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割股奉君
晋献公晚年,宠妃骊姬为让自己的儿子继位,设计害死太子申生,并逼迫其他公子逃亡。公子重耳被迫带着一批忠臣离开晋国,开始了长达19年的流亡生涯。介子推(又名介之推)正是其中一位追随者。
在流亡途中,重耳一行人历经艰辛,时常食不果腹。据《左传》《史记》等记载:一次,重耳逃至卫国,当地人不肯接济,重耳饥饿难忍,几近昏死。
介子推悄悄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与野菜一同煮成汤献给重耳。重耳吃后得知真相,感动不已,发誓日后必当重报。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帮助下回国即位,成为晋文公。他对流亡时期的功臣大加封赏,却因事务繁杂,一时疏忽了介子推。
介子推认为忠君是臣子本分,不应求赏,且对其他人争功的行为感到羞耻,遂带着母亲隐居绵山(今山西介休东南)。
晋文公得知后懊悔不已,亲自带人前往绵山寻找,但介子推避而不见。
有人献策烧山逼介子推现身,晋文公下令三面点火,留一方出路。然而大火熄灭后,人们发现介子推与母亲抱着一棵柳树被烧死。
晋文公悲痛万分,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并立祠祭祀。同时规定介子推忌日(清明前夕)全国禁火,只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本为独立节日,因时间接近清明,唐代后逐渐合并,禁火、扫墓等习俗被清明节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