人,卢冬生不久便遭遇不幸,终是成了报国无门。
12月,陈云到达哈尔滨,召开紧急会议,探讨东北工作,会议直到凌晨才结束。
考虑到陈云同志的安全问题,众人请求他不要回住所,卢冬生也自告奋勇为同志们去住处取行李。
可就在他回来的路上,却遇到了几个奸淫掳掠的苏军,卢冬生当即出示自己的苏联军官证,并用俄语极力呵斥他们。
“你们是谁的部下!我会上报你们长官,对你们进行军法处置。”
一听到军法处置,两名苏兵当即吓得腿都软了。要知道,当时苏联对于这种行为是一概不与容忍的,军法处置的下场,可想而知。
士兵自知自己闯下大祸,又害怕受到军法处置,为了防止上级知道,便起了歹心,将他们押到空地上,枪杀了卢冬生。
那年,他37岁。
午夜月色正浓,鲜血满长空,英魂悲鸣。
贺龙得到卢冬生牺牲的消息后,悲痛地说:
“当党和人民需要他做更多工作的时候,不幸与世长辞了。这是党和人民的一个重大损失。作为卢冬生的一个同甘苦共患难的战友,我深切知道这一损失的沉重。”
1958年10月,哈尔滨人民政府拨专款,将卢冬生将军的灵柩从东北农学院实验林场,迁入哈尔滨烈士陵园安葬。
黑色大理石墓碑上,楷书六个金色大字,卢冬生将军墓。
卢冬生传奇的一生,在此悄然落幕,但岁月不止,英魂不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革命烈士永存心间。
结语那么回过头来,关于授衔这件事,究竟又该怎样评判呢?
其实关于许光达被授衔大将,还流传着一种说法:
红二军团出了贺龙这个元帅,想必元帅之下也必然要出大将,而同为红二军团杰出将领的卢冬生,如果没有牺牲,是否比许光达更具实力入选呢?
或许,对此并没有具体答案。
革命烈士值得尊重,每一位参与战争的战士,无论是将领,还是兵士,哪个不是历经生死,为国流血,值得称颂的英雄楷模,他们的大义,又怎能被一个军衔而比下去呢?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尊重历史和英雄人物,将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让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万古流芳。
我们在此缅怀先烈的浩然正气,告慰英灵长眠安息,祭奠那段不可忘却的历史。
-END-
【文|此间】
【编辑|长庚】
周逸群的牺牲也是党的一大损失!能文能武的帅才
叶挺不牺牲会不会是元帅?
最多上将
卢是6大旅长之一
卢冬生英雄不朽!
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