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水浒》第093期(文/焦目)
绰号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可以有。比如贵为前蜀皇帝的王建,绰号“贼王八”;李克用因为瞎了一只眼,被人称作“独眼龙”;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绰号“儿皇帝”;徽宗时期的宰相李邦彦,只求玩乐,被呼作“浪子宰相”;于成龙因为清廉,曾把儿子送来的鸭子割下一半,送给儿子作为路上的伙食,于是人们称他为“半鸭知县”。
然而,若论绰号之多,没有超过水浒的。
水浒故事中,几乎人人都有绰号,连里面的小配角如摽兔李吉等人,也都有绰号。当然,这些小人物的绰号一般很难听,比如武大郎绰号“三寸丁谷树皮”,跟着鲁达在大相国寺后面种菜的泼皮们则是街老鼠张三,青草蛇李四等。
鲁智深的绰号是花和尚,然而这个绰号是他做了和尚之后才有的,花指的是他身上的花绣纹身。那么,鲁智深做和尚之前,绰号是什么呢?
其实,鲁智深自己说过,他之前的绰号叫“镇关西”。
“镇关西”明明是郑屠的绰号,怎么成了鲁智深的绰号呢?事实上,鲁智深没做和尚前,姓名是鲁达,绰号就是镇关西,这是他在暴打郑屠时说的话。
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水浒传》
这里鲁达说,自己投奔老种经略相公时,官至关西五路廉访使,不枉叫“镇关西”,一个杀猪的屠户,怎么配得上“镇关西”的名号?但“不枉了叫做镇关西”这几个字有歧义。
其一是,鲁达之前的绰号就是“镇关西”,为了解释绰号来历,他说出了自己之前的的战绩;其二是,鲁达假设自己叫“镇关西”,他摆出战绩,表示自己若叫“镇关西”才是最合适的,杀猪的郑屠不配。
到底哪一种呢?其实就是第一种。水浒的,在介绍人物时,会通过叙述或者赞诗来说明,前者有60人,后者有44人。林冲是在回目中介绍,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朱富的绰号后来有补充,武松做行者时,赞诗中说过“打虎由来有李忠,武松绰号尚悬空。幸有夜叉能说法,顿教行者显神通。”
唯独鲁智深的绰号没提及,无论是叙述中还是赞诗中都没有。后来成了和尚,倒是直接说出了绰号——人见洒家背后有花绣,都叫俺做花和尚。既然别人的绰号说得都很直接,那么鲁智深的绰号应该也是直接的,所以“不枉了叫做镇关西”这句话,意思就是鲁达绰号“镇关西”。
还有一点可以作证,那就是元杂剧中,鲁智深绰号就是“镇关西”。
谁不知你是镇关西鲁智深,离五台山便落草,便在黑影中摸索也应着。——元杂剧《梁山泊李逵负荆》
水浒本就是根据历史上宋江起义,宋元时期的话本、杂剧等整理创作而成,水浒传中的鲁智深、燕青、李逵等形象基本承袭了元杂剧,可见鲁达本来的绰号就是“镇关西”。
这样一来,就更能解释鲁智深为何打死郑屠了。作为一个屠户,强骗了金翠莲不说,还冒犯人家的名号,简直找死。人家在边关出生入死才换来“镇关西”这个绰号,你一个杀猪的也叫这个绰号,不是侮辱人么?鲁智深岂能不生气?所以他第三拳就不留情了,对准了郑屠的太阳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