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俊,原越军第二军区第313师第122团第2营第6连第3排士兵。1984年4月28日,我昆明军区第14军第40师第118团收复老山作战时,他是从老山主峰侥幸逃生的3名越军之一。下面,就是唐明俊对当年战斗经过的回忆。
1984年4月28日上午9时许,中国军队对河宣省渭川县边境地区的1509高地(即老山主峰)发起了第二次进攻。先是炮弹像雨点一般落下,仿佛要把山顶夷为平地,尔后步兵从各个方向冲上来,全力实施冲击。在中国军队的第二次进攻中,我们的士兵开始出现伤亡。士兵阿海(宣光省人)和第3排排长杜明创正在使用冲锋枪猛烈地开火射击,突然1发炮弹落在他们附近,阿海被弹片击中头部当即阵亡,杜明创包扎了伤口之后,强忍剧痛继续指挥战斗。
1509高地主峰地区的1号高地还保持着稳定,但是中国军队已经基本上控制了2号高地,第1排排长阿山和十几名士兵战死。不久之后,营的第二梯队的部分兵力推进到到主峰地区支援我们。中国军队也调整了部署,不再像开始时那样,以密集的战斗队形大举进攻,而是分成多个方向实施向心攻击。
我拿着冲锋枪沿着战壕移动射击,突然发现5名中国士兵弯着腰,蹲在山坡上一棵倒下的大树旁边,我立即朝他们开火,密集的弹雨压制得他们抬不起头来,就在这时,一名叫阿石的士兵直接冲他们发射了1发40火箭弹,随着火焰从火箭筒尾部喷出和一声巨响,这5个人全部倒下了。
有1个定向地雷被中国军队的炮火震出了原来的位置,1名士兵爬出战壕把它取了回来,并将其放置在战壕边缘。这名士兵静静地等待着中国士兵冲到战壕附近,然后起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过之后,我们探出头去一看,山坡上已经空无一人,只剩下飘散的黑烟。
我和战友们继续坚守1号高地,我打光了所有的子弹,然后拿过附近阵亡战友的冲锋枪继续射击。就在这时,士兵阿阔(永富省人)对我说:“这个射击位置很好,你把这个地方让给我吧!”说完就连续扣动扳机,好像从来没有开过枪似的。中国军队的第二次进攻被阻止,尽管他们全力以赴,但还是无法取得进展,我看到中国士兵呼喊着向四处散开,继续呼唤炮火支援。
很快,一阵猛烈的炮击落在了我们的头上,爆炸声此起彼伏。中国军队无坐力炮和火箭筒发射的声音连续不停,炮弹和火箭弹不断爆炸,但是所有的弟兄们仍然坚守着阵地,没人进入掩蔽部藏身,而是等待中国军队的又一次冲击。1发100迫击炮弹在我所处的战壕上面爆炸,猛烈的冲击波把嘴和鼻子震出了血,士兵阿阔被1发无坐力炮弹击中身亡。
排长杜明创在战斗中第二次负伤,右肩被1发子弹击中,只剩下了左手,但他仍然拒绝后撤,继续指挥弟兄们阻击中国军队的进攻。炮击过后,中国军队向1509高地主峰地区发起了第三次进攻。这一次,他们投入了更多的兵力,打算一鼓作气解决战斗。此时,第2营营长命令第5连以部分兵力增援我们。从早上7时开始,双方已经在这里进行了几个小时的反复争夺。
这一次,中国军队占领了枯树山表面阵地,和我们的士兵进行着短兵相接的近身拼杀。正在1号高地指挥我们战斗的连长陈玉通(南定省人),看到枯树山的争夺进入白热化,立即指挥我们实施火力支援。看到中国军队的兵力源源不断,而连队的伤亡越来越大,陈玉通连长命令1号高地的士兵们后撤,以保存实力,而自己留下来断后。他通过884电台喊道:“105榴弹炮向我开炮,中国军队就在我的旁边。”
当时,我们有2门部署在1200高程(即1072高地)的120迫击炮发挥了很好的火力支援作用,但是到了中午,由于发射炮弹太多,底板下沉了1米,炮管也打红了,没有办法继续射击。位于楠牙的炮兵第457团105榴弹炮阵地把炮弹几乎打光,由于弹药运输极其困难,也不得不停止了射击。就在这时,中国军队又连续发射60迫击炮弹,然后密集投掷手榴弹,27岁的连长陈玉通倒下了。离他不远的地方,40火箭筒手高春昭在发射了17枚火箭弹之后,也在战斗中丧生。
到了中午,中国军队已经占领了2号高地和1509高地的主峰枯树山,1号高地还在我们手里。但是我们的子弹和手榴弹都已经消耗殆尽。与此同时,后方的炮火支援也基本停止,因为中国军队的猛烈炮火切断了所有的补给线。排长杜明创报请上级同意,指挥我们从战场上撤退,等待反击的机会。但是最终能够撤回后方的,只有3个人。陈玉通连长本来有希望被授予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的,可是由于丢掉了阵地,战后也就没有人再提这件事了。
说明:对照我军资料,越军所说的1509高地、枯树山、1号高地、2号高地,就是我军地图上标注的老山、主峰、50号高地、52号高地。负责老山主峰地区防御任务的第313师第122团第2营第6连也称第22混编连,除了步兵之外,还加强了通信、侦察分队和独立工作组,主要任务是提供情报保障和通信保障,是第二军区和第313师前指的耳目。
越军第6连分别部署在上面所说的3个高地上,每个高地相距40至50米,各驻有1个排的兵力,武器装备包括:冲锋枪、火箭筒、无坐力炮、60迫击炮、定向地雷,每支冲锋枪的弹药基数为300发。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