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塔山到高平:41军续写传奇,28天浴血穿插,踏破越北丛林,打出中国军人血性!

映像老山 2025-02-11 10:08:08

1978 年 12 月 10 日,广州军区陆军第41 军奉命转入一级战备,迅速开启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前期准备工作。121 师作为先头部队,早在 11 月底便从桂林奇峰镇向中越边境进发,支援广西边防执行机动作战任务。12月12 日,军长张序登、政委刘占荣率41 军主力朝着靖西、德保地区开进集结,至 27 日,部队全员安全抵达指定集结地域,随即紧锣密鼓地投入到紧张的战前准备阶段。

第 41 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 第4 纵队,在解放战争的塔山阻击战中,41 军前身部队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成功阻击敌人,立下赫赫战功,铸就了一段辉煌的战斗传奇。时光流转至 1978 年末,中国南方边境局势骤然紧张,41 军再次肩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奔赴中越边境,投入到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作战之中,续写着属于他们的热血篇章。

为适应作战需求,41 军进行了一系列扩编和装备补充。122 师和 123 师按甲种步兵师编制扩编,军部和 121 师增编担架勤务分队。广州军区还为 41 军配属了强大的支援力量,涵盖炮兵、坦克、工兵等多个兵种,使得 41 军参战兵力达到 44462 人(不含配属部队),装备精良,具备了强大的战斗力。

广州军区前指赋予 41 军的任务十分艰巨:以一部兵力围歼朔江地区之敌,集中主要兵力从念井地区出击,向通农、河安、高平方向实施战役穿插,协同 42 军共同围歼高平地区之敌。41 军党委会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以 121 师、123 师(欠 368 团)分别向班庄、扣屯实施穿插,进至指定位置后迅速形成对内对外正面,阻击高平之敌南逃,抗击太原、原平之敌北援,尔后在 42 军的协同下夺取高平;122 师首先歼灭朔江地区之敌,尔后向河安方向发展进攻;368 团以积极的行动牵制位于茶灵地区的越军 346 师主力,配合军主力歼灭高平之敌。各师分工明确,协同作战。

1979 年 2 月 17 日 4 时 40 分,战斗打响。41 军的火炮率先怒吼,对越军阵地展开猛烈炮火准备,随后步兵发起冲击,一场激烈战斗在中越边境全面爆发。

121 师承担重要穿插任务,工兵与民兵协作抢修急造军路。副师长李培江等率领部队搭乘坦克出境,历经连续 28 小时行动,率先穿插到位。尽管面临地形复杂、越军伏击、后勤补给困难等重重挑战,121 师全体官兵凭借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

123 师主力进攻发起后在 121 师后跟进,向扣屯地区实施穿插。师王政政委率领师前指指挥 367 团 2 营乘坦克、徒步开进,按时抵达指定高地,完成穿插任务。123 师在作战中与 121 师密切配合,发挥协同作战优势,共同完成对高平地区越军的包围和打击,并成功攻占越军第346 师师部。

122 师担负从平孟、孟麻进攻朔江地区的任务。战斗初期,虽突破越军第一线连防御阵地,但伤亡较大、进展迟缓。师指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打法,继续进攻。经过多日激战,最终攻克朔江,为后续作战创造有利条件。

41 军坦克团于 1978 年 12 月接到一级战备预先号令,迅速准备,通过铁路输送和履带行军到达集结地域。全团参战人员众多,装备齐全,到达后进行临战训练,提升作战能力。作战时,坦克团以营连为单位,分别配属各师,在高平以西、朔江两个方向执行任务。

截止 3 月 16 日 19 时 10 分,41 军全部撤回国内。此次作战,41 军先后攻克多个县市,歼灭大量越军,缴获众多物资,但自身也付出了伤亡 4567 人的巨大代价,其中牺牲 1295 人。战后,中央军委授予该部多个集体和个人荣誉称号,以表彰他们的英勇表现。

41 军在高平战场的战斗极为艰苦,伤亡较大,也引发了战后关于在热带山岳丛林地形条件下能否实施大纵深战役穿插的激烈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41 军的官兵们在这场战役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保卫了祖国的边疆,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0 阅读:4

映像老山

简介:弘扬老山精神,传播老山红色文化!