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绝不允许这种“牛人”存在

二楼象女士 2025-03-21 22:44:22

1573年十一月。针对辽东防御问题,新晋首辅张居正召开了一次内阁军事会议。会议上,张居正提出了“西和东守”的防御战略。

向西,联合蒙古。向东,防御女真。

首辅拍板定调,其他大臣自然保留意见。唯独辽东总兵李成梁站出来反对。在对女真的态度上,李成梁与张居正截然相反,不应一昧防守蜷缩,当主动出击,以攻为守。

理由是,女真是新兴渔猎部落,民风彪悍,十分生猛,放任做大做强,日后必为祸患。应当不定期出兵敲打,防贼于未然。

李成梁是正二品武将,级别相当于三品文官。连跨两级,顶撞正一品大员。换作其他首辅,铁定“卷铺盖走人”。

然而。张居正非但没有怪罪,还对李成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拔擢有嘉。

张居正的反向操作,完全是出于认可李成梁的能力。纵观李成梁一生,40岁高龄投军,起码打过六场经典战役,‌永平之战、平定张摆失作乱、击败蒙古土蛮、‌义州之战、‌古勒寨之战、‌圜山大捷。

特别是古勒寨之战,李成梁痛击努尔哈赤舅舅阿台和阿海,间接导致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和祖父觉昌安被杀。在当时,李成梁有着“出师必捷,威震绝域”的称号。

能征善战的悍将,在明朝不是稀罕物。但李成梁的厉害之处是,提出了营建“宽甸六堡”的构想。

即在明朝、朝鲜、建州女真“三不管”地界,营建“宽奠、大奠、永奠、长奠、新奠、孤山”六座城堡,一个堡负责经营一段辽东长城。

“宽甸六堡”北起辽宁本溪,南至辽宁宽甸,南北八百里,东西一二百里。六堡建成后,再由内地迁移百姓定居。鉴于当时女真诸部犯边,主要是抢点吃喝,尚不具备比肩明朝的野心。如果同时开设边境榷场互市市场。一方面用农耕文明同化女真诸部,争取把女真变成第二个朝鲜。另一面可以起到监视女真部落的作用,还能把明朝缓冲区向外推出数百里。

“宽甸六堡”实际上是一种进阶版的“屯田戍边”制,但与汉朝“戍边屯田”存在很大不同。汉朝面对的是纯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文明完全风马牛不相及。而女真诸部是半耕种半渔猎的生产方式,“汉化”的概率非常大。

▼如图所示

当女真人与大明百姓相互交换生存必需品物品,过上“一亩地三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稳生活后,谁还愿意跟着努尔哈赤四处打打杀杀。

站在后来者的角度,“宽甸六堡”的构想高明至极。

“宽甸六堡”得到了张居正的鼎力支持。用时两年,工程完工。明朝、朝鲜、后金居民往返六堡贸易络绎不绝。

女真和朝鲜拿人参、马匹、山货等特产,与明朝交换食盐、瓷器、铁锅、丝绸。很多女真部落争先恐后恳请参与榷场贸易。不让参加,如丧考批。比如,董颚部首领王兀堂为了表示诚意,把亲儿子送到辽东当人质。

女真获得了丰富的生活物品。明朝收获了边境矛盾缓和,同时压制了女真鹰派势力。可谓是“一箭三雕”。

然而。繁华局面维持了十五年,因一场弹劾,迅速崩溃。

1591年11月。言官张鹤鸣上疏弹劾李成梁骄纵奢侈、结交朝臣、克扣榷场收入等不法行为。万历相信了张鹤鸣。一封圣旨撤了李成梁辽东总兵职务,严令李成梁回朝面圣。

洞悉了皇上的意思。李成梁回朝后,满朝文武弹劾他的奏折,如雪片一样飞到万历案前,还增加了杀良冒功、虚报战果……条条都是死罪。

当时,申时行和许国、王锡爵等内阁成员都还在。在他们联合担保下,李成梁侥幸保住一条性命,但一身官服被扒了。

李成梁罢官后,辽东边备急速滑落。再经过万历二十四年,帝国掀起的开矿热潮,引发了“高淮乱辽”的历史事件。本来一片大好的辽东,变得民不聊生。

时任总兵马林上书揭发高淮罪行。结果,高淮啥事没有,马林反而遭到万历皇帝问治罪,罢了总兵一职。

辽东总兵出现空缺,沈一贯及时上疏推荐李成梁。赋闲十年的李成梁重返辽东。

已经76岁的李成梁意识到,辽东不再是十年前的辽东。士卒斗志全无,装备年久失修,军饷常年拖欠。更让李成梁震惊的是,四十二岁的努尔哈赤已经彻底掌控了建州女真。

在李成梁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于是,李成梁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上疏万历放弃宽甸六堡,把定居十多年的六堡居民迁回关内,并给出了两个理由。

一是以现在的明军战力,根本无力保护“宽甸六堡”,一旦发生战事,“宽甸六堡”便是孤悬关外的孤城。到时候,大明王朝人财两空。

二是“宽甸六堡”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变成滋生贼寇的是非之地。言外之意是,经过“高淮乱辽”事件,六堡居民对明朝丧失了信心。

听说朝廷要把他们迁回关内,六堡居民一万个不同意。李成梁只得采取非常规手段,武力驱赶,导致很多六堡居民因此丧生。

1608年6月。李成梁驱赶六堡居民的消息传回关内。言官宋一韩弹劾李成梁“弃地驱民”,有资敌通金嫌疑。万历非常重视,派熊廷弼负责调查。经过一年,熊廷弼给出的结论是:“放弃土地,勾结后金”属实,理应严惩。

一时间,朝臣陷入“诛杀李成梁”的癫狂状态。但所有弹劾奏,万历一概“留中不发”,反而将李成梁的自辩奏折拿给群臣传阅。

在这一点上,万历的表现还是十分清醒。在万历的保全下,李成梁再一次躲过言官的“追杀”。但这一次,李成梁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七年后,李成梁寿终正寝。辽东第一牛人,在言官唾沫星子“狂轰乱炸”中,彻底下线了。

现实总是如此滑稽。李成梁死后三年,努尔哈赤发布讨明檄文,竖起了“反明”大旗。辽东战事彻底失控,直至摧毁大明王朝。

PS:需要一提的是,在明朝那种环境里,言官弹劾李成梁的罪状,算是事吗?

有些事不上称,没有四两重。上了称,千斤也打不住。

5 阅读:1288
评论列表
  • 2025-03-25 21:08

    李成梁养寇自重怎么不说?辽镇不设文官,田亩税赋全都入李家,还每年向朝廷索要巨额军饷粮草怎么不说?用朝廷钱粮豢养私兵家丁一万多怎么不说?其实都不是啥好鸟[笑着哭]

  • 2025-03-28 00:09

    吹的天花乱坠神乎其神的,最后还不是弃地。他那些罪状也不是假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