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四川曲艺剧《望红台》中的“大山哥”,也是曲艺音乐剧《周永开》中的“王校长”,还是四川扬琴《蜀道》中的“诗仙李白”……他就是巴中市文化馆馆长、研究馆员(正高)夏铭锺,也是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十大文旅人物”之一,曾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省级“先进个人”等荣誉。
为人民歌唱
因为热爱而不断追求
上世纪九十年代,夏铭锺从川剧学校毕业后,带着满腔热血和艺术抱负走上工作岗位,并定下第一个五年职业规划。现实总是有些残酷,那时的市场经济浪潮将艺术推向商业化发展,传统川剧被淹没在流行音乐中,剧场没有观众,剧团难以演出,进入大演大赔、小演小赔的囧境。自己满腔的“壮志”无处施展,满身的“功夫”没有舞台,让这个初入社会的热血青年十分迷茫。无奈之余,他走进教师行业,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热爱,但心中,时刻等待着回归舞台。
“2004年,我被调到市文化馆工作,回到这个离舞台最近的地方,我定下了第二个五年职业规划。”夏铭锺说,他从演唱原创歌曲《巴山月》,重新开始了自己的舞台表演,当逐渐听到自己演唱的《红军来了不受穷》《拴住太阳好干活》《女儿好》《我是农民的儿子》等歌曲在巴城的大街小巷和电视媒体传唱时,他第一次觉得自己多年的坚持是值得的。那时,他将“为人民歌唱”几个字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
后来,担任市文化馆馆长后,他一手抓管理,一手抓业务,迅速打开局面,全市上下掀起了创作比赛的热潮。他牵头组织策划创作出的四川清音《中华医药》《秋娃娃》《义无反顾》,四川扬琴《守望》《蜀道》,小品《斗地主》《背二哥》《红唇印》《家书》,舞蹈《翻山铰子》《就爱那片田》《打亲家》,歌曲《追梦》《哈哈响》《一路锦绣》《活着》《杞人忧天》等一大批文艺作品,荣获四川省“群星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巴蜀文艺奖、中国人口文化奖、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群星奖等殊荣,实现了市级、省级、国家级“三级跳”。
不断挑战创新
艺术之路成功转型
2016年,对于夏铭锺而言,不仅是艺术生涯的转折之年,也是收获之年。这一年,市委、市政府为举办巴人文化艺术节,准备推出一台大型红色题材曲艺剧。剧本出来后,导演组第一时间想到了夏铭锺,并决定让他饰演男主角“大山哥”。
川剧讲究的是“唱、做、念、打”,曲艺推崇“说、唱、演、评、学、弹”等,两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虽有融合但也有很大区别,两者的声腔艺术、演唱方法以及韵味都不一样。这对第一次接触曲艺的夏铭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学好四川曲艺,夏铭锺多次向曲艺前辈和曲艺名家请教,系统学习了扬琴的表演技巧和手法;为将剧中“大山哥”的形象塑造得更鲜活、更饱满,他到市内的红军纪念馆参观革命先烈的遗物,聆听红军故事,感受人物心境……
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年,四川曲艺剧《望红台》一举走红,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曲艺专家和观众到巴中观看,还应邀赴天津参加第九届中国曲艺节优秀剧目专场演出、赴成都参加四川省第二届艺术节优秀剧目专场展演、赴北京参加红四方面军将帅之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欢汇演等。对这部剧的表现,央视、天津卫视、四川卫视及《曲艺》杂志、中国曲艺网、《中国文艺报》等媒体作了专门报道。《人民日报》专题评论:《望红台》是新时代中国曲艺在创新进程中推出的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优秀作品。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奉献更多更好的作品
《望红台》的成功,引领夏铭锺走向曲艺表演之路,而四川扬琴《守望》让他的艺术表演走向成熟。这件作品是他从舞台表演向专业比赛的初次尝试,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首次参加国家级专业比赛,就捧回了中国曲艺“牡丹奖”。回忆起决赛情景,他用“责任和挑战”来定义。“参赛前我重度感冒,声音嘶哑,大家都为我能否参赛而担忧。”夏铭锺说。上场时,他毅然扯下雾化器,大踏步走上赛场,12分钟的时间里,他以精湛的表演和顽强的意志,与同为曲艺新人的杨娜联袂演绎了川陕苏区人民坚定的信仰和守望的情怀,最终站上最高领奖台。“长征是永恒的主旋律,它流淌在我们的血管里。作为红军后代,我有义务和责任讲好巴中红色故事,所以我鼓励自己,必须战胜自我,站上舞台。”夏铭锺说。
荣获“牡丹奖”后,夏铭锺的艺术表演之路愈来愈宽。尤其是在排练四川扬琴《蜀道》时,作为主唱的夏铭锺立足四川扬琴本真,收集四川扬琴前辈名家唱段,学习四川扬琴音频视频,采取实地拜访扬琴名家并请来专家和传承人现场教学指导,严格把握曲艺的艺术形式和声腔特点,逐字逐句细心揣摩,反复吟唱,利用四川扬琴的声腔艺术和音乐特点,把四川扬琴的唱腔风格(说唱艺术)与声乐演唱技术、技巧相融合,注重字头字腹字尾,咬字发音、有音有字、字字清晰、声声如脆;强调声音色彩、强弱对比、力量速度、以气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运用肢体语言、情绪表达、唱腔韵味,让“李白”和“巴女”穿越千年时空,古今同框对话,一问一答,一唱一和,完美地刻画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将历史之路、人文之路转为致富之路、家国之路的沧桑巨变生动展现在舞台上,使观众知其声、明其意、共其情。最终四川扬琴《蜀道》荣获了第十九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群星奖”。
四川扬琴《守望》《蜀道》先后均获得巨大成功,受邀到北京、上海、重庆、福建、陕西、河南等地宣传交流演出,参加原文化部主办的全国优秀曲艺、皮影戏、木偶剧优秀剧(节)目展演,解放军西部战区专题展演,第五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展演等。他主演的大型曲艺音乐剧《周永开》(饰周永开的老师——王朴庵),大型民俗歌舞《巴河春秋》之《走千山》再放异彩,好评如潮。
多年来,夏铭锺共组织创作演出作品400余件,惠民演出1000余场,在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人民大会堂、中央统战部、西部战区司令部等平台交流演出活动100余次。“在我的艺术表演路上,因为有领导和前辈的鼓励鞭策,有家人和同事的支持陪伴,让我更有信心坚守舞台,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夏铭锺表示,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他将继续努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奉献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