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壶友大家好,今天继续学习全手半手的鉴别。
老套路,先看图片、然后说原因,最后说结果
全手工紫砂壶圈足壶底的常见形态全手工紫砂壶内里的泥门形态今天要讲的内容就跟这两张图片有关:全手工紫砂壶圈足壶底和内里泥门。
紫砂壶的壶底一般分为平底、假底、一捺底。平底和一捺底需要通过其他辨识点来判断,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而假底圈足是可以通过圈足的形态来判断其是半手还是全手。
我们先来回顾下全手制壶的流程。
全手工紫砂壶的圈足制作,是身筒拍完雏形先上底片,而后覆上脂泥上假底,修完假底周边后就开圈足精修。也就是说圈足是一张单独的泥片制成的。所以全手工的圈足通常会比较深,圈足和壶底对接的地方,弧度较小。
与之相对应的半手工紫砂壶是没有假底的,只有一张依附于石膏模具的底片。而且半手圈足是通过搪坯成型的,模型本身圈足的位置很浅,所以搪出来的圈足深度较浅,且圆弧较大。其原因是:模型的圈足如果做的比较深是不利于搪坯和脱模的。
特征总结:全手的壶底圈足深且弧度较小,半手的壶底圈足浅且圆弧较大。
再来说泥门,首先什么是泥门?
我个人通俗化的理解,泥门就是紫砂泥分子的排序和密度。
紫砂泥是有记忆性的。紫砂泥片在最开始受泥搭子的反复捶打视为醒泥,再打成3毫米厚度的泥片,泥片在接受拍子拍打成型的过程中,内里的泥分子不仅仅受到竖向的挤压,也受到横向的挤压。
在拍打成型后,内里受挤压的纹路得到了保留,所以内里的泥门很松散。外部因为要受到竹篾和明针的加工,所以外表的泥门是要比内里的泥门紧实。
而半手壶最大的不同在于壶体是借助石膏模具搪坯成型的。虽然也需要打泥片,但对泥片的要求远远没有全手工泥片的要求那么高。此外半手工的泥片通过手搪、搪坯皮、水磨布、推墙刮底等工序成型。壶体的泥门因为受力的不同,泥门的排序和密度要远比全手工壶高的多。这不仅仅是体现在壶体内里的泥门密度和排序上,壶体外表的密度和排序也有差异。
总结:全手工壶是外部往里发力,外紧内松;半手工壶是里面往外部发力,内紧外松,这是发力部位不同造成的物理性质,无法伪造。
那泥门的松紧有没有什么好处或者说什么实际的意义呢?
全手壶的双气孔结构比半手壶更加饱满和完备。最直白的例子就是经过我们的实验,南方盛夏玻璃杯三天基本就轻微霉变,半手工紫砂壶略好于玻璃杯,全手工紫砂壶一周才轻微霉变。
最后说一说紫砂壶的整体性。
全手工的紫砂壶,壶钮壶嘴壶把与壶体是一个整体,制壶工匠会考虑衔接是否流畅自然,整体造型是否完整完美。而半手工紫砂壶,对于工匠来说,快速高效是第一要求,略加时间打磨这已经算是精品半手工壶了,如果耗费的时间和全手工壶一样,那还做什么半手工壶呢?所以半手工紫砂壶细节往往会比较粗糙,尤其壶嘴壶把壶钮,往往接得很生硬,整体性大打折扣。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壶底和泥门。对于半手和全手的鉴别,基本也就到此结束。希望总结的几点经验能给各位壶友提供一些帮助。
趣问:泥门是全手紫砂壶比较重要且不容易作假的辨识点,可是在一种壶型上,泥门完全无法作为辨识点,知道是那种壶型么?
欢迎大家评论转发,也可以私信我提问,下个文章我们再见。
好听点就说是半手,其实就是个模具壶,还说得无工不成献,高气又大尚。
筋囊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