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年 2 月,南疆边境战云密布,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烽火熊熊燃起。在这场捍卫国家尊严与领土完整的战争中,诸多战斗场景令人刻骨铭心,而打兰村的遭遇,无疑是 41 军坦克团 1 营一段悲壮惨烈的记忆。
那是 2 月 18 日上午 8 时 15 分,41 军坦克团 1 营尖兵排如利刃般悄然接近打兰村。此时,四周看似平静,没有一丝敌军的踪迹。先头的 304 号车顺利通过,然而,这般平静却如暴风雨前的宁静,暗藏着致命的危机。
当 305 号车刚进入打兰村,刹那间,罪恶的火箭筒火舌从隐蔽处猛地窜出,精准地击中了坦克。伴随着一声巨响,305 号车瞬间被击毁,火光冲天。驾驶员当场牺牲,排长也被剧烈的爆炸震昏,无法发出任何警报。仅仅片刻,命运的齿轮便开始无情地转动。
10 分钟后,3 连后续的 4 辆坦克缓缓靠近。代理连长见尖兵排已通过,未料危险正悄然降临,遂令全连高速通过。可当坦克连一进入打兰村,仿佛触发了恶魔的机关,越军的火力铺天盖地般倾泻而来。指挥车首当其冲,被炮火击中,代理连长壮烈牺牲。后续跟进的 3 辆坦克,趁着敌人火力的短暂间隙,匆忙驶离,却忘了向上级报告这突如其来的致命伏击。
紧接着,第 2 连的 6 辆坦克也抵达此地。由于对前方的危险浑然不知,在通过打兰村时,3 辆坦克瞬间被击毁,另外 3 辆(其中 1 辆轻伤)继续随 3 连前行,同样未将这可怕的情况报告上级。当营长乘坐的坦克到达时,厄运再次降临,营长的座驾也被击中受伤。1 连长迅速停车还击,然而,在倒车转移发射位置时,不慎翻车于打兰桥下。
到了下午,先头坦克奉命返回龙万,途径打兰村时,这片死亡之地再次伸出了它的魔爪。又有 1 辆坦克被击毁、1 辆被击伤。仅仅在打兰村这弹丸之地,41 军坦克团 1 营就遭受了沉重的打击,10 辆坦克战损,几乎一个连的力量就这样消逝在南疆的土地上。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伏击战斗。越军原第一军区第 346 师第 851 团副政委阮文明回忆,当时的班赛地区,也就是打兰村所在之处,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这里海拔约 240 米,由两个村庄组成,四周竹林茂密,房屋稀疏,且周边地形复杂多样,为他们的伏击提供了绝佳条件。
1979 年 2 月 18 日,第一军区第 346 师第 851 团第 9 营 10 连在此处精心组织了这场伏击。他们自 1978 年底就转入战备状态,参战人员约 100 人,干部多有实战经验,还配备了各类武器装备。
2 月 17 日战争爆发当日,他们先是在别处组织防御,当晚接到命令前往德隆地区阻击我军。18 日凌晨出发,中途因意外情况折返至班赛。他们看中此地地形,迅速展开兵力,在公路两侧设伏,企图切断我军退路,消灭进入伏击圈的部队。
7 时许,他们便发现了我军坦克的踪迹。先是 4 辆坦克搭载步兵驶过,而后又有 3 辆进入伏击圈。当坦克进入预定位置,他们果断开火,一时间,枪炮声震耳欲聋。我军坦克虽奋起反击,但在敌人的精心布置下,陷入了苦战。
这场发生在打兰村的战斗,是如此的悲壮惨烈。41 军坦克团 1 营不幸陷入敌人的重重埋伏,十辆坦克折戟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